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在此轉(zhuǎn)向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705523
- 條形碼:9787520705523 ; 978-7-5207-0552-3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在此轉(zhuǎn)向 本書特色
2018年是戊戌年,也是戊戌變法120周年,201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年,這兩次運動是近代中國*主要的兩次啟蒙運動。本書是對近代啟蒙運動的一個完整梳理。本書邀請近代史學者鄧文初編選了著名學者如茅海建、楊天石等關(guān)于啟蒙運動的著名闡述近40篇文章,從源頭講述了中國近代啟蒙的整個完整過程,突破近代以來康梁對于戊戌運動的壟斷性話語權(quán)。使讀者從一本書即可清楚準確的了解戊戌和五四全貌。本書雖是文章合集,但有自己獨特的編排體例,即有對史事的考辨歷史的復(fù)原,又有思想的闡釋,更有人物的評傳,并且所選文章均可讀性很強,適合一般讀者以一書而知歷史全貌。本書編選的主要內(nèi)容及體例包括三個方面:一史事考辨,主要是讀者比較感興趣的戊戌中發(fā)生的一些歷史疑案,袁世凱告密事件、“公車上書”的真相等。二思想闡釋,關(guān)于戊戌變法中新學與舊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問題的闡釋。三人物評傳,主要是一些不為普通讀者所所了解的影響戊戌進程的重要人物。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戊戌運動是一個各方參與,全社會合力的必然性事件。沒有戊戌運動,就沒有五四啟蒙運動。
歷史在此轉(zhuǎn)向 內(nèi)容簡介
2018年是戊戌年,也是戊戌變法120周年,201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年,這兩次運動是近代中國Z主要的兩次啟蒙運動。本書是對近代啟蒙運動的一個完整梳理。本書邀請近代史學者鄧文初編選了著名學者如茅海建、楊天石等關(guān)于啟蒙運動的著名闡述近40篇文章,從源頭講述了中國近代啟蒙的整個完整過程,突破近代以來康梁對于戊戌運動的壟斷性話語權(quán)。使讀者從一本書即可清楚準確的了解戊戌和五四全貌。本書雖是文章合集,但有自己獨特的編排體例,即有對史事的考辨歷史的復(fù)原,又有思想的闡釋,更有人物的評傳,并且所選文章均可讀性很強,適合一般讀者以一書而知歷史全貌。 本書編選的主要內(nèi)容及體例包括三個方面:一史事考辨,主要是讀者比較感興趣的戊戌中發(fā)生的一些歷史疑案,袁世凱告密事件、“公車上書”的真相等。二思想闡釋,關(guān)于戊戌變法中新學與舊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問題的闡釋。三人物評傳,主要是一些不為普通讀者所所了解的影響戊戌進程的重要人物。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戊戌運動是一個各方參與,全社會合力的必然性事件。沒有戊戌運動,就沒有五四啟蒙運動。
歷史在此轉(zhuǎn)向 目錄
鄧文初
深水區(qū)首航
孔祥吉:戊戌維新溯源——從翁同龢之辭呈與光緒帝之朱諭談起 018
孔祥吉:被忽略了的維新藍圖——袁世凱上翁同龢說帖述評 0□7
楊天石:袁世凱《戊戌紀略》的真實性及其相關(guān)問題 040
楊天石:康有為謀圍頤和園捕殺西太后確證 057
馬忠文:高燮曾疏薦康有為原因探析——兼論戊戌維新前后康、梁的政治賄賂策略與活動 065
蔡樂蘇:陰影下的困□與悲劇 079
張 鳴:改革的權(quán)力悖論 088
孔祥吉:康有儀出賣康有為——康有儀《致節(jié)公先生函》疏證 099
茅海建:歷史的細節(jié) 117
茅海建:□□□□的另面——《“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自序 1□1
維新諸面相
虞和平:論戊戌維新在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地位 1□8
張 灝:一個劃時代的運動——再認戊戌維新的歷史意義 147
陳旭麓:“戊戌”與啟蒙 16□
陳旭麓:□與不□的哲學 177
汪榮祖:論□□□□失敗的思想因素 19□
唐振常:陳寅恪先生論梁啟超及□□□□之二源 □14
唐振常:百年滄桑說戊戌 □19
蕭功秦:□□□□與中國早期政治激進主義的文化根源 □□4
陳平原:晚清志士的游俠心態(tài) □54
高瑞泉:維新派的“以心力挽劫運”——中國近代唯意志論思潮簡論 □75
王爾敏:清季學會與□□主義 □88
張玉法:戊戌時期的學會(1895 — 1898) 300
熊月之:三個青年學生的答卷——許象樞、楊史彬、陳翼為的議院論 314
亦新亦舊的一代
楊天石:畢永年生平事跡鉤沉 3□8
孔祥吉:譚嗣同摯友師中吉 341
熊月之:宋恕:“梨洲以后一天民” 354
熊月之:陳虬的民權(quán)思想及其建立近代“桃花源”的嘗試 363
鄭海麟:湖南新政與黃遵憲 37□
羅志田:舊中有新:戊戌前后王先謙與葉德輝對國情的認知 391
孔祥吉:晚清知識分子的悲劇——從陳鼎和他的《校邠廬抗議別論》談起 405
馮天瑜:張之洞與戊戌維新 4□4
李吉奎:張蔭桓與□□□□ 44□
王德昭:譚嗣同與晚清政治運動 454
歷史在此轉(zhuǎn)向 作者簡介
鄧文初,1968年生,湖南寶慶人。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yè)于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思想史專業(yè);2005年浙江大學中國近代史專業(yè)畢業(yè),獲史學博士學位。曾在媒體做過編輯、記者與策劃。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經(jīng)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