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全球化與對話-第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8012
- 條形碼:9787520328012 ; 978-7-5203-280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化與對話-第一輯 內容簡介
全球化時代,不同文明分別獨立發展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全世界處在一種休戚相關、禍福與共的狀態中。這個時代呼喚多元文化的對話,來正視這個時代地域性及全球性的社會變遷與文明碰撞帶來的問題。社會科學出現于現代化發展初期,回答與傳統時代不同的社會問題。 《全球化與對話(**輯)》涉及全球化時代社會層面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來自世界不同地區、族群,有不同傳統、信仰的經驗形成對話,既包括對具體問題的經驗性研究,也有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性探討。
全球化與對話-第一輯 目錄
何為對話?
超越文明沖突:通過東西方對話探尋共同善的可能
從法國恐怖襲擊談“和而不同”的價值
——對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再批判
神明、圣人、薩滿和繞境巡游:自下而上的宗教比較
重拾回儒精神,推動回族傳統文化建設
家國之間:旅歐華人移民的基督教與商業生活
“一帶一路”:跨文化理解的邀約
整體思維審視下的“一帶一路”文化
發揮南傳佛教區位優勢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和文明多樣性:團結與合作、沖突與抗爭
中國人在非洲
亞洲的智慧與可持續發展
邊境城市再思考:中國與東南亞邊境上的過渡空間、不平等的行動者與延伸的流動性
中印關系與亞洲的未來
人世傳統、文化嵌入性與圣俗關系
——論緬甸社會中的佛教自主性
行走的經驗
蘇丹:努比亞人的守望
在喬盧拉和希奧利埃遇見神圣
后記
全球化與對話-第一輯 節選
《全球化與對話(**輯)》: 文化的交流和互鑒 在中非合作論壇的推動下,中非經貿合作日新月異,然而人文交流方面卻乏善可陳。烏干達副總統塞坎迪曾說,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外交做得很好。言下之意,中國對非文化外交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強加深。 **,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都是通過政府層面展開,非洲普通老百姓缺乏認同感。經過十余年的沉淀和淘洗,無論中國人還是非洲人均無可奈何地發現,緊密的經濟紐帶和牢固的政治關聯并未帶來文化上的親近,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一道難以填補的裂痕。仿佛官方越親密,人民反而越疏遠。供職于路透社的視頻記者賈斯汀·德拉雷茲(Justin Dralaze)說:“中國與非洲打交道的方式主要是政府對政府、領袖對領袖,而民間的交流、人民對人民的交流,幾乎是不存在的。”對于絕大多數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的普通非洲人,“中國”不過是大街上越來越多的黃色面孔,他們在這里建樓造路、開餐館、挖礦,很有錢,卻和當地人沒什么接觸也不好相處。中國人仿佛帶走了很多,卻基本沒有留下什么,尤其是沒有留下多少可以持久發酵的東西,如觀念、價值和文化。 中國影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烏干達的鄰國坦桑尼亞熱播,但在烏干達卻很少有人問津,筆者在當地采訪很多媒體從業人士和普通人士,大家都表示沒有看過這部中國電視劇。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選擇了和官方媒體烏干達國家廣播公司合作。烏干達國家廣播公司雖然是國有媒體,但卻是運營*差的媒體之一,其負責人長期牽扯于本國政治斗爭中,4年之內更換了3名負責人,因此烏干達民眾很少有人觀看烏干達國家廣播公司的節目。近期,在烏干達頗有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烏干達廣播網絡”的管理層團隊告訴筆者,BBC、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和數十家烏干達本地有影響力的私營廣播電臺合作,把新聞節目嵌入當地的廣播電臺節目中去,以本地廣播的面目向當地播音,真正考慮到烏干達本土實際情況,才能取得良好的落地效果,其影響力是潛移默化和深入徹底的。然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廣播節目也只是和烏干達國家廣播公司合作的。 烏干達著名記者Charles Odongtho介紹,雖然烏干達國家廣播公司擁有*好的設備和國家撥款,但是收視率卻是所有電視臺中*低的。他希望有去中國短期培訓的機會,但是中國的能力培訓項目都是通過該國政府部門來分配名額,這樣容易淪為政府人員關系戶去中國旅游和購物的機會。他認為,在烏干達這樣的非洲國家,政府的作為非常有限,希望中國的培訓項目能更多考慮私營機構的專業人士。 第二,更為重要的是,很多中國人不明白: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中國文化推廣不是一種文化對于另一種文化的強行“介入”。筆者曾在烏干達的法國語言文化推廣機構法語聯盟考察,該機構一直致力于本土化發展。這里包括教授法語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非洲人,還和當地文化機構合作定期組織文化活動。法語聯盟不僅只宣傳法國自身的文化,也在影視、藝術、出版等領域展現非洲的本土文化特色。筆者曾參加過一次由法語聯盟主辦的在烏干達每年舉行一次的音樂節活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非洲人天生喜歡音樂,當時尚的年輕人群自發聚集到國家劇院室外的草坪上,沉醉于來自法國、其他非洲國家和本國音樂家的同臺表演時,臉上流露出來一種發自肺腑的喜悅,這樣的活動讓當地人感受到一種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認同。相比較而言,中國運動式的文化團體來訪演出讓人摸不著頭腦,停留在簡單的文化技術展示階段。貝寧孔子學院貝方院長于連認為,中貝文化交流應該是雙方文化的交流,除了讓當地人學習中國文化,也希望中國人了解當地人的文化。他也指出法國文化中心在舉辦的活動中,不僅邀請法國藝術家前來表演,也邀請貝寧藝術家參加活動。由于有些貝寧人在法國居住生活過,或者在書本上了解到活動的相關文化內容,所以即使法國文化中心收取門票費,他們也感興趣帶家人一起參加活動。 ……
全球化與對話-第一輯 作者簡介
范麗珠,社會學博士,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社會人口研究所所長。長期以來從事宗教社會學、中國民間宗教的研究,是中國民間宗教社會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目前的研究關注于全球化與宗教文化的互動、社會變遷與中國宗教發展。 陳納,社會學博士。1978年入北京大學,學習英語語言文學和比較文學。1987年赴美國,在哈佛大學人類學系訪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天普大學學習傳播學和社會學。先后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美國華伯仕大學、三一學院等高校執教。現任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宗教與文化研究、跨文化傳播研究、發展社會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