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經典散文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21789
- 條形碼:9787531721789 ; 978-7-5317-2178-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典散文讀本 本書特色
散文是一種輕靈自由的文體,為我國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數千年來,流派異彩紛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一道亮麗景觀。因此,編輯整理名家名篇,也是從來方興未艾的事業。本部《經典散文讀本》,集結現當代近百余位名家名篇,加入適當點評、作者簡介,令閱讀更加便捷而條理清晰。文本雖厚,思緒輕盈;篇章雖老,卻不以無人而不芳。愿你們喜歡,多多品讀。
經典散文讀本 內容簡介
本書為名家散文匯編,選取了百余位當代、現代大家散文成集,內容由正文、賞析、作者簡介三部分組成。全書40余萬字。內容經典、飽受贊譽,品讀中肯。是一本規模宏大、優秀的散文匯編集。
經典散文讀本 目錄
現代部分
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8 藤野先生 魯迅
13 兩株樹———草木蟲魚之三 周作人
18 烏篷船 周作人
21 荷塘月色 朱自清
25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2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俞平伯
38 五月的青島 老舍
41 我的母親 老舍
47 濟南的冬天 老舍
50 芭蕉花 郭沫若
54 波 郭沫若
61 秋天的況味 林語堂
64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68 故都的秋 郁達夫
72 風雨中憶蕭紅 丁玲
77 蘇州拾夢記 柯靈
82 白楊禮贊 茅盾
85 翡冷翠山居閑話 徐志摩
90 傷雙栝老人 徐志摩
94 我所知道的康橋 徐志摩
103 宴之趣 鄭振鐸
109 我的母親 胡適
114 青島 聞一多
117 畫虎 朱湘
121 煙卷 朱湘
128 南閩十年之夢影 李叔同
136 吃瓜子 豐子愷
142 野外理發處 豐子愷
146 給我的孩子們 豐子愷
150 五月的北平 張恨水
155 鼓 蕭乾
160 秋光中的西湖 廬隱
168 更衣記 張愛玲
176 祖父死了的時候 蕭紅
180 餓 蕭紅
185 漱玉 石評梅
190 小桔燈 冰心
194 一日的春光 冰心
197 燈 巴金
201 寂靜的園子 巴金
204 又是一年春草綠 梁遇春
208 談“流浪漢” 梁遇春
219 KISSING THE FIRE(吻火) 梁遇春
221 燈 陸蠡
228 囚綠記 陸蠡
232 沅陵的人 沈從文
242 吃相 梁實秋
246 跑警報 施蟄存
251 兩種蟲類 唐弢
254 三笑記 金克木
258 餓 劉半農
262 北大河 劉半農
267 鬼贊 許地山
270 落花生 許地山
272 憶盧溝橋 許地山
276 在一個邊境的車站上 戴望舒
282 白馬湖之冬 夏丏尊
285 幽默的叫賣聲 夏丏尊
288 一種云 瞿秋白
290 北平漫筆 林海音
307 羅迦諾的鄉村 馮至
312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316 故鄉的食物 汪曾祺
321 教授與煙斗 吳小如
325 夾竹桃 季羨林
331 歌聲 吳伯簫
336 花潮 李廣田
341 山之子 李廣田
348 井岡翠竹 袁鷹
353 西湖漫筆 宗璞
358 老哥哥 臧克家
363 早該說的一些話———祭先父 蘇叔陽
369 *初的晚餐 陳忠實
373 小鳥,你飛向何方 趙麗宏
378 我與地壇 史鐵生
當代部分
395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
399 土地 秦牧
406 走過冬天,走過你自己———致一名輕生女青年的信 張抗抗
410 北京人速寫 梁曉聲
416 信客余 秋雨
423 垂釣 余秋雨
426 為你自己高興 劉心武
430 海市 楊朔
438 土地的尋覓 路遙
443 葡萄美酒夜光杯 馮驥才
447 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 賈平凹
451 溪流 賈平凹
454 陪考一日 莫言
459 德加眼中的芭蕾舞女 鐵凝
463 歲末恒河 韓少功
472 體驗愛,體驗幸福 摩羅
478 精神的三間小屋 畢淑敏
482 感覺城市 劉元舉
486 彎人自述 陳村
494 麥田中央的墳 謝宗玉
498 西墻 謝宗玉
502 羊的樣子鮑爾吉窯 原野
506 姜是老的辣 劉墉
510 母語 席慕容
513 芳鄰 三毛
522 我的四個假想敵 余光中
529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
533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536 投奔中醫記 柏楊
經典散文讀本 節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么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哪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成片段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九月十八日 ◎文章品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此文是其對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這一類回憶童年的文章,大部分都收在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文中的百草園是魯迅家屋后的一片大園子。對大園子的回憶,*為出彩: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以及會冒煙的斑蝥等等。色澤鮮活,動靜交替。一片兒時的園子在作者筆下生機勃勃,情趣盎然。景物描寫是*精彩的,而意外出現的“美女蛇”更為百草園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 與百草園的快樂相比,被送入私塾后的魯迅似乎頗受約束。學著古文,讀著逐漸加厚的書本,看著先生手中的戒尺,百草園漸行漸遠。對兒時的無限緬懷流露在眉宇間。然而魯迅對讀書卻并不抵觸。在全城*嚴厲的私塾先生的教導下,讀書、習字、對課,一絲不茍。這其中自然有對先生淵博學識的敬重與佩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由調皮貪玩的孩童漸漸成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對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這段生活經歷對魯迅先生日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經典散文讀本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年),有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紹興城的一個破落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壽,后改名樹人,字豫才。發表《狂人日記》時始用筆名“魯迅”。魯迅在青年時代深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 年赴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后改從文學創作,試圖以此改變國民的精神面貌。“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1918-1926年間,陸續創作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 正傳》,為新文學史樹立起一塊豐碑,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壇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橋萬國公墓。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