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文庫》序言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深部突水災變的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狀分析
1.2.1 底板突水機理研究現狀
1.2.2 相似模擬試驗研究現狀
1.2.3 高水壓影響作用研究現狀
1.2.4 裂隙擴展演化研究現狀
1.2.5 研究進展
1.3 本書主要內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第2章 底板采動破壞特征與高壓水作用力學分析
2.1 底板采動破壞突水機理分析
2.1.1 “下三帶”理論
2.1.2 “下四帶”理論
2.1.3 遞進導升學說
2.2 底板采動破壞特征
2.2.1 破壞深度影響因素與特征
2.2.2 破壞深度預計
2.2.3 礦山壓力影響下底板破壞深度
2.3 高水壓作用下采動底板受力分析
2.3.1 深部開采高水壓與突水特征
2.3.2 高水壓影響下底板破壞力學模型
2.3.3 力學模型解析
2.4 高水壓底板破壞判據及突水危險性力學分析
2.4.1 底板破壞判據
2.4.2 工作面推進危險性分析
2.4.3 底板突水通道形成機理分析
第3章 節理裂隙巖體高水壓滲流特性實驗研究
3.1 裂隙巖體滲流特性與災變機理研究概述
3.1.1 概述
3.1.2 裂隙巖體滲流特點
3.2 節理裂隙巖體高水壓滲流特性實驗方案及實驗條件
3.2.1 實驗條件
3.2.2 實驗方法
3.3 節理裂隙巖體高水壓滲流特性試驗結果與分析
3.3.1 三維應力對裂隙滲流規律影響的理論分析
3.3.2 三維應力和滲透水壓對裂隙滲流規律影響的試驗結果
3.3.3 試驗結果分析
第4章 高水壓底板突水通道形成與動態演化過程研究
4.1 采動底板應力場與滲流?詈戲治?
4.1.1 應力場變化特征
4.1.2 滲流場變化特征
4.1.3 應力場與滲流場的相互影響
4.1.4 應力與滲流耦合分析
4.2 高水壓底板突水通道形成與動態演化過程數值模擬研究
4.2.1 FLAC3D軟件簡介
4.2.2 數值模型設計
4.2.3 模擬方案
4.2.4 模擬結果分析
4.2.5 萬案模擬結果比較分析
4.2.6 主要結論
第5章 深部采動底板突水主要因素模擬手段與物理模擬試驗系統研發
5.1 試驗系統研發目的及要求
5.1.1 試驗系統研發背景及模擬要求
5.1.2 試驗系統研發目的意義及內容
5.2 物理模擬試驗臺設計
5.2.1 相似模擬基本理論
5.2.2 試驗臺模型簡化設計
5.3 試驗臺系統結構
5.3.1 試驗臺及主體結構
5.3.2 伺服加載系統
5.3.3 水壓控制系統
5.3.4 監測采集系統
5.3.5 其他主要輔助設備
第6章 新型流固耦合相似模擬材料研制與性能掌控
6.1 研發要求及相似模擬原理
6.1.1 新型流崮耦合材料要求
6.1.2 相似模擬原理
6.2 試驗儀器設備與材料介質的選取
6.2.1 試驗儀器設備
6.2.2 相似模擬材料介質選取
6.3 新型材料研制及相關力學參數測定
6.3.1 試驗設計
6.3.2 新型材料性能測定
6.4 新型材料性能影響因素分析
6.4.1 碳酸鈣
6.4.2 凡士林
6.4.3 黏土
6.4.4 其他成分
6.5 新型材料總結分析
6.5.1 新型流固相似模擬材料性能評估
6.5.2 新型材料性能控制因素
6.5.3 新型材料優缺點
第7章 深部高水壓底板突水災變特征物理模擬試驗
7.1 相似模擬方案及模型設計
7.1.1 相似準則及理論分析
7.1.2 橫型設計及基本參數
7.1.3 模型制作
7.2 底板破壞規律與突水特征分析
7.2.1 模型巖體初始應力狀態
7.2.2 底板裂隙發育階段
7.2.3 突水通道萌生階段
7.2.4 突水通道演化階段
第8章 深部開采斷層活化突水及裂隙擴展的試驗研究
8.1 斷層相似材料的研制
8.1.1 材料的選取分析
8.1.2 試驗方案設計
8.1.3 斷層材料對圍巖影響研究
8.1.4 相似材料膨脹破裂時空過程
8.2 試驗臺與相似比的選擇
8.2.1 采動底板突水相似試驗系統
8.2.2 相似比的確定
8.3 模型的設計與鋪設
8.3.1 模型設計
8.3.2 模型的制作
8.4 試驗結果與分析
8.4.1 模型巖體初始應力狀態
8.4.2 斷層裂隙發育階段
8.4.3 突水通道萌生階段
8.4.4 突水通道演化階段
第9章 深部高水壓底板含隱伏構造破壞特征分析
9.1 高水壓對裂隙的影響作用分析
9.1.1 地下水對底板的高壓沖擊破壞
9.1.2 地下水對底板的高壓擴隙
9.2 高水壓對底板破壞災變仿真模擬分析
9.2.1 模擬分析軟件
9.2.2 數學模擬模型及方案
9.2.3 模擬結果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