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醫學史(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41438
- 條形碼:9787208141438 ; 978-7-208-141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史(第2版) 本書特色
從更人文的、歷史的角度上來看醫學,可以有許多許多收獲,閱讀《醫學史》可以帶來的對于近現代西醫不確定性的認識,以及醫學的文化多元性的認識。
醫學史(第2版) 內容簡介
《醫學史(第二版)》以一種大致按歷史年代、主要以主題的方式展開,將數千年的醫學發展歷史濃縮在一個前后連貫且富有趣味的描繪之中。不僅涵蓋了西方醫學的全貌,還對豐富多彩、互有差異的東方醫學傳統作了生動的介紹。書中有專章描述了在哥倫布到來之前美洲大陸的醫學史和美國建立之后的醫學進程,還對近幾十年來醫學理論與實踐中的重要事件、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等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醫學史(第二版)》將醫學史納入整個社會歷史的大框架中,從“內史”和“外史”諸方面,多維度地考察了醫學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并對一些傳統理論和已有觀點提出了挑戰。
醫學史(第2版) 目錄
**章 古病理學和原始醫學
引言
古病理學:方法和問題
木乃伊和疾病征兆
冰上旅行家
原始醫學和外科
治愈的宗教儀式,傳統和巫術
推薦閱讀
第二章 古代文明中的醫學: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
引言
美索不達米亞
漢謨拉比法典
埃及
古代醫學記載
推薦閱讀
第三章 印度和中國的醫學傳統
印度
印度草醫學,生命的科學
外科學、解剖學和標本
中醫:經典的、傳統的和現代的
三個天帝:伏羲、神農、黃帝
解剖學的經典中文概念
圣人、醫師、醫治者和庸醫
針刺術和灸術
藥物知識和營養學
外科學
中國的文化領域
現代中國的醫學實踐
推薦閱讀
第四章 希臘一羅馬醫學
哲學和醫學
希波克拉底和希波克拉底傳統
疾病的本質和四元素說
對醫藥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崇拜
亞歷山大時代的科學和醫學
羅馬世界的醫學
蓋倫和蓋倫醫學
蓋倫的解剖程序
蓋倫哲學:血液、呼吸、元氣、靈魂
蓋倫的治療學及致病的原因
推薦閱讀
第五章 中世紀
修道院和大學
醫學教育和實踐
中世紀的外科學
婦女和醫學
中世紀的流行病
腺鼠疫
從麻風病到漢森氏病
伊斯蘭醫學
……
第六章 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
第七章 美洲土著文明與文化
第八章 歐洲醫學的美國化
第九章 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
第十章 醫學非主流文化:非正統醫學與選擇醫學
第十一章 婦女和醫學
第十二章 外科的藝術和科學
第十三章 醫學微生物學和公共衛生
第十四章 診斷與治療
索引
醫學史(第2版) 節選
《醫學史(第二版)》: 在古代遺物中可辨認的特殊損傷包括:骨折、脫臼、扭傷、韌帶撕傷/裂、關節退行性疾病、截肢、穿透傷、骨刺、血凝塊鈣化、鼻隔畸型等等。射彈武器如投茅、箭,已在化石的脊椎、胸骨、肩胛骨、肱骨和顱骨中被發現。但是,嵌入骨中的射彈尖是很罕見的,或者因為醫治者將他們抽取出來,更可能的情況是,射彈點打在軟組織內引起了致命傷。在一些案例中,有受過穿透傷而長期幸存者,其射彈部分與受傷骨頭融合,作為無效的外來物質而保留。 在一些順利的個例分析中,可以推測出受傷類型及外傷事件到發生死亡的時間。骨頭通常以可預計的速度愈合。幸存者和治愈者的遺骸提示他們曾得到某種形式的治療、支持和恢復期的照護。導致畸形的骨骼骨折,一定會引起行走困難、慢性疼痛、關節退行性病變。幸存者的事實說明,他們在恢復期和恢復之后確實得到過有效的治療幫助。在治療期間,舊骨通常被新骨所替換。但有時治療是有缺陷的,引起的并發癥包括:骨髓炎、骨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成角畸形、鄰近軟組織骨刺、血凝塊鈣化、生長遲緩、無菌性壞死、假關節病(纖維組織被骨組織所替代)、關節退行性病(外傷性關節炎)。 骨是一種生長能力很強的組織,由于生長因素刺激、生理性或病理性應激而不斷地被修復。許多因素,諸如年齡、性別、營養、激素、遺傳和疾病影響著骨骼。重體力勞動和強有力的運動鍛煉能夠導致骨質量的增加。退化性過程改變著骨骼的大小、形狀和構造。關節炎和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癥)可改變骨骼。 骨骼對于環境的變化有反應,特別是由體重和肌肉的力量所形成的機械環境。因此,骨骼的形態學記錄著骨骼一生所承受的機械性壓力。古病理學家通常對表現出明顯病態的骨頭感興趣,但是,正常的骨頭才能夠提供關于身材、行為、兩性、活動、工作載荷、姿勢的證據。所以,骨骼可以證實個體習慣性的行為,如舉起重物、推、拉、攜帶、站、彎腰、走、跑或蹲。例如,踝關節有一種特殊結構,我們稱之為“蹲踞小面”,可見于那些長時間處于蹲踞位的人。因此,通過蹲踞小面的缺乏與否就可以鑒別該人是否經常坐在椅子里。 大多數疾病沒有在骨骼上留下特殊的跡象,但是結核病、雅司病、梅毒和g一些真菌感染會留下診斷的線索。20世紀的研究揭示,1%~2%結核病人骨骼被侵襲。由梅毒引起的骨損傷種類一般與結核病引起的不同。先天的梅毒可產生所謂的梅毒性門齒缺乏。麻風病常導致面部、手指、腳趾骨骼的損害。因為激素調節人體各部分的生長發育,內分泌腺機能失調會在骨骼中留有跡象。在古代骨骼中的一些特殊現象業已證明是由于垂體和甲狀腺功能異常而引起的。然而,由于近代疾病形式的變化,醫生不像古病理學家,他們很少看到具有歷史性重大意義的嚴重的、未治愈的感染性疾病。不同的癌癥可能在骨遺跡中被辨認出來。雖然原始的骨癌可能是少見的,但許多其他癌癥可播散到骨骼中。一些相對不常見的情況,如骨髓炎和各種骨及軟骨的良性腫瘤,因為這些容易辨認,已引起古病理學家特殊的興趣。 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如佝僂病、壞血病和貧血病可引起骨結構的異常(骨質疏松性骨肥厚)。在新石器時代佝僂病是罕見的,但是隨著城鎮的增多,這種病變得常見了。骨軟化病是一種成人佝僂病,能夠引起盆骨萎陷,這對孕婦而言,等于給母親和胎兒判了死刑。在許多骨骼中鈣化的血塊的存在可能反映了在特定人群中壞血病的流行。如果長期地暴露在一些大劑量土壤元素如砷、鉍、鉛、汞、硒之下,能夠引起毒性反應,并且這些元素會在骨骼上沉積留下痕跡。骨質疏松性骨肥厚是一種病理狀態,在古人顱骨中發現的多孔的、篩網樣的損害是其特征性表現。這些損害可由營養不良和感染性疾病引起,如缺鐵性貧血癥、炎性過程、壞血病相關性出血或某些特定的疾病(佝僂病、腫瘤)。一般來說,判斷引起這些缺陷的特定原因是困難的。而且,尸體解剖帶來的損害能夠形成導致疾病所需的類似的環境條件。 ……
醫學史(第2版) 作者簡介
洛伊斯·N.瑪格納,印第安納州拉斐埃特市普渡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她是諸多報刊、圖書評論和書籍的作者和合著者,這其中包括《生命科學史》。她的研究興趣包括了從女權主義者對達爾文學說的看法到對當下中、日、韓醫學理論的比較研究在內的廣泛領域。瑪格納教授是美國醫學史協會、科學社會史和美國史協會的會員,她于1936年在紐約布魯克林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68年在威斯康里一麥迪遜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