-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呼蘭河傳 本書特色
★ “文學洛神”、民國四大才女蕭紅的經典作品 “有一座城,我來了,便再也不曾遠離!边@是民國作家蕭紅影響數代人的經典之作。呼蘭河畔,有著蕭紅快樂而純真的童年記憶,哪怕這里是一片飽含著痛苦與絕望的荒涼土地,但這里生活過她慈祥的祖父,也有她后花園中的動物與植物,這都是蕭紅生前寂寥生命中的一抹暖色。在這樣一部散文式的長篇小說中,蕭紅在生命的盡頭,追憶了她無比眷念的童年與故鄉。 ★魯迅、茅盾、夏志清等人一致贊賞的作家 魯迅稱蕭紅“是當今中國zui有前途的女作家”;茅盾稱《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夏志清稱蕭紅“文學成就一點也不比張愛玲遜色”“她的作品將成為此后世世代代都有人閱讀的經典之作”“是二十世紀中國zui you秀的作家之一”。如今,蕭紅的一生還被著名導演霍建起、許鞍華改編成電影《蕭紅》《黃金時代》上映,宋佳、湯唯等著名演員都曾扮演過蕭紅,同時也被許多導演搬上舞臺演繹成話劇。 ★20世紀的中文現代文學經典之一,抵得上半部的“紅樓”杰作 2006年,《亞洲周刊》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作家聯合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將《呼蘭河傳》評為第9名,位列魯迅、沈從文、老舍等人的作品之后,從而宣告其中國現代文學經典的地位。 ★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推薦閱讀
呼蘭河傳 內容簡介
" 本書收入了蕭紅的《呼蘭河傳》《生死場》。 《呼蘭河傳》是蕭紅生前的很后一部作品,也是有影響力的一部作品。在這部散文詩般的長篇小說中,蕭紅追憶了她的童年與鄉土,還原了上個世紀30年代東北大地的風貌。在貧困、愚昧、麻木的時代下,卻仍有著令人溫暖的親人與景致,也是她走下去的勇氣與力量。 《生死場》是蕭紅的成名作,描繪的是“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農村發生的種種恩怨,描摹了中國人的悲慘遭遇。魯迅稱其為“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的一幅“力透紙背”的圖畫。如果繞開《生死場》,是不能算讀懂蕭紅的。 蕭紅以強烈的個人風格,模糊了小說與散文的邊界,詩意而樸素的語言,道盡了那個時代下光怪陸離的人性,使其作品成為一部國民靈魂的挽歌。"
呼蘭河傳 目錄
呼蘭河傳 節選
**章 一 嚴冬已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年老的人,一進屋用掃帚掃著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說: “今天好冷啊!地凍裂了! 趕車的車夫,頂著三星,繞著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剛一蒙亮,進了大車店,**句話就向客棧掌柜的說: “好厲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樣! 等進了棧房,摘下狗皮帽子來,抽一袋煙之后,伸手去拿熱饅頭的時候,那伸出來的手的手背上有無數的裂口。 人的手被凍裂了。 賣豆腐的人清早起來沿著人家去叫賣,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盤貼在地上拿不起來了。被凍在地上了。 賣饅頭的老頭,背著木箱子。里邊裝著熱饅頭,太陽一出來,就在街上叫喚。他剛一從家里出來的時候,他走的快,他喊的聲音也大?墒沁^不了一會,他的腳上掛了掌子了,在腳心上好像踏著一個雞蛋似的,圓滾滾的。原來冰雪封滿了他的腳底了。他走起來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著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這樣,也還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饅頭箱子跌翻了,饅頭從箱底一個一個的滾了出來。旁邊若有人看見,趁著這機會,趁著老頭子倒下一時還爬不起來的時候,就拾了幾個一邊吃著就走了。等老頭子掙扎起來,連饅頭帶冰雪一起揀到箱子去,一數,不對數。他明白了。他向著那走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 “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 行路人聽了這話都笑了。他背起箱子來再往前走,那腳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結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難,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吸的關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掛了霜了。這老頭越走越慢,擔心受怕,顫顫兢兢,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場似的。 小狗凍得夜夜的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凍裂了; 井被凍住了; 大風雪的夜里,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門了。 大地一到了這嚴寒的季節,一切都變了樣,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風之后,呈著一種混沌沌的氣象,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里邊的呼吸,一遇到了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七匹馬拉著一輛大車,在曠野上成串的一輛挨著一輛地跑,打著燈籠,甩著大鞭子,天空掛著三星。跑了兩里路之后,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這一批人馬在冰天雪地里邊竟熱氣騰騰的了。一直到太陽出來,進了棧房,那些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馬吃飽了之后,他們再跑。這寒帶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遠又來了一村,過了一鎮,不遠又來了一鎮。這里是什么也看不見,遠望出去是一片白。從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見的。只有憑了認路的人的記憶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著糧食的七匹馬的大車,是到他們附近的城里去。載來大豆的賣了大豆,載來高粱的賣了高粱。等回去的時候,他們帶了油、鹽和布匹。 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并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十字街上有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也有拔牙的洋醫生。那醫生的門前,掛著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畫著特別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齒。這廣告在這小城里邊無乃太不相當,使人們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因為油店、布店和鹽店,他們都沒有什么廣告,也不過是鹽店門前寫個“鹽”字,布店門前掛了兩張怕是自古亦有之的兩張布幌子。其余的如藥店的招牌,也不過是:把那戴著花鏡的伸出手去在小枕頭上號著婦女們的脈管的醫生的名字掛在門外就是了。比方那醫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藥店也就叫“李永春”,人們憑著記憶。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們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這樣,就是從鄉下來的人也多少都把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盡是些什么都記熟了。用不著什么廣告,用不著什么招引的方式,要買的比如油鹽、布匹之類,自己走進去就會買。不需要的,你就是掛了多大的牌子人們也是不去買。那牙醫生就是一個例子,那從鄉下來的人們看了這么大的牙齒,真是覺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邊,停了許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來。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絕對的不去讓那用洋法子的醫生給他拔掉,也還是走到李永春藥店去,買二兩黃連,回家去含著算了吧!因為那牌子上的牙齒太大了,有點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醫生,掛了兩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卻是寥寥無幾。 后來那女醫生沒有辦法,大概是生活沒法維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還有兩條街,一條叫做東二道街,一條叫做西二道街。這兩條街是從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長。這兩條街上沒有什么好記載的,有幾座廟,有幾家燒餅鋪,有幾家糧棧。 東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紅色的好磚砌起來的大煙筒是非常高的,聽說那火磨里邊進去不得,那里邊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會把人用火燒死,不然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為有火,聽說那里邊不用馬,或是毛驢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為盡是用火,豈不把火磨燒著了嗎?想來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準參觀的。聽說門口站著守衛。 東二道街上還有兩家學堂,一個在南頭,一個在北頭。都是在廟里邊,一個在龍王廟里,一個在祖師廟里。兩個都是小學: 龍王廟里的那個學的是養蠶,叫做農業學校。祖師廟里的那個,是個普通的小學,還有高級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學。 這兩個學校,名目上雖然不同,實際上是沒有什么分別的。也不過那叫做農業學校的,到了秋天把蠶用油炒起來,教員們大吃幾頓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學的,沒有蠶吃,那里邊的學生的確比農業學校的學生長得高,農業學生開頭是念“人、手、足、刀、尺”,頂大的也不過十六七歲。那高等小學的學生卻不同了,吹著洋號,竟有二十四歲的,在鄉下私學館里已經教了四五年的書了,現在才來上高等小學。也有在糧棧里當了兩年的管賬先生的現在也來上學了。 這小學的學生寫起家信來,竟有寫道:“小禿子鬧眼睛好了沒有?”小禿子就是他的八歲的長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還都沒有寫上,若都寫上怕是把信寫得太長了。因為他已經子女成群,已經是一家之主了,寫起信來總是多談一些個家政,姓王的地戶的地租送來沒有?大豆賣了沒有?行情如何之類。
呼蘭河傳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 中國現代女作家,生于黑龍江呼蘭河畔,學名張秀環,后改名張廼瑩。蕭紅與呂碧城、石評梅、張愛玲并稱為“民國四大才女”,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代表作有小說《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等! ∈捈t的作品情感基調悲喜交雜,語言風格剛柔并濟,寫作視角和行文結構獨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獨樹一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