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詹姆斯.喬伊斯與東方:批評讀本/中英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78407
- 條形碼:9787533478407 ; 978-7-5334-7840-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詹姆斯.喬伊斯與東方:批評讀本/中英論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論文選集,共收入16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喬伊斯與世界主義”、“喬伊斯式的東方主義”以及“比較視野中的喬伊斯”。全書以“喬伊斯與東方”為研究主題,著重回答了兩個問題:喬伊斯是如何想象、書寫包括阿拉伯、以色列—猶太、印度、中國、日本在內的遼闊“東方”;如何改寫、顛覆了一直以來歐洲文化體系中的“東方主義”,進而重構了喬伊斯式的“東方主義”。本書所收入的論文的作者是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喬學批評家、學者,分別來自中國(包括大陸、香港、臺灣地區地區)、日本、韓國、愛爾蘭、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可以較為全面地展示東西方學者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很新成果。
詹姆斯.喬伊斯與東方:批評讀本/中英論文集 目錄
喬伊斯與東方:全球化視野中的他者想象與世界主義
**部分:喬伊斯與世界主義
1.誰讀喬伊斯
2.德里達與喬伊斯
3.“直到漢與匈奴的消亡”——喬伊斯,中國和種族化的世界史
4.現代主義書頁:喬伊斯與漢字書寫的圖形設計
5.“我琢磨在中國那邊人們現在正起床”:喬伊斯、城市和全球化
6.亞洲、老子與普魯拉貝爾:透過喬伊斯的“裂鏡”反觀中國和日本
第二部分:喬伊斯式的東方主義
7.“一瞥之透視”:重溫喬伊斯的東方主義
8.帝國知識體系中的他者——論《都柏林人》中的阿拉伯及其他
9.“名為阿拉比的東西”:喬伊斯和愛爾蘭集市
10.《尤利西斯》中的東方想象與身份建構
11.輪回:《芬尼根的守靈夜》中的孔子與愛爾蘭
第三部分:比較視野中的喬伊斯
12.論《悲痛的事件》中的“忠恕”主題
13.《尤利西斯》的“天書”與禪意
14.喬伊斯與魯迅:致力于民族精神的治愈
15.《一九四七高砂百合》與《尤利西斯》族群神話建/解構的雷同
16.喬伊斯與中國:一種跨文本模式,閱讀與翻譯喬伊斯的合理性
后記
詹姆斯.喬伊斯與東方:批評讀本/中英論文集 節選
《詹姆斯·喬伊斯與東方:批評讀本(中英論文集)》: 1914年,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波折,喬伊斯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終于出版。《都柏林人》-波三折的出版過程已經引起都柏林文化圈一些人的關注,正式出版后更產生了一定的反響,威廉,西蒙斯專門寫信祝賀,稱這《詹姆斯·喬伊斯與東方:批評讀本(中英論文集)》充滿愛爾蘭味道,細節上刻畫人微,語言上一語中的并意味悠長。西蒙斯這個評論準確地抓住了喬伊斯用詩一般凝練精準又含義深遠的語言寫小說的特點,這個特點在他后來的所有小說中都體現出來。而且正是這一才華使喬伊斯無論進行什么樣的文學實驗,他的作品都表現出經典文學的雋永品質。 *早對這部作品做出評論的是《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發表在《都柏林人))正式出版三天之后,不過這位評論者顯然沒有完全看懂《都柏林人》,因為他認為在《死者》中加布里埃爾的妻子的心已經永遠給了早年的戀人。這一過于浪漫主義的看法表明評論者既不懂喬伊斯,也沒有理解《都柏林人》的藝術手法,所以難怪該評論者抱怨((都柏林人》中的故事“線索太單薄了,很難發現”(60)。不過作者承認喬伊斯寫得還是讓人佩服的。兩天后又出現了一篇評論,這篇評論批評喬伊斯對社會的看法太灰暗,呼吁“生活有那么多美麗、有趣、有教育意義、令人開心的東西,我們不應該隨便縱容那些只看生活中更加骯臟、卑劣的方面的人”(61)。不過作者同樣承認喬伊斯有著出色的觀察力和卓越的表現力,了解人的內心世界,人物刻畫準確生動。但是作者認為正因為這樣,喬伊斯更應受到譴責,因為這樣的才華“應該用于更好的目的”(61)。不過也有評論對《都柏林人》高度肯定,該篇作者并不知道喬伊斯,說他鮮為人知,但該評論卻大膽地稱喬伊斯為天才,認為((都柏林人>有著與眾不同的面貌和手法。這篇文章還準確地指出喬伊斯在描寫時讓人物本身說話,不管人物的對話多么嘮叨,多么鄙陋,喬伊斯都用一種不動聲色卻完全具有表現力的方式把它們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 這時期*有力量的評論是美國詩人龐德在《自我主義者》上發表的《和詹姆斯·喬伊斯》。在這篇文章中,龐德首先將喬伊斯與當時大多數的英國文學相比,稱《都柏林人》超越了英語文學中彌漫的那種狄更斯式的漫畫手法,克服了敘述上的拖泥帶水,“他像事物所是那樣呈現生活。不受那些無聊看法的束縛,以為無論哪類生活,要顯得有趣,就都必須具有傳統的‘故事’形式。自莫泊桑之后我們有太多的人努力寫‘故事’,卻只有太少的人去表現生活”。(67)其次,龐德將《都柏林人》與當代愛爾蘭文學相比,認為《都柏林人》不像當代愛爾蘭作家一樣一味描寫凱爾特的神話和鄉村生活,相反,喬伊斯完全有能力抓住特殊題材中包含的普遍性。喬伊斯寫的是都柏林人,表現的卻是所有民族共有的情感和問題。*后.龐德將《都柏林人》與美國當時正盛行的意象派創作相比,認為即便在這個層次上喬伊斯也高出一籌。喬伊斯與意象派一樣強調語言的濃度、精練、意味深遠,摒除一切不相干的東西,但喬伊斯在意象的選擇上更嚴格。雖然喬伊斯也會選擇一些瑣碎的細節,但這些細節其實是為藝術效果做鋪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喬伊斯能很好地把握住選擇的尺度,而意象派作家卻*終讓人生厭。 ……
詹姆斯.喬伊斯與東方:批評讀本/中英論文集 作者簡介
劉燕,江西高安人,獲得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跨文化研究院(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女性文學、國際漢學、跨文化研究。她在愛爾蘭都柏林大學(UCD)、美國密西根大學(UM)做訪學學者。近著有《艾略特》(2001)、:敘述中的時空形式》(2010)等;主編《從歌德、尼采到里爾克: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2017)及其與中圍現代文學》(2018)等。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