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社智庫中國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0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3146
- 條形碼:9787520333146 ; 978-7-5203-331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社智庫中國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018) 內容簡介
本書扼要梳理了靠前外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的歷程,深入討論了綠色智慧城市的內涵與外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綠色智慧城市的量化指標體系。基于這一指標體系,建立了模型,廣泛收集數據,對中國綠色智慧城市的建設狀況進行了統計、排名。依據排名,對各城市(群)的具體建設狀況進行分析,指出了建設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并對今后的建設側重點提出了建議。很后,根據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和中國城市發展現狀,提出了系統推進中國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中社智庫中國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018) 目錄
**章 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的背景與意義
**節 綠色智慧城市建設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節 綠色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三節 綠色智慧城市是我國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
第二章 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的內涵與特征
**節 綠色智慧城市的定義
第二節 綠色智慧城市的內在要求
第三節 綠色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綠色智慧城市指標體系
**節 相關指標體系的考察
第二節 指標體系構建
第三節 指標解釋
第四章 指數結果分析
**節 指數分析方法與計算過程
第二節 綠色智慧城市排行榜
第三節 綠色智慧城市分指數排行榜
第四節 綠色智慧城市群排行榜
第五節 綠色智慧城市群分指數排行榜
第六節 綠色智慧城市的空間關系分析
第五章 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節 問題導向
第二節 目標導向
第三節 工程導向
附錄一 中國綠色智慧城市建設大事記
附錄二 中國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參考文獻
后記
中社智庫中國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018) 節選
《中國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018)》: 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一方面要落實市民的城市主人翁地位,調動市民參與的積極性,建設“以市民為中心”的健康、宜居城市;另一方面要尊重城市歷史,保護文化多樣性,解決“千城一面”的問題。中國過去的城市規劃、設計、建設乃至建筑風格都過于雷同;在今天的生態城市建設中,做法也是大同小異,缺乏城市個性、城市特色。需要因地制宜,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發掘每個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建設有個性、有特色的現代人文城市。 除了建設綠色生態的宜居環境,讓居民能體會到智慧和綠色帶來的生活便利化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外,綠色智慧城市還應提供一個保障人人平等、自由、安全的社會環境,使城市生活質量、健康水平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相適應,注重社會環境和諧發展,保障社會公平。同時,綠色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能夠深入人心,讓綠色智慧的思想觀念貫徹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中。 (二)生態化——綠色發展 生態化,即綠色發展是綠色智慧城市的顯著特征,綠色智慧城市的發展要求遵循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城市理念。建立城市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長效機制,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城市生活質量的重要體現,從生態和能耗的角度對城市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更高要求,其中,綠色城市建設,包括綠色能源、綠色建筑、循環經濟產業、綠色消費、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綠色城市建設要求提升綠色建筑比率、綠地率、綠色交通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土地集約利用率、材料和廢棄物回用比例、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率等。早在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在其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中提出了生態城市的概念,《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2)》中將生態城市定義為“基于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運用生態科學原理規劃設計的,社會和諧、經濟高效、自然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住居形式,是自然、城市和人融為有機整體的互惠共生結構”。當前,生態化城市依然是城市發展必須遵循的理念,需堅持集約高效、低碳環保、生態和諧、綠色宜居的原則。 綠色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在戰略上應以綠色為重,推行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經濟運行模式,建設功能齊全的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立快捷便利和清潔的城市交通系統,建立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體系,建設環境優美、服務配套和高品質環境質量的生態居住區,開發和研制對環境有利的技術支撐體系,完善可持續發展的法律體系,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資源節約意識,倡導生態價值觀和綠色消費觀。 此外,綠色智慧城市具有深刻的生態內涵,其生態化不僅意味著城市通信、信息基礎設施的綠色化,更是指在整個信息服務的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貫徹綠色、環保、節能的理念,不對全球氣候和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換句話說,綠色智慧城市建設不僅著眼于生態環境等外在形象,更注重城市的綠色經濟內涵。綠色智慧城市的智能化為生態化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為生態化的實現賦予了更多的可能。除了智慧智能技術的支持,綠色智慧城市在社會觀念形態上也在推動綠色智慧理念的貫徹執行,要求建立節能環保、生態和諧的社會文化。 ……
中社智庫中國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2018) 作者簡介
孫偉平,哲學博士。上海大學特聘教授,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社會職務有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副會長及文化建設與評價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及價值哲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韓國成均館大學等校客座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曾剛,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區域科協協會副理事長暨區域創新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 石慶玲,華東師范大學晨暉學者,城市發展研究院講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