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意志與真知:學庸之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338879
- 條形碼:9787533338879 ; 978-7-5333-388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意志與真知:學庸之異 內容簡介
宋明儒者本著鮮明的“性善論”取向與強烈的“道統論”信念,將《大學》《中庸》打通為一,使之成為他們心目中的“道統一貫之真理”的典型載體。本書則正是同這種余威猶在的道統論解讀范式角力的結果,很大的創新點在于明確揭示出《大學》《中庸》分別具有不同的性問題意識,并進而論證它們基于各自的問題意識提出了實質有別的回答方案。本書提供了一種既具有歷史感又不失哲學品位的新的學庸解讀方案。
意志與真知:學庸之異 目錄
走出四書學的經典詮釋和儒學理解
導言與宋明范式角力
**章 解釋史批判與方法論反思
**節 學庸研究的十大問題
第二節 宋明道統論的解釋學原則
第三節 現當代的觀點與方法之爭
第四節 “主體間”解釋學與本研究的文獻約定
小結
第二章 《大學》“明德”并非《中庸》“天命之性
**節 《中庸》之“性”:作為”生而固有的內在向導
第二節 殷墟甲骨“(德)”字與“有命在天”信念
第三節 《尚書·周書》論“德”:“人為”與“命數”
第四節 《論語》中的“極端”體驗與有差等的“天資-稟賦”概念
第五節 《大學》并無”天命之性-率性“意識
小結
第三章 “教-學”意識凸顯“意志軟弱”問題
**節 《大學》之“學”非毛奇齡所謂“實字之‘學’”
第二節 《大學》文本折射出來的“教學”意識
第三節 “知識現成”凸顯“意志軟弱
第四節 “格物致知”歸結為“意志持守
小結
第四章 《中庸》首章:本體論誤區與生存論新解
**節 “率性”還是“循教”
第二節 兩種”慎其獨
第三節 “未發”之“中”即“中立心態
小結
補論何為“本性之善”——評謝文郁的《中庸》解
第五章 “真知”問題與儒家政教困境的可能出路
**節 《大學》:服膺“教-學”意識,淡漠“知識-理解”問題
第二節 《中庸》:重編孔子語錄,突出“真知”問題意識
第三節 “真知”問題求解:“率性”與“教-化”
第四節 儒家政教的君主困境與可能出路
小結
附論一 古“德”釋考:謀求
附論二 《詩經·商頌》“致福”思維與《圣經》中的“苦難”問題
附論三 禮教的信念機制:《荀子·禮論》生存分析
后記 遺憾與致謝
意志與真知:學庸之異 節選
《意志與真知:學庸之異》: 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性善論”是儒學內部冉冉升起的正統義理;另一方面,作為排佛抑老的有力資源,《大學》急劇地從《禮記》四十九篇中脫穎而出,成為儒門正統經典中的正統;然而,終《大學》全篇,“性”字僅一見,其位置幾近全篇之末,根本不具備所謂的“三綱領”或“八條目”①式地位。于是,問題就來了:正統經典可以自外于正統義理嗎?任何真誠的門內人士,恐怕都無法接受正統經典冷淡正統義理冷淡,乃至與之相矛盾的局面——正統經典,按其定義即正統義理的文字載體。如此一來,出路只有三條:或者是根據所認定的正統經典,也即鮮言“性”與“性善”的《大學》,修正正統義理,即轉而主張“性善論”并非正統義理;或者是根據所認定的正統義理重新厘定正統經典,將《大學》視為不合格者予以排除;再或者(如果做得到的話)就是本著正統義理的精神,重新解釋看似立場暖昧的正統經典,賦予《大學》文本以一種“性善論”本位的解釋。由于“性善論”和《大學》文本的正統地位已然確立,朱子自然不會取前兩個選項,《大學章句序》與《大學章句》遂旗幟鮮明地追求將“性善”概念讀進《大學》。 其中,《大學章句序》開篇第二句便是:“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①正如韓愈的“仁義禮信智之性”提法是在“自性/本性/自心/本心”語境下為了推崇儒家倫理價值條目而造出的概念一樣,朱熹的“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提法是為已然確立起新正統地位的“性善”與“仁義禮智之性”概念賦予了一層宇宙生成論方面的權威。我們知道,“天命之謂性”是《中庸》的開篇首句,而“仁義禮智之性”則是對孟子“性善一四端之心”提法的化用。站在道統論“正典一體一以經解經”的立場上看,《大學章句序》的上述遣詞造句不可謂無據。站在文本分析的角度,讀者卻不免會追問:《大學》中的“仁義禮智之性”概念何在?對此,《大學章句》在解釋《大學》開篇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之“明德”時,不容分說地這樣寫道:“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②通過這種巧妙的等價(將《大學》“明德”與《中庸》“天命之性”等同起來),《大學》《中庸》文本(包括與《中庸》在思路上密切相關的《孟子》)被切實地視為一體而互詮互釋。這種一體化的解釋方案,反過來又進一步強化了“性善論”的道統真理地位,使得既定的正統義理又增加了一篇至關重要的正統經典文本支持。 ……
意志與真知:學庸之異 作者簡介
鄒曉東,山東萊西人,山東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出站博士后,現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攻宗教哲學與儒家哲學,在《社會科學》《哲學門》《古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大學》《中庸》的相關研究成果于2013年榮獲兩年一度的國際中國哲學會論文競賽獎(三位獲獎者之一)。《意志與真知——學庸之異》是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該研究曾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