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不成樣子的扯淡 本書特色
這是中國著名批評家、《文學評論》副主編李建軍的一本批評文集,也是一個批評家的文學批判書。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莫言、余華、劉震云等……無不成為他的靶子,刀刀見紅,直刺文學的衰頹和墮落;招招致命,重現批評家的鋒芒與尊嚴。尤其在遍地“文章表揚家”的當下,他被譽為當代中國真正的有血性的批評家。
不成樣子的扯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有名批評家李建軍的一本文學批評集,收文20篇。書中主要探討了關于文學批評的理念、關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在當下的境遇、關于批評家的精神氣質和倫理責任,以及無情抨擊了當下文學批評風氣的庸俗。作者態度坦誠,行文活潑,風格鮮明,見解獨到,當代諸多作家如莫言、余華、賈平凹、劉震云等都在其犀利的批評之列,表現了一位真正的批評家的責任和擔當。尤其在遍地“文章表揚家”的當下,他被譽為當代中國真正的有血性的批評家。
不成樣子的扯淡 目錄
001 為什么需要純批評
006 文學批評:求真,還是“為善”?
015 文學批評的絕對命令
022 時代及其文學的敵人
036 真正的批評及我們需要的批評家
039 文學批評墮落時代的批評立場
042 關于酷評
047 文學批評與媒體批評
055 當代文學批評與創作:失去對稱的兩翼
062 豬舌檢察者與批評豁免權
070 文學批評:若無盛氣會怎樣
083 誰能割下一磅不帶血的肉?
091 有傷尊嚴的文學觀
100 不成樣子的扯淡
111 批評家的精神氣質與責任倫理
138 文學批評的典范
——重讀別林斯基
159 唯美主義的傲慢與“憎恨學派”的惡謚
——從布魯姆的莎學研究看純文學批評的局限
167 論直派批評
——以楊光祖為例
192 為傾斜的文學建筑換梁和接榫
——論王鵬程的文學研究和文學批評
223 武夷山交鋒記
不成樣子的扯淡 節選
自 序
我曾經做過很多夢,但卻從來沒有將成為當代文學研究專家,當作自己的夢想。我讀碩士和博士的專業,都是文藝學。在我看來,文藝學研究更自由,更有趣;它正像陸機在《文賦》中所說的那樣,“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致力于對文學規律性問題的把握,可以自由地介入任何一個文學研究領域,可以將所有文學現象當作自己的研究對象。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當然很有趣,也很重要,但卻是地位*低、*受歧視的學科。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說學術界存在著這樣一條“鄙視鏈”:研究文學理論的,看不起分段研究文學史的;研究外國文學的,看不起研究中國文學的;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看不起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看不起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的。還有人如此刻薄地表達過對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鄙夷和不屑:“感冒無藥可治,所以世間的感冒藥*多;現當代文學*沒有研究價值,所以研究現當代文學的人*多。”
這樣的學科歧視,當然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當代文學研究不僅很重要,而且難度很大。因為,當代文學研究的對象,是現在進行時態的文學。研究當代文學意味著巨大的閱讀量,意味著你必須關注古今中外的文學。就像上游的水不會受下游的水質影響,而下游的水質必然會受上游的水質影響一樣,一個研究古代文學的人,完全可以不讀當代作家的作
品,但一個研究當代文學的人,卻不能不讀古代文學作品。研究當代文學的學者,倘不大量閱讀當代作品,倘不熟悉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現象,那么,他就無法建構起一個開闊的比較視野,他的研究的深度和有效性,也就要大打折扣。
其實,當代文學研究的難度,還不在閱讀量之大,也不在關注面之廣,而在它要求研究者要有成熟的判斷能力和評價能力。對于那些已經處于完成狀態的文學現象來講,一切都已定型,且有大量的信息和資料可作依憑,研究者無須面對一部作品,做“**個吃螃蟹的人”但是,處于生成過程的當代文學,卻面孔模糊,性質不明,很難把握,研究這樣的新鮮的文學現象,既考驗著研究者的趣味和鑒賞力,也考驗著他的人格和德性。你要有過人的勇氣,要擺脫人情世故的纏繞。他們就站在你的對面,像筆尖一樣銳利的眼睛,緊緊地盯著你的嘴巴,看你如何評價他的作品。一個時代的整體性的文化氛圍,消費主義時代的市場邏輯,也微妙地影響著你的態度和感受,干擾著你對作品的基本判斷和*終評價。
我想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事實:當代文學研究并不是輕松容易的“靜態研究”,而是艱難復雜的動態批評。它所面對的,不僅是作品,還有作者。在一個沖突性的對話情景里,求真的批評甚至就意味著對抗,意味著傷害,意味著冒天下之大不韙,意味著成為眾矢之的甚至“人民公敵”。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的當代文學研究和文學批評,卻是高度“和諧”的,是皆大歡喜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批評者與被批評者之間,處于一種異化性的“認同關系”模式。沒有不滿,沒有質疑,沒有抗辯,沒有拒絕。在掌聲和鮮花構成的喜氣洋洋的歡樂氛圍中,在文學“大獎”的令人目眩的光環下面,那些備受推賞的當代作家感覺良好,飄飄欲飛。他們只有“朋友”,沒有“敵人”,于是,他們也只有快樂和停滯,而沒有焦慮和進步。他們缺乏真正成熟而嚴肅的讀者,缺乏敢于質疑和坦陳己見的對話者。他們成了一群幸福而又不幸的人,因為他們生活在被人群簇擁的孤獨狀態里。
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中國當代文學仍然停留在不成熟的發展狀態,停留在對他者經驗的簡單化的模仿階段。我們雖然努力擺脫了“三突出”之類的僵化模式——事實上,有的作家仍然在用這樣的方法寫作,例如《大秦帝國》就屬于“三突出”模式的小說,但是,由于徹底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學傳統,我們時代的文學長期處于“拔根狀態”。走出解凍狀態,我們將目光轉向西方。我們懷著好奇而急切的心情模仿西方的現代主義文學。某些著名作家簡直就是用漢語來寫西方小說。這樣的文學顯得既膚淺又虛假。中國文學期待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自我個性的成熟。我們需要恢復漢語文學的尊嚴,需要建構“中國格調的大文學”。
我的文學批評理念,就建立在這樣的基本認知和判斷上。我希望,我們的當代作家能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和問題;我希望,中國的當代文學能自覺和成熟起來。關于文學批評的基本理念,關于文學批評在當下的境遇,關于批評家的責任倫理,關于我與某些作家和批評家的“沖突”,許多年來,我零零星星寫過不少文章。
本來,將這些文章裒為一集,老老實實地題名為《論文學批評》,是*為妥實的選擇。但是,透過表象來看,我的這些文章內里,分明表達著對一種文學風氣的不滿。這是一種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上都并不鮮見的庸俗的文學風氣。它體現著一種可怕的市儈哲學,那就是“成功即一切”。在這樣的風氣里,對利益的追求壓倒了對真理的熱愛,市場的交換原則取代了真理的絕對原則。
在當下的多種樣態的文學性表達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言不及義而又煞有介事的胡扯。這種用時髦的話語包裝起來的胡扯,就是美國學者法蘭克福所說的“扯淡”(bullshit)。正像法蘭克福在《論扯淡》中所指出的那樣,“在我們的文化里,*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扯淡”的典型特點,就是不在意“真實”,只在意自己的“企圖”和“目的”。扯淡者幾乎都是法利賽人。對他們來講,當下的現實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他“不在乎自己說的話是否正確地描述了事實,他只挑選或編造符合他目的的話”。有必要指出的是,一切形式的扯淡,都意味著侮辱。它不僅侮辱人們的人格,也侮辱人們的智商;不僅侮辱聽者和讀者,而且更加嚴重地侮辱言說者。
為了表達自己對文學上種種“扯淡”現象的不滿,為了引起大家對“扯淡”現象的警惕,我接受朋友的建議,索性將這本薄薄的小冊子題名為《不成樣子的扯淡》。如此命名,雖然略顯唐突,或貽“野哉”之譏,但是,循名責實,似乎也還不失恰切。
我希望,這本小書,能對讀者理解我們時代的文學批評和文學寫作狀況,提供一點有價值的信息和微末的幫助。
李建軍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北新橋
不成樣子的扯淡 作者簡介
李建軍,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寧靜的豐收——陳忠實論》《小說修辭研究》《時代及其文學的敵人》《必要的反對》《小說的紀律——基本理念與當代經驗》《文學因何而偉大——論經典的條件與大師的修養》《文學的態度》《文學還能更好些嗎》《是大象,還是甲蟲——莫言及中國當代作家作品析疑》、《文學與人的尊嚴》《大文學與中國格調》《并世雙星: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等10余種。曾獲“馮牧文學批評家獎”“青年學術獎” “新批評獎”等多種大獎。
- 主題:
本書作者李建軍目睹當今文學批評的種種怪相,為了文學的尊嚴,他奮力抗爭,拼命到底。他的批評直率、尖銳、激烈,卻沒有惡意的誣蔑和詆毀。書中還記下了作者和某些作家和批評家的“沖突”,其實,也就是些《不成樣子的扯淡》。所有的滿紙謊言的所謂文學批評家,都是可憐蟲。
- 主題:本書是批評家李建軍的一本文學批評集
本書是批評家李建軍的一本文學批評集,因為收入“百家小集”,我從中圖網購了一冊。書中主要探討了文學批評的理念、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在當下的境遇、批評家的精神氣質和倫理責任,以及無情抨擊了當下文學批評風氣的庸俗。作者態度坦誠,風格鮮明,見解獨到,當代諸多作家如莫言、余華、賈平凹、劉震云等都在其犀利的批評之列,表現了一位真正的批評家的責任和擔當。在遍地“文章表揚家”的當下,他的表現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自然也被某些人認為是“酷評家”。作家一般都不太會喜歡聽批評意見的,因為李建軍的言論太犀利了,莫言和賈平凹等人都非常反感他,這從本書最后一篇文章“武夷山交鋒記”中可以看得出來。確實在遍地吹捧的氛圍下有一些尖銳的批評意見是非常難得的,但作者以十九世紀俄國理論家為圭臬,立場上顯得保守,讓人覺得有點不以為然。
- 主題:
本書最后一節:武夷山交鋒記.是全書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簡直是拍手??停不下來,太精彩了!看完我只有一個心得:千萬不要惹筆桿子!不然你就等著被鞭尸吧(所有人都看著的那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