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華學人叢書詩與意識形態:從西周至兩漢詩歌功能的演變與中國古代詩學觀念的生成(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33526
- 條形碼:9787303233526 ; 978-7-303-2335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學人叢書詩與意識形態:從西周至兩漢詩歌功能的演變與中國古代詩學觀念的生成(修訂版) 內容簡介
該書從歷史和思想史演變的角度考察了從西周之初到兩漢時期詩歌功能的演變軌跡以及中國古代詩學觀念生成的過程,揭示了在這一時期詩歌功能、詩學觀念與政治史、思想史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從周人立國之后的意識形態建設的角度闡釋了詩歌在當時的重要政治意義。作者認為,西周至春秋之時,詩歌功能是在三種語境中遞相轉換的!爸衅标U述了儒家話語系統在周人禮樂文化的基礎上生成以及詩歌從官方話語向民間話語的轉換過程。 “下篇”具體考察了漢代士人階層與君權集團之間“共謀”而建構大一統的國家意識形態的過程,并揭示了詩歌在這一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中華學人叢書詩與意識形態:從西周至兩漢詩歌功能的演變與中國古代詩學觀念的生成(修訂版) 目錄
導論:文化詩學的研究路向
一、重建文化語境——文化詩學之入手處
二、尊重不同文類間的互文本關系——文化詩學的基本原則
三、在文本、體驗、文化語境之間穿行——文化詩學的基本闡釋策略
四、文化詩學的其他方法論問題
五、“古史辨”派《詩經》研究之反思
上篇 西周意識形態建構與詩之功用
**章 西周初期的意識形態建構
一、周初的封建與貴族階層的形成
二、“制禮作樂”與意識形態建構
三、“敬”與“德”的意識形態意義
第二章 詩產生的文化空間
一、關于“詩言志
二、詩作為人神關系語境的言說
三、詩作為君臣關系語境的言說
四、詩作為同儕或平輩之間的言說方式
第三章 周初至戰國時期詩歌功能的演變軌跡
一、《周頌》與“正雅”的意識形態內涵
二、文化歷史語境的變化與詩歌功能的轉變
三、春秋“賦詩”“引詩”的文化意蘊
中篇 儒學話語霸權形成原因及儒家詩學的基本品格
第四章 中國古代士人烏托邦精神的原始生成
一、春秋戰國之際文化空間的變化
二、話語的轉換
三、價值的轉換
第五章 儒學話語霸權形成的文化邏輯
一、論點辨析
二、儒家的“中間人”角色
三、儒家能夠成為“中間人”的原因
第六章 士人思想家的“立法”活動與儒家對詩歌功能的新闡發
一、士人思想家的“立法”沖動及策略
二、孔子對詩歌功能的新認識
三、孟子的認同意識及其詩學表征
四、茍學與思孟之學的主要差異及荀子詩學的獨特性
第七章 士人烏托邦的詩性特征
一、儒學的詩性意味
二、道家之學的詩性特征
三、易庸之學的詩性訴求
四、《呂覽》的詩性蘊涵
第八章 關于“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
一、“王者之跡熄而詩亡”何謂
二、“詩亡然后《春秋》作”何謂
三、“詩亡”與“《春秋》作”的象征意味
下篇漢儒的意識形態建構與漢代詩學的若干問題
第九章 士人與君權的共謀:儒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之軌跡
一、儒者的努力
二、君權系統對儒學的接受過程
三、君權系統與士人階層的結盟及儒學主導地位*終確立
第十章 作為意識形態建構工程之重要部分的漢代詩學
一、關于《詩序》傳承與演變的邏輯軌跡
二、漢儒“諷諫”觀念的生成
三、關于《詩大序》
四、漢代詩學的另一種聲音
第十一章 鄭玄詩學
一、鄭玄的價值取向
二、鄭玄的“正變”論
參考書目
后記
再版附記
中華學人叢書
展開全部
中華學人叢書詩與意識形態:從西周至兩漢詩歌功能的演變與中國古代詩學觀念的生成(修訂版) 作者簡介
李春青,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專職研究員,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文藝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外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全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會理事。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