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當代哲學研究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1401
- 條形碼:9787520331401 ; 978-7-5203-314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哲學研究文集 內容簡介
2013年12月21日至22日,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成功舉辦“當代哲學國際會議”,共收到會議論文72篇,包括55篇中文論文,17篇外文論文,內容涉及后殖民主義、社會批判、文化研究、解構主義、身體哲學等*新哲學思潮,面對新問題,選擇新視角,運用新方法,開辟了新的哲學思考空間。該會議既是國際哲學界*新成果的展示交流,也是當代世界和當前社會重大問題在哲學領域的全面呈現。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舉辦的這次思想盛會,意味著當代世界哲學的一次大集結:聚焦時代精神,反思現實困境;凝聚全球智慧,尋求解決思路。總之,當代哲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質,揭示了從理性啟蒙到理性反思、理性批判的整個現代性過程,彰顯人生的價值和人的意義,重申人的存在與人的創造之間的切身性,強調時間與生命之間的延異性,澄明在場與缺場之間的可能性(空域),為人類的進一步解放開辟了精神空間和思想空間。西安交大的本此會議充分表達了這些特質,它代表著當代哲學研究的國際先進水平。
當代哲學研究文集 目錄
論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價值選擇與內在沖突
全球化時代文化認同方式面臨的挑戰與變革
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困境與科學發展觀和諧價值訴求的
彰顯
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困境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價值共識
第二編 社會發展與文化價值
從人生到人
——關于價值和意義的哲學內涵之辨析
可持續發展與后現代生態世界觀
“生存安全性”的文化價值邏輯
——現代性社會發展的公共性本質
以知識型社會戰略增強創新
社會發展視野下的哲學批判
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意蘊
文化的公共性闡釋及其當代啟示
文化公共性的實踐與現代個體優良心靈秩序的養成
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理念當代認同度的實證研究
多元社會對少數民族語言態度影響的實證研究
——以新疆南疆三地州(喀什、和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為例
第三編 哲學基礎理論
哲學應當是什么
當代哲學面臨的挑戰與科學合理性問題
對莊子哲學幾個爭議焦點的辨析
生命整體與基元個體
——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異
從老子與蘇格拉底探尋中西先賢道德哲學思想的契合
陰陽:中國哲學建構性別觀念的坐標
淺析《論語》中的社會秩序及其風險觀
黑格爾財富觀探幽
中國語境中的西方馬克思主義
第四編 哲學分支領域理論研究
信息價值論的生態學意蘊
——對羅爾斯頓價值論的新解讀
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生態危機理論探析
風險分配的馬太效應及其對風險治理的啟示
現代化、全球化與哲學的身體化
——三位一體的自然主義身體哲學論綱
身體、符號及其能動性
從實用主義美學到身體美學
——兼論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美學的比較研究
后記
當代哲學研究文集 節選
《當代哲學研究文集》: 作為一種方法,全球化本身即意味著與非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相反的思路,這種方法論取向是將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系統看待,每個民族國家只是這個整體與系統中的部分,相互之間具有不可分離的聯系,并且,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日漸深入,不同國家在這個整體與體系中的作用與地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態勢,從而使不同民族國家在發展著的全球化過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斷發生改變,例如,“金磚五國”的發展使世界經濟的原有版圖被改寫和重構,這種新的世界經濟版圖的形成也影響著世界政治及其他方面的深刻變化。作為一種方法,全球化不是靜態地反映世界的當下發展狀況,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整合、融會、推動、促成各國之間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的過程。也就是說,是一個不斷強化體系化聯系的過程。全球化就是一個世界不斷走向體系化的過程,這個體系化的過程,不僅是經濟國際化體系逐步形成的過程,也不僅是各國自身發展由分散的內源式的階段走向彼此具有更密切的關系的階段,也不僅是世界性全球關系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的過程。*重要的而且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是:內在于全球化的深層文化觀念與價值形態向世界各國傳播的過程。它們決定并規范著全球化的基本方向。 作為一種價值,全球化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價值意義的范疇。人類進程中不斷由離散走向聯合和一體化的過程本身,包含著對于下述若干價值意義的肯定與認同。我們知道,全球化雖然由西方所建立的規則與話語體系所主導,它們體現著西方利益和價值取向,但它又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必然過程,具有社會發展的客觀性,并且其中包含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動因和一般價值訴求,如果沒有這些可以為各國所接受的基于不同利益與特殊利益基礎上的共同價值訴求,全球化進程將是不可理解的。這些共同的價值訴求與交往理性精神存在于西方所確立的全球交往的規則與準則之中,它對于相對后發的國家來說,未必都是公平的,并且與民族國家的文化價值具有內在的沖突,但卻是發展中國家走向世界歷史的必要條件和門檻,融入其中并受益于其中,是后發國家必須要做的功課。 其一,世界的聯系是在交往中產生和生成的,交往與溝通中生成的交往理性是人類發展的基本價值。人類社會不同社會組織之間通過經濟交往、文化交往,乃至政治交往,圍繞義利關系逐漸形成了交往各方的價值原則和交往規范,在交往中存在和平與友善,也有暴力和掠奪;存在理性的交往,也存在強權與以強凌弱。但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文明史,都形成了人類交往過程中的真善美價值目標,它們猶如燈塔般指引著人類歷史走向文明化與智慧化,在不斷形成的文明的價值引導下,善良戰勝邪惡,理性原則取代非理性原則成為主要的趨勢,世界交往中的理性與善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有助于人類進步的目標不斷確立起來,世界交往的歷史發展到當代,交往的理性原則成為重要的價值理念和行動原則,這種交往原則派生出一系列相關的價值理念,例如,交往的合理化原則、互惠互利的原則、“雙贏”或“多贏”原則,這些原則摒棄了以往交往中的那些弱肉強食、強權政治、你輸我贏的非此即彼價值取向,崇尚共同發展理念,這一價值理念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價值,是現代社會所應尊重和崇尚的原則,體現了積極的價值取向,也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價值目標。 其二,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體,在走向一體化的過程中,也伴隨著多元化。強調一體化是世界各國在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中不斷加強聯系的總趨勢,它表明世界各國不可能孤立地走向現代化,是世界普遍聯系的表現。而多元化是在世界的多樣化前提下,充分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特性和自由選擇適合各國發展的道路或模式,多元化與一體化是統一體的兩個方面,沒有一體化的多元化是非關聯的、離散的,其結果往往造成多元對立和沖突;而沒有多元化的一體化則會導致僵化和某種專制,它扼殺自由發展的空間和選擇的多樣性。以制度和文化發展為例,人類的制度文明既有連續性和統一性,其內存的制度基因在歷史的選擇中積淀下來,不論東方或西方的制度基因中都包含了人類處理自然與人、社會與人、人與人的生存智慧和經驗,但制度文明除了某種線性歷史外,還有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中的相互影響,這導致制度文明的相互借鑒和價值融合。 ……
當代哲學研究文集 作者簡介
李建群,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哲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中國價值哲學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副會長以及陜西省哲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化哲學以及當代社會發展理論。在長期的學術科研活動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風險控制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省級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與理論超越》、陜西省教育廳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性教學模式研究》 、陜西省知識產權局重要項目等課題數十項。多年來他在《哲學研究》、《世界哲學》、《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人文雜志》、《光明日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七八十余篇,其中有多篇為《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社會科學學報》等權威期刊全文轉載和論點轉摘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