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鏖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30793
- 條形碼:9787559430793 ; 978-7-5594-3079-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鏖戰 本書特色
1948年底至1949年初,我華東和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了聲勢浩蕩的戰略性進攻,形成了三大戰役中雙方傷亡*重、政治影響*大、戰爭樣式*復雜的戰役。作品集中描寫了解放軍氣勢如虹、勢如破竹般在雙堆集、陳官莊等著名戰役中圍殲國民黨一個又一個“*牌主力”部隊的恢宏場景,謳歌了百萬支前民工縱橫千里的奉獻精神。與此同時,濃筆潑墨介紹了地下工作者與軍統特務間驚心動魄的爭斗……通過淮海戰役敵我雙方力量發生的變化,通過這一標志性戰役,反映了民心所向的歷史大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習總書記蒞臨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憑吊先烈并參觀展覽時,紀念館館長蔣運峰在陪同過程中向總書記匯報,為紀念明年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已委托《蒼茫大地》的作者張新科創作全面反映淮海戰役波瀾壯闊歷史畫卷的長篇小說《鏖戰》。總書記指示,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宣傳淮海戰役烈士們“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
鏖戰 內容簡介
《鏖戰》是一部全面反映淮海戰役的長篇小說力作 。1948年底至1949年初,華東和中原兩大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聲勢浩蕩的戰略性進攻,這就是“三大戰役”中雙方參戰規模很大、傷亡很重、戰爭局面很復雜、政治影響很深遠的淮海戰役。 長篇小說《鏖戰》集中描寫了在和黨中央、中央軍委統一領導下,淮海戰役總前委、、、粟裕、譚震林等我黨不錯指揮員運籌帷幄, 60萬大軍以驚濤之勢,圍殲國民黨徐州“剿總”80萬軍隊的恢宏故事。再現了大歷史的風濤煙云,既逼真地描繪了兩軍對壘的正面交鋒,又濃墨重彩刻畫了隱蔽戰線的斗爭,塑造了華野敵工部部長楊云楓和蔡云邈、郭廣宇、李婉麗等機智英勇的人物形象,場景宏闊壯觀,情節驚險迷離,懸念迭生;作品還對楊云林、青山為代表的支前民工可歌可泣的忘我奉獻留下了形象的記錄,詮釋了人民戰爭的深邃內涵。作品激蕩著人間正氣,昭示著歷史必然。史詩性、傳奇性、紀實性、思辨性兼具;力度與熱度渾融;細節逼真,情節跌宕,風格壯美,堪稱全景式描寫淮海戰役的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力作。
鏖戰 節選
1948年初秋。 一場后來震驚中外的戰役在一位將軍的腦海中已經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將軍認為,濟南戰役之后,應該乘勝攻殲蘇北淮陰、淮安、寶應、高郵、海州之國民黨軍隊。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調兵遣將,排兵布陣,千載難逢的戰機就會稍縱即逝。是盡快向中央進言,還是以沉默方式靜待上級的指令?他心存顧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對全局戰略定有籌劃謀略,自己的意見會不會影響到上級的決策呢? 將軍*終選擇了前者。 將軍的名字叫粟裕,時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兼代政委。 這已經不是粟裕**次斗膽向中央提出建議了。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后不久,中共中央采納了他的建議,改變太行、山東、華中三支大軍同時出擊外線的計劃,同意華中野戰軍主力先在蘇中內線作戰。 “嘀嘀,嘀嘀嘀,嘀嘀……”1948年9月24日,字斟句酌之后,一封電報從地處泰山腳下、汶河之濱的山東省寧陽縣東疏鎮大伯集村通過電波分別飛向了中共華東局、中原局和中央軍委領導所在地。軍委,并報華東局、中原局: (一) 至此刻為止,攻濟戰斗已突入內城六個團,敵極混亂,決乘此時機于白晝繼續攻殲該敵。……如敵停止北援,則我們下步行動,擬作如下建議: 1. 為更好地改善中原戰局,孤立津浦線,并迫使敵人退守(至少要加強)江邊及津浦沿線,以減少其機動兵力,與便于我恢復江邊工作,為將來渡江創造有利條件,以及便于爾后華野全軍進入隴海路以南作戰,能得到交通運輸供應的方便和爭取華中人力、物力對戰爭的支持,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該戰役可分兩階段: **階段以蘇北兵團(須加強一個縱隊)攻占兩淮,并乘勝收復寶應、高郵,而以全軍主力位于宿遷至運河車站沿線兩岸,以殲滅可能來援之敵。如敵不援或受阻,而改經浦口、長江自揚州北援,則我于兩淮作戰結束前后,即進行戰役第二步,以三個縱隊攻占海州、連云港,結束淮海戰役,然后全軍轉入休整。 …… 粟裕 敬晨七時這里是魯中山區少有的一處平原村落。村子北距濟南一百公里,南距曲阜二十五公里,是周圍十幾個村寨的中心。村子里有一座建于清朝時期的崔家大院,占地四公頃,是方圓百里難得一見的六進六出的大宅,華野“攻濟打援”指揮部就設在這里。華野把總部設在大伯集,可謂煞費苦心:一是因為這里戰略位置適中,向北便于指揮濟南戰役,向南可以指揮阻援和打援的部隊;二是這個村十分隱蔽,指揮部入住后,往日的集市即被取締,日常只有千把口人,利于人員監視管控。為了保密和安全起見,白天華野指揮部領導在崔家大院辦公,晚上則分散到周圍村中不起眼的農戶家住宿,沒人會想到華野指揮部竟會設在這么個普普通通的村子里。國民黨情報機關幾乎天天在打探華野指揮部的情況,一架又一架的偵察機在魯中大地上不分晝夜轉著圈兒低空偵察,但直到濟南戰役結束,他們也沒有發現華野指揮部所在地的蛛絲馬跡。
鏖戰 作者簡介
張新科 留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州工程學院校長。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我國研究德國教育的知名學者,江蘇省“333工程”杰出人才。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點課題和省部級人文與社會科學科研課題12項,先后用中英德三種語言發表論文110余篇,出版學術論著8部,獲省部級科研獎勵9項。 業余從事文學創作二十余年,在《當代》《十月》《鐘山》《中國作家》《長江文藝》等文學期刊發表小說220余萬字。作品多次被《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長篇小說選刊》選登。代表作有《遠東來信》《蒼茫大地》《鰈魚計劃》《天長夜短》《信人》等。多部作品被改編拍攝成電視劇。曾獲江蘇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紫金山文學獎和首屆“海外文摘”文學獎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