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響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69438
- 條形碼:9787560869438 ; 978-7-5608-69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響應 內容簡介
《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響應/同濟博士論叢》以元素地球化學為主要手段,結合黏土礦物及Sr-Nd同位素等方法,研究長江口(CM97孔)、沖繩海槽中部(DGKS9604孔)以及南部沉積(ODP 1202B孔)等鉆孔沉積物的沉積學與地球化學組成變化規律,探討晚第四紀(近28 ka以來)東亞邊緣海陸源(河流)沉積物從源到匯的過程及對古環境變化的響應。《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響應/同濟博士論叢》可作為海洋沉積物領域的研究人員閱讀使用。
28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陸源沉積物從源到匯過程及環境響應 目錄
總序
論叢前言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沖繩海槽沉積物物源(從源到匯)研究現狀
1.1.1 沖繩海槽沉積物物源研究現狀
1.1.2 沖繩海槽沉積物搬運機制
1.2 碎屑沉積物地球化學對沉積環境和物源屬性的指示
1.2.1 影響碎屑沉積物化學組成的復雜因素
1.2.2 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對沉積物物源屬性的指示
1.2.3 碎屑沉積物Sr-Nd同位素對物源的約束
1.2.4 黏土礦物對古氣候、沉積物物源和環境的指示
1.3 選題及研究內容和意義
1.4 課題工作量
第2章 區域地質背景
2.1 東海地質、水文與沉積概況
2.1.1 沖繩海槽構造與地形特征
2.1.2 東海環流體系
2.1.3 沉積環境
2.1.4 沉積作用
2.2 末次盛冰期以來長江人海通量與東海海平面變化
第3章 研究材料與方法
3.1 研究材料來源
3.2 各巖芯沉積學特征及年齡
3.2.1 DGKS9604孔
3.2.2 ODPl202孔
3.2.3 CM97孔
3.3 分析方法
3.3.1 元素地球化學分析
3.3.2 黏土礦物分析
3.3.3 生物硅、TOC和CaCO3分析
3.3.4 Sr-Nd同位素分析
第4章 長江口冰后期沉積物元素組成與物源示蹤意義
4.1 概述
4.2 CM97孔酸不溶相組分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2.1 不同沉積相元素組成特點
4.2.2 不活潑元素比值與稀土元素參數特征
4.3 CM97孔元素組成的控制因素與物源判別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沖繩海槽中部陸源物質輸入和古環境演化的生源組分記錄
5.1 概述
5.2 28 ka以來DGKS9604孔古生產力記錄
5.2.1 生物硅
5.2.2 TOC和碳酸鹽
5.3 沖繩海槽中部28 ka以來表層生產力的變化
5.4 表層生產力與陸源物質輸入、古環境演化的響應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沖繩海槽中部黏土粒級沉積物物源示蹤及古環境意義
6.1 概述
6.2 黏土粒級沉積物元素組成特征及其物源和古環境意義
6.2.1 黏土粒級沉積物元素含量垂向變化
6.2.2 黏土粒級中元素組成的影響因素
6.2.3 物源的階段性與古環境意義
6.3 黏土礦物物源示蹤及其對古環境演化響應
6.3.1 黏土礦物的含量特征
6.3.2 黏土礦物垂向變化特征
6.3.3 黏土粒級沉積物物源示蹤
6.3.4 黏土礦物物源變化及其古環境演化響應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28 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沉積物物源判別及環境響應
7.1 海槽中部DGKS9604孔沉積物物源示蹤及環境響應
7.1.1 沉積物常、微量元素組成特征
7.1.2 沉積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7.1.3 沉積物稀土元素控制因素
7.1.4 沉積物物源判別:REE元素證據
7.1.5 碎屑沉積物的Sr-Nd同位素組成
7.1.6 沉積物中Sr-Nd同位素組成的影響因素
7.1.7 沉積物的物源判別:Sr-Nd同位素證據
7.1.8 Fe-Mn氧化物中Nd同位素對海洋環流的指示
7.2 沖繩海槽中部30 ka以來沉積物物源變化與環境響應
7.3 沖繩海槽南部沉積物物源示蹤及環境演化
7.3.1 ODP1202孔28ka以來沉積速率與沉積環境
7.3.2 ODP1202孔酸不溶相組分的元素組成特征
7.3.3 ODP1202孔沉積物物源判別
7.4 28 ka以來沖繩海槽南部沉積物物源與環境演化
7.5 28 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南部沉積物源匯過程與環境響應
7.6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論叢前言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沖繩海槽沉積物物源(從源到匯)研究現狀
1.1.1 沖繩海槽沉積物物源研究現狀
1.1.2 沖繩海槽沉積物搬運機制
1.2 碎屑沉積物地球化學對沉積環境和物源屬性的指示
1.2.1 影響碎屑沉積物化學組成的復雜因素
1.2.2 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對沉積物物源屬性的指示
1.2.3 碎屑沉積物Sr-Nd同位素對物源的約束
1.2.4 黏土礦物對古氣候、沉積物物源和環境的指示
1.3 選題及研究內容和意義
1.4 課題工作量
第2章 區域地質背景
2.1 東海地質、水文與沉積概況
2.1.1 沖繩海槽構造與地形特征
2.1.2 東海環流體系
2.1.3 沉積環境
2.1.4 沉積作用
2.2 末次盛冰期以來長江人海通量與東海海平面變化
第3章 研究材料與方法
3.1 研究材料來源
3.2 各巖芯沉積學特征及年齡
3.2.1 DGKS9604孔
3.2.2 ODPl202孔
3.2.3 CM97孔
3.3 分析方法
3.3.1 元素地球化學分析
3.3.2 黏土礦物分析
3.3.3 生物硅、TOC和CaCO3分析
3.3.4 Sr-Nd同位素分析
第4章 長江口冰后期沉積物元素組成與物源示蹤意義
4.1 概述
4.2 CM97孔酸不溶相組分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2.1 不同沉積相元素組成特點
4.2.2 不活潑元素比值與稀土元素參數特征
4.3 CM97孔元素組成的控制因素與物源判別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沖繩海槽中部陸源物質輸入和古環境演化的生源組分記錄
5.1 概述
5.2 28 ka以來DGKS9604孔古生產力記錄
5.2.1 生物硅
5.2.2 TOC和碳酸鹽
5.3 沖繩海槽中部28 ka以來表層生產力的變化
5.4 表層生產力與陸源物質輸入、古環境演化的響應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沖繩海槽中部黏土粒級沉積物物源示蹤及古環境意義
6.1 概述
6.2 黏土粒級沉積物元素組成特征及其物源和古環境意義
6.2.1 黏土粒級沉積物元素含量垂向變化
6.2.2 黏土粒級中元素組成的影響因素
6.2.3 物源的階段性與古環境意義
6.3 黏土礦物物源示蹤及其對古環境演化響應
6.3.1 黏土礦物的含量特征
6.3.2 黏土礦物垂向變化特征
6.3.3 黏土粒級沉積物物源示蹤
6.3.4 黏土礦物物源變化及其古環境演化響應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28 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和南部沉積物物源判別及環境響應
7.1 海槽中部DGKS9604孔沉積物物源示蹤及環境響應
7.1.1 沉積物常、微量元素組成特征
7.1.2 沉積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7.1.3 沉積物稀土元素控制因素
7.1.4 沉積物物源判別:REE元素證據
7.1.5 碎屑沉積物的Sr-Nd同位素組成
7.1.6 沉積物中Sr-Nd同位素組成的影響因素
7.1.7 沉積物的物源判別:Sr-Nd同位素證據
7.1.8 Fe-Mn氧化物中Nd同位素對海洋環流的指示
7.2 沖繩海槽中部30 ka以來沉積物物源變化與環境響應
7.3 沖繩海槽南部沉積物物源示蹤及環境演化
7.3.1 ODP1202孔28ka以來沉積速率與沉積環境
7.3.2 ODP1202孔酸不溶相組分的元素組成特征
7.3.3 ODP1202孔沉積物物源判別
7.4 28 ka以來沖繩海槽南部沉積物物源與環境演化
7.5 28 ka以來沖繩海槽中部、南部沉積物源匯過程與環境響應
7.6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