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世紀以來學術期刊研究資料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18002
- 條形碼:9787209118002 ; 978-7-209-1180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世紀以來學術期刊研究資料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對新世紀以來學術期刊研究的重要文獻進行匯總整理的資料, 收錄了一些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編輯在學術期刊理論建設和編輯實踐方面的論文, 包括學術期刊的評價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優秀論文。
新世紀以來學術期刊研究資料 目錄
論受眾對編輯傳播的影響
關于學術期刊策劃中的六種意識
期刊文獻引證體例論爭三題
學術期刊編輯規范與人文社會科學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期刊學術規范量化分析——基于CSSCI的統計分析
高校人文社科綜合性學報學術規范評價指標前100名統計分析
分學科評價:綜合性學術期刊評價的合理路徑——以教育部 名刊工程 入選綜合性學報為例
論文質量、期刊質量與期刊影響力
質量與特色: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發展的必由之路
論學術期刊的有效傳播及發展策略
學術成果考量與高校教師職責
文獻計量學與科學評價中有關問題思考
基于CSSCI的多學科引文網絡期刊核心——邊緣結構分析
緣于體制:社科期刊十個被顛倒的關系
學術期刊:西方的困境與中國的機遇
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學術素養——兼談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發展
高校學報改革方向與路徑的多角度思考
學術期刊分級制帶來的問題與破解方略
中國編輯史研究30年回顧
學術期刊出版轉型的若干問題思考
也談學術期刊要厚待青年學人
大數據視閾下的學術期刊:挑戰與對策
文章合為時、事而編——數字化時代如何踐行學術期刊編輯的主體意識
讀者關注度標準在期刊評價中的限度
學術評價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其治理
期刊學術引文不規范現象的成因探析與應對方略
學術評價和學術期刊評價若干問題之我見
歧路彷徨:核心期刊、CSSCI的困境與進路—— 三大核心 研制者觀點述評
學術文摘與學術評價
建設獨創性和共時性相統一的學術共同體
大學學報的綜合性之困及其路徑選擇
基于同行評議的復合型人文社科學術評價——以復印報刊資料為例
大數據背景下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學術創新與期刊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國家標準GB/T 7714-2015的修訂特色與細則商榷
新新媒介時代的學術平臺——以域出版為中心
期刊評價與學術評價中的CSSCI
如何客觀評價CSSCI
構建公正理性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
論學術期刊辦刊瓶頸的兩大突破——以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為例
CSSCI期刊評價與學術評價功能試識
后記
新世紀以來學術期刊研究資料 節選
我以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的積極意義和正面作用在于:首先,作為一種編排規范,它的大力推行有效地結束了先前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雜亂無章、莫衷一是的編排格局。其次,《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在編排規范方面確實提供了一些新的內容,例如將參考文獻和引文注釋區分開來,強調必須確定出版單位確切的出版地點等。第三,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雜志社多種運作(促使《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成為國家推薦標準、對《CAJ-CD規范》優秀期刊的評選等),使人們對以往經常被忽略的編排規范問題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一個空前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點也許更為重要。某種意義上,今天這么多家國內有影響的學術期刊老總們聚首一處,研討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編排規范問題,蓋源于斯。 盡管《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的積極意義和正面作用值得充分肯定,但這部規范的一些缺陷也還是客觀存在的。一部行之有效、對學術研究能起到推動作用的編排規范似乎至少應具備幾個基本要素:首先應該有利于著述者正確自如的表達,其次能夠便于與閱讀者進行明白暢曉的交流,再次應可供編輯者進行切實易行的操作,即符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自己提出的“簡明、易行、實用”原則。而正是在這幾點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遭到了許多作者、讀者和編者的拒斥,以至于一些激憤的論者指稱這一規范的推行是一種“學術犯罪”。一些作者或因自己的論文要被強制使用這一規范而干脆拒絕發表,或因發表后的論文被強加此種編排格式而引以為恥(這種現象在學術史上也屬罕見);讀者則將這樣的編排規范視為閱讀障礙,因感到難以消化而不予認同;對于編輯而言則是更受其累,且不說每人為熟悉這一規范要花大量時間去掌握甚至接受培訓,僅僅為了使所編發論文能適應這一規范,每篇有時要花費編輯數小時甚至數天時間,許多執行這一規范的期刊編輯對此可謂甘苦自知。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之所以遭到批評,首先在于它違背了自己提出的“簡明、易行、實用”的原則,一味突出另一條“原則”,即“有利于計算機處理和保證數據準確檢索與統計”和讓所有期刊盡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特殊需求服務的原則,因此使不少作者、編輯、讀者會因這一規范過于繁難而產生不勝其煩之感。而其所遭詬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一規范沒有尊重或者說漠視了一般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差異性,尤其是漠視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企圖以一種規范“定天下于一尊”。且不說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區別與不同,即使在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也存在著諸多差異。就以通常所說的“文科”為例,在“文科”這個大概念下,還可分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及其一系列不同學科,這樣的常識本無須贅言,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恰恰在這一點上犯下錯誤,*突出的表現就是沒有充分顧及和考慮人文學科特別是涉及中國傳統和古典文獻研究的相關學科的特殊性。這也使筆者想起近年剛出臺的另一部“規范”:國標《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05)。這部為規定“各個學科”使用而編寫的國標規則實際上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沒有仔細考慮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人文學科研究自身的特殊規律,規則主要起草者:段明蓮(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紀昭明(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萬錦堃[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陳浩元[《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白光武(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諸位,幾乎都不具有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背景。而這部*新修訂的國標與1987年頒布的那部一樣,給人的感覺依然是自然科學出版物編排格式在起著主導作用。我想,這可能還是主管部門某種眾所周知的潛意識在發揮著影響吧?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