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80190
- 條形碼:9787514180190 ; 978-7-5141-801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 本書特色
隨著目前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天津市充分發揮區位、開放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天津市政府對產業發展設定了“123”的發展目標,將天津市發展成為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加快推動天津市產業升級,既需要對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查找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更需要根據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特點,加快各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以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為題,加快各產業內、產業本身、跨產業的升級為主線,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環境優勢,推動天津市產業向更加協調、更加優化的方向發展,實現區域創新,產業模式向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轉變,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基于此,彭正銀、黃曉芬、馬彩鳳等著的《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對天津市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 內容簡介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研究的是基于區域創新網絡基礎上的天津市的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的相應對策。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 目錄
**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目標與意義
第三節 內容與結構安排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第二章 區域創新網絡的相關理論
**節 區域創新網絡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區域創新網絡的內涵、特征與演化機理
第三節 區域創新網絡的網絡體系
第四節 區域創新網絡的聯結機制
第五節 區域創新網絡的運行機制
第三章 區域創新網絡對產業升級的驅動作用
**節 產業升級的相關概念界定
第二節 產業結構升級的路徑理論
第三節 產業升級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區域創新網絡對產業升級的驅動因素
第五節 區域創新網絡外部性與產業結構優化
第四章 天津市產業結構的現狀、問題及優化方向
**節 天津市產業結構的現狀
第二節 天津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存在的不足
第三節 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的方向
第五章 國內外產業結構升級的經驗及啟示
**節 德國巴登一符騰堡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驗
第二節 美國“硅谷”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驗
第三節 日本筑波科學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驗
第四節 中國北京市中關村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驗
第六章 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案例
**節 天津市工業園區簡介
第二節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網絡的運作機制研究
第三節 區域創新網絡文化傳媒產業升級機理和路徑分析
第七章 天津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節 產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路徑
第二節 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路徑
第三節 天津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研究及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 節選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 區域創新網絡是一個開放性系統,通過系統內外發生相互作用。當網絡內部的主體偏離了系統運行的穩定狀態時,這種偏離狀態就會放大,這時系統就會發生作用使其回到穩態。區域創新網絡的自組織過程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網絡從一個均勻、簡單的平衡狀態轉化為一個有序、復雜的穩定狀態(蔣同明,劉士慶,2011)。區域創新網絡的自組織性能保證其從無序到有序,從低級到高級的不斷發展。 (二)主體多元化和網絡互動性 區域創新網絡的主體要素是指,在區域中參與創新活動的相關主體。創新是網絡內部的異質相關主體間頻繁大量相互作用的結果,主體間相互作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創新活動的進行。區域創新網絡的創新主體分為四類:企業一技術創新,大學和科研機構一知識創新,政府一制度創新,服務機構一服務創新。技術創新活動主要是在企業內發生,大學和科研機構主要負責創新活動中知識的供給,同時,大學和科研機構作為知識創新的主體也參與到創新活動中;政府在創新過程中,通過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主體、建設創新基礎設施和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實施,為創新活動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和良好的發展空間;金融、企業聯盟、商會和保險等服務機構,在區域創新網絡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網絡互動性是指,區域創新網絡內的相關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之間的合作交流,并通過創新主體與資源要素的互動溝通來實現網絡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等目標。 (三)動態開放性與創新二重性 區域創新網絡同時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沒有動態的開放是僵化的開放,沒有開放的動態不是真正的動態。區域創新網絡動態性與開放性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區域創新網絡的動態性,表現在它不斷進行的“創造性破壞”過程中,由于網絡所處的外部的經濟環境、技術環境和制度環境總是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從而導致網絡內部的各相關主體之間的聯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網絡內部流通的知識、技術和信息等創新資源也在不斷更新,可以說網絡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動態變化的。同時,在區域創新網絡的發展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新成員的出現和成長、老成員的衰落與退出,這也是其動態性的又一表現形式。區域創新網絡的動態性,在整體層面上表現為網絡邊界的擴張與收縮。當外部某一節點能為網絡創新活動作出貢獻時,網絡就會把它吸納進來,網絡邊界就會擴張;當內部某一節點不能再為網絡作出貢獻或者對網絡有害時,網絡就會把它排除出去,這時邊界就會收縮。正是網絡的這一新陳代謝過程,才能使它保持活力。在實際中,區域創新網絡的開放性才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網絡內部的企業通過從外部獲得知識、技術等資源來維持和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這就使其避免了技術落后、成本升高的窘境。而且,網絡內部各相關主體間的聯結也不局限在網絡內部,它們渴望也努力與外部企業進行合作,不斷尋找合作伙伴。通過合作就實現了不同網絡間的對接.實現了網絡間和企業間知識、勞動力、信息、技術等資源的流通交換,實現了資源互補,開辟外部市場。不同區域創新網絡間的資源和市場的優化配置過程,是其開放性的集中體現。 創新的二重性就是指,區域創新網絡在市場層面的創新和政府層面的制度創新,二者是相互促進的(吳敬璉,1999)。在區域創新網絡的運作過程中,市場對創新資源進行了優化配置,不斷激勵創新主體,促進了創新要素的流通,并且加快了創新成果的轉化過程,此時市場起到了主導作用。同時,政府在創新過程中除了通過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主體、建設創新基礎設施和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實施為創新活動提供支持外,也進行了必要的金融制度等的創新,以此來促進創新資源流通,為實現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創新這一目標而努力。 ……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天津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
彭正銀,男,現任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管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做高級訪問學者。2008年度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8年、2009年兩次榮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天津市高校“十二五”、“‘十三五’網絡組織與治理”創新團隊帶頭人,主持完成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5項省部級項目,主編出版專著3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獲得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同行評議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津市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網絡治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黃曉芬,天津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網絡治理。 馬彩鳳,天津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山東交通學院副教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是人才流動、團隊管理、網絡治理。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