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68990
- 條形碼:9787506868990 ; 978-7-5068-6899-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
★ 本書從晚清、民國時期外國傳教士及中國印刷企業出版發行的印刷物中的選取典型圖案紋樣,以專題形式匯編成書
★ 書中用現代技術真實呈現印刷物的樣貌,以方便相關讀者使用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著眼于再現中國鉛印技術運用初期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前鉛印出版物的花邊藝術,客觀反映鉛印技術對中國傳統出版形式及傳統審美觀念的影響!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部分列舉了從清代至民國,傳教士及中國本土印刷企業制作的部分典型的印刷物。其中有花邊圖案繁復華麗的如傳教士編撰印制的《地球說略》,也有簡單恰當使用花邊圖案的新式教材、大眾讀物和印刷樣本。值得一提的是1856年由寧波華花**書房印行的《地球說略》(參見6~9頁),采用雙封面,既有外國傳教士們常采用的中國傳統雕版書簡潔明快形式的封面,也有西式風格的封面。在西式封面上,繁復的花邊圍欄中設計了兩個圖版,上方是由望遠鏡、地球儀、墨水盒、圖書組合的圖版,下方是堆滿貨物的碼頭、停泊著三桅帆船的港口。與中式圖書封面不同,西式封面準確清晰地傳達了《地球說略》的內容和主旨,即在科學技術發展和知識積累的背景下,天下是互惠互利、文化多元的世界。借助馬禮遜等一些熟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人對書籍審美習慣和審美要求的外國傳教士,在使用西式鉛活字印制書籍的初始階段就做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和諧,使西方技術與中國工藝、中國文化完美融合。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 內容簡介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著眼于再現中國鉛印技術運用初期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前鉛印出版物的花邊藝術,客觀反映鉛印技術對中國傳統出版形式及傳統審美觀念的影響! 躲U印時期的花邊藝術》**部分列舉了從清代至民國,傳教士及中國本土印刷企業制作的部分典型的印刷物。其中有花邊圖案繁復華麗的如傳教士編撰印制的《地球說略》,也有簡單恰當使用花邊圖案的新式教材、大眾讀物和印刷樣本。值得一提的是1 856年由寧波華花**書房印行的《地球說略》(參見6~9頁),采用雙封面,既有外國傳教士們常采用的中國傳統雕版書簡潔明快形式的封面,也有西式風格的封面。在西式封面上,繁復的花邊圍欄中設計了兩個圖版,上方是由望遠鏡、地球儀、墨水盒、圖書組合的圖版,下方是堆滿貨物的碼頭、停泊著三桅帆船的港口。與中式圖書封面不同,西式封面準確清晰地傳達了《地球說略》的內容和主旨,即在科學技術發展和知識積累的背景下,天下是互惠互利、文化多元的世界。借助馬禮遜等一些熟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人對書籍審美習慣和審美要求的外國傳教士,在使用西式鉛活字印制書籍的初始階段就做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和諧,使西方技術與中國工藝、中國文化完美融合。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 前言
在中國,鉛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運用,肇始于1 9世紀初基督教教士來華從事的印刷出版活動,其后中國知識分子渴望及時獲得新知推動了西學東漸的浪潮,現代報刊的誕生和快速生產的需要以及文化教育的普及,使19世紀末、20世紀初鉛印技術成為重要的印刷方式。直至20世紀末, “光與電”代替“鉛與火”,鉛印技術成為歷史。作為印刷復制技術之一的鉛印技術對文化啟蒙、教育推廣,對出版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在近代史研究中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本書著眼于再現中國鉛印技術運用初期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前鉛印出版物的花邊藝術,客觀反映鉛印技術對中國傳統出版形式及傳統審美觀念的影響。
從隋唐至清代,雕版印刷都是主要的書籍印刷方式。1815年東印度公司雇傭專業印刷技師湯姆斯(P.P.Thomas)及中國工匠,在鉛胚上雕刻漢字,于是有了馬禮遜編撰的Dialogues and Detached Sentenc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中文會話及例句》),以及包括《字典》《五車韻府》等在內的英華字典,成為*早的中文和拉丁文鉛字混排書籍,開啟了西方鉛印技術中國化的進程。1 9世紀中晚期,中國的門戶逐漸開放,西方的機械印刷術輸入中國,墨海書館、美華書館等機構以新法鑄字制版,促進了近代中國印刷術的變革。1873年,黃勝、王韜等中國人組建中華印務總局,收購英華書院,成為西方鉛印技術本土化的重要標志性事件。
鉛印技術的運用使中國的書籍從傳統的木刻線裝本變成西式的鉛字平裝本,書籍等各類印刷物的版面設計也隨之發生變化。1886年美國的設計師發明本頓字模雕刻機,隨后,批量出現用鑄字方法澆鑄出和鉛字字號配套的單;ㄊ綀D案鉛字,結合電鍍銅版、照相銅鋅版,再用排字的方法排成變化豐富、組成各異的各種花邊、底紋、裝飾圖案,成為包括圖書、報紙、期刊等印刷物上增添裝飾和美化版面的*為經濟、便利的方法。
本書**部分列舉了從清代至民國,傳教士及中國本土印刷企業制作的部分典型的印刷物。其中有花邊圖案繁復華麗的如傳教士編撰印制的《地球說略》,也有簡單恰當使用花邊圖案的新式教材、大眾讀物和印刷樣本。值得一提的是1 856年由寧波華花圣經書房印行的《地球說略》(參見6~9頁),采用雙封面,既有外國傳教士們常采用的中國傳統雕版書簡潔明快形式的封面,也有西式風格的封面。在西式封面上,繁復的花邊圍欄中設計了兩個圖版,上方是由望遠鏡、地球儀、墨水盒、圖書組合的圖版,下方是堆滿貨物的碼頭、停泊著三桅帆船的港口。與中式圖書封面不同,西式封面準確清晰地傳達了《地球說略》的內容和主旨,即在科學技術發展和知識積累的背景下,天下是互惠互利、文化多元的世界。借助馬禮遜等一些熟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人對書籍審美習慣和審美要求的外國傳教士,在使用西式鉛活字印制書籍的初始階段就做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和諧,使西方技術與中國工藝、中國文化完美融合。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 目錄
貳 花邊紋樣集錦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 節選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 作者簡介
《鉛印時期的花邊藝術》一書的作者共三位:朱宇老師為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專業的教授,邢宇晨和殷欣為朱宇老師的研究生學生,畢業后都在新聞出版行業內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