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明的故事路易十四時代(精裝)/文明的故事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41311
- 條形碼:9787545541311 ; 978-7-5455-413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明的故事路易十四時代(精裝)/文明的故事8 本書特色
(1)榮獲普利策獎50周年新版,全球2000萬家庭收藏的傳世經典,令羅振宇“驚嘆”,令高曉松“感慨”,令季羨林“敬佩”,令泰戈爾“共鳴”,被譽為“20世紀的《史記》,人類文明的《離騷》”,任志強推薦給潘石屹,人類“認識你自己”的書。 (2)理想國經典巨獻,在“理想國譯叢”之后,新辟“理想國經典館”系列,開館之作是杜蘭特經典巨著《文明的故事》。可團購,套裝共11卷加送1個訂制紙箱(另也有11卷單行本面世),均有精裝書衣,護眼閱讀的紙張,精心裝幀的圖片。 (3)為什么要讀《文明的故事》?因為它提供給你一個整體的歷史觀,不是碎片化和專業化的。德爾菲神諭說:認識你自己。杜蘭特說:認識我們自己的文明。靜下心來展讀人類的命運,讀完之后你會更謙遜。什么年齡來讀《文明的故事》?18歲時正好,錯過18歲還有28歲,還有38歲,如果你48歲了還有雄心讀,也正常,作者撰寫這套超過1000萬字的書,寫到90多歲。把書放在家庭書架上,甚至孩子若有興趣,會自己去發現。 ☆【北京大學終身教授 季羨林】——西方學者稱威爾?杜蘭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無羈的熱情和橫溢的才華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臺灣學者譽之為 “20世紀的《史記》,人類文明的《離騷》”是很有見地的,絕不是溢美之詞。 ☆【“羅輯思維”主講 羅振宇】——它是一個人的歷史,跟《史記》、《離騷》一樣,是把個人心性、見識、憂憤、哲思都注入到寫作中;它是一部文明大典,這個世界歷史,被他梳理成了東方文明、希臘文明、羅馬和基督教文明、文藝復興、歐洲文明幾大鏈條,這種站在歷史之巔俯瞰的綜合概括能力,讓人驚嘆不已。 ☆【“曉松奇談”主講 高曉松】——美國歷史學大師、普利策獎獲得者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按:中國人總說歷史是鏡子……) ☆【“何帆的北大讀書俱樂部”主講 何帆】——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和其夫人阿里爾?杜蘭特(Ariel Durant)花了50年時間,寫了1500萬字,完成了一部氣勢恢宏的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文明的故事》)。
文明的故事路易十四時代(精裝)/文明的故事8 內容簡介
◎ 本卷《文明的故事8:路易十四時代》內容簡介 《路易十四時代》,是“理想國經典館”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8卷。 從《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至路易十四去世。法國在“太陽王”治下達到文化藝術的*峰。荷蘭的民主為君主專制的歐洲投射出一絲光亮。英國的光榮革命奠定后世的法治與自由。這個時代的主題是信仰和理性的“大爭論”。信仰雖仍占據王位,但理性在霍布斯、洛克、牛頓、斯賓諾莎、萊布尼茨諸人新說中競相綻放。思想家們致力于“知識探險”,相信能夠了解宇宙,甚至對上帝形成“清晰而明白的概念”。他們在科學和哲學上各持己見。與被稱為“理性時代”的18世紀相比,這一時期更適合“理性”的稱謂。 【本卷封面圖案】 路易十四時期的獎章背面,圖案“太陽王”為路易十四的象征,上刻拉丁文“Nec pluribus impar”,意為“無與倫比”。 ◎ 《文明的故事》叢書簡介 《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美國作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與其夫人阿里爾的代表作,費時近半世紀寫就,是為我們普通讀者撰寫的大型歷史著作。其中第10卷《盧梭與大革命》獲得1968年普利策獎(非虛構類),杜蘭特夫婦因此書榮獲1977年美國總統自由勛章。 這是一部流暢優美的“故事”總集,敘述生動,在世界范圍廣受歡迎。歷史折疊了時間和空間。全書共計11卷,超過1000萬字,近千幅精美插圖,俯瞰110個世紀里人類心智的成就,堪稱一部人類文明的“傳記”,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宗教、哲學、教育、藝術、音樂等領域。萬物生長,文明是龐大的社會歷程,它把錯綜復雜的人類文明梳理成東方文明、希臘文明、羅馬和基督教文
文明的故事路易十四時代(精裝)/文明的故事8 目錄
**部 路易十四與法國
**章 旭日東升(1643—1684)
馬扎然與投石黨(1643—1661)/路易十四/尼古拉?富凱(1615—1680)/柯爾伯重建法國/禮儀與道德/宮廷
/路易的情婦/路易親征
第二章 信仰的考驗(1643—1715)
國王與教會/波爾—羅亞爾女修道院(1204—1626)/詹森教派與耶穌會/布萊茲?帕斯卡(1623—1662)/波爾—羅亞爾女修道院(1656—1715)/國王與胡格諾派教徒(1643—1715)/波舒哀(1627—1688)/費奈隆(1651—1715)
第三章 國王與藝術(1643—1715)
藝術組織/建筑/裝飾/繪畫/雕刻
第四章 莫里哀(1622—1673)
法國劇院/學徒時代/莫里哀與女士們/《偽君子》/多情的無神論者/鼎盛時期/謝幕
第五章 法國古典文學的全盛時期(1643—1715)
當時的環境/高乃依(1643—1684)/拉辛(1639—1699/拉封丹(1621—1695)/布瓦洛(1636—1711)/羅曼史的提出/塞維涅夫人(1626—1696)/拉羅什富科(1613—1680)/拉布呂耶爾(1645—1696)/補遺與結論
第六章 尼德蘭的悲劇(1649—1715)
西屬尼德蘭/荷蘭共和國/風俗繪畫的興旺/維特(1625—1672)/奧朗日的威廉三世
第七章 鼎盛時期的衰落
門特隆夫人/大聯盟(1689—1697)/西班牙的問題(1698—1700)/大聯盟(1701—1702)/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2—1713)/諸神的黃昏(1713—1715)
第二部 英倫與歐陸的革命與改革
**章 克倫威爾(1649—1660)
對民主與平等的呼喚/愛爾蘭之叛/蘇格蘭之叛/克倫威爾專政/清教徒全盛期/教友派信徒/克倫威爾之死和賦稅/倒退之路(1658—1660)/國王回駕(1660)
第二章 彌爾頓(1608—1674)
約翰?布尼安(1628—1688)/年輕詩人(1608—1640)
改革者(1640—1642)/結婚與離異(1643—1648)/言論自由(1643—1649)/拉丁文秘書(1649—1659)/老詩人(1660—1667)/暮景殘年(1667—1674)
第三章 復辟(1660—1685)
快樂的國王/宗教寬容/英國的經濟(1660—1702)
藝術與音樂(1660—1702)/道德/禮俗
宗教和政治/天主教徒陰謀/喜劇幕落
第四章 光榮革命(1685—1714)
信奉天主教的國王(1685—1688)/廢君/威廉三世治下的英國(1689—1702)/安妮女王治下的英國(1702—1714)
第五章 自由出版
復辟時代的戲劇/約翰?德萊登(1631—1700)/各家大全
伊夫林與佩皮斯/丹尼爾?笛福(約1659—1731)/斯梯爾與艾迪生/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
第六章 波羅的海的爭奪(1648—1721)
投機冒險的瑞典(1648—1700)/波蘭和蘇畢斯基(1648—1699)/俄國的西向(1645—1699)/彼得的學習/查理十二與北方大戰(1700—1721)
第七章 彼得大帝(1698—1725)
野蠻人/彼得的革命/終曲
第八章 改變中的帝國(1648—1715)
德國的重建/德國精神
德國的藝術/奧地利和土耳其
第九章 悠閑的南方(1648—1715)
天主教的意大利/意大利的藝術/克里斯蒂娜的漫游/
從蒙特威爾第到斯卡拉蒂/葡萄牙(1640—1700)/西班牙的衰敗(1665—1700)
第十章 封鎖中的猶太人(1564—1715)
后裔/荷蘭的“耶路撒冷”/英國與猶太人/東歐猶太人/
信心的激蕩/異端
第三部 知識的探索
**章 從迷信到學術(1648—1715)
障礙/教育/學者群像
第二章 科學的探求(1648—1715)
科學的國際化/數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化學
工藝/生物學/解剖學與生理學/醫學/結論
第三章 伊薩克?牛頓(1642—1727)
數學家/物理學家/萬有引力/數學原理/晚年
第四章 英國哲學(1648—1715)
托馬斯?霍布斯(1588—1679)/哈靈頓的烏托邦
/自然神論者信仰的捍衛者/洛克(1632—1704)/沙夫茲伯里(1671—1713)/喬治?貝克萊(1685—1753)
第五章 法國的信仰與理性(1648—1715)
笛卡兒主義的興衰/西拉諾?貝熱拉克(1619—1655)
/馬勒伯朗什(1638—1715)/皮埃爾(1647—1706)
/豐特內爾(1657—1757)
第六章 斯賓諾莎(1632—1677)
年輕的異端/神學與政治/哲學家/上帝/心靈/人類
/理性/國家/綿延不絕的影響
第七章 萊布尼茨(1646—1716)
法律哲學/生平/萊布尼茨與基督教/評洛克/單子/上帝是公正的嗎?/尾聲
本卷附錄:插圖
文明的故事路易十四時代(精裝)/文明的故事8 作者簡介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國作家、哲學家、歷史學家,普利策獎(1968年)、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77年)獲得者。 早年與胡適均曾師從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191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前期著作以《哲學的故事》一書暢銷成名。此后著作亦以其鮮明主張的自由和公平,贏得東方讀者包括亞洲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的尊重。后半生更以莫大的毅力和勇氣撰寫《文明的故事》,超級馬拉松般持續近半世紀,曾環球考察實地歷史(包括廣東、上海等地),*后一段寫作行程幸有金婚伴侶杜蘭特夫人執筆加入,終于留下這一部傳世之作。 杜蘭特博士亦可謂20世紀*會講故事的人,講完了“哲學的故事”,再講“文明的故事”。終其一生,他都熱情地致力于將哲學和知識從學術的象牙塔中解放出來,化復雜為易懂,我們讀者獲益良多。 他說,歷史的教訓,就是我們總也記不住教訓。在人類的進程上,直線往往是兩點之間*長的距離。而從成功到一敗涂地,也只是歷史的一念之差而已。歷史不是一個可以被推進或抵抗的進程,這也是歷史周期律反復證明的。 經典不愧為經典,幾乎沒有人對文明做過這樣細致的滴水研磨(有別于此前的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同時代的湯因比《歷史研究》、此后的麥克尼爾《世界史》),而《文明的故事》位列史上*成功的史學系列,成為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啟蒙讀物,亦使初版者美國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傲然于全球出版界。90年代以來,全書11卷制作成完整的英語有聲讀物,繼續啟示新一代以博雅智慧迎對21世紀的未來沖擊。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