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96718
- 條形碼:9787010196718 ; 978-7-01-01967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 本書特色
貧困治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治理工程,不僅涉及物質財富提供的問題,還涉及文化傳統、生態承載、制度供給、教育普及等社會問題。扶貧模式問題作為貧困治理的核心內容,是指政府在貧困治理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機制和途徑,具有高度實踐性和可重復性。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書稿考察了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40年貧困治理經驗,重點分析了貧困治理上形成的具有政策學意義和范式價值的各種“扶貧模式”及其特征。從實踐看,中國扶貧模式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是相關理論研究跟不上中國政府在扶貧工作過程中的創新和發展,體現出一種明顯的理論滯后的狀態。 中國政府在扶貧模式上體現出積極創新,不停發展,種類豐富,成績斐然的特征。總結中國政府40年中眾多繁多的扶貧模式變遷的歷程,可以清晰看到,中國扶貧模式變遷的內在規律。 我國在貧困治理機制上創制出的形式多樣的扶貧模式,對改進和完善當前中國貧困治理的制度和機制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在等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 內容簡介
貧困治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治理工程,不僅涉及物質財富提供的問題,還涉及文化傳統、生態承載、制度供給、教育普及等社會問題。扶貧模式問題作為貧困治理的核心內容,是指政府在貧困治理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機制和途徑,具有高度實踐性和可重復性。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書稿考察了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40年貧困治理經驗,重點分析了貧困治理上形成的具有政策學意義和范式價值的各種“扶貧模式”及其特征。從實踐看,中國扶貧模式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是相關理論研究跟不上中國政府在扶貧工作過程中的創新和發展,體現出一種明顯的理論滯后的狀態。 中國政府在扶貧模式上體現出積極創新,不停發展,種類豐富,成績斐然的特征。總結中國政府40年中眾多繁多的扶貧模式變遷的歷程,可以清晰看到,中國扶貧模式變遷的內在規律。 我國在貧困治理機制上創制出的形式多樣的扶貧模式,對改進和完善當前中國貧困治理的制度和機制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在世界反貧困政策措施上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 目錄
●章 扶貧模式的相關問題
● 節 扶貧模式概念
● 一、模式
● 二、扶貧模式
● 第二節 國外貧困理論與貧困治理模式
● 一、國外貧困形成理論
● 二、國外貧困治理理論
● 三、國外貧困治理模式
● 第三節 當前中國扶貧模式種類研究現狀
● 一、實務界對扶貧模式的分類
● 二、學術界對扶貧模式的分類
● 第四節 貧困、貧困識別與貧困瞄準
● 一、貧困的概念
● 二、貧困對象的測量
● 三、扶貧對象的識別
● 四、扶貧對象的瞄準
● 五、致貧原因下的貧困分類
●第二章 中國扶貧的歷史演進
● 節 體制變革與救濟式扶貧時期
●部分目錄
中國扶貧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胡興東,云南臨滄人,1975年生,博士、教授,現就職于云南大學滇西發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同法律史和中國少數民族法制史。現已經出版專著和參著共14部,發表論文70余篇,主持罔家級和省部級項目6項,獲省部級學術獎7項,代表著作有《生存范式:理性與傳統――元明清時期南方民族法律變遷研究》(2005年)、《中國古代死刑制度史》(2008年)、《中國古代判例法運作機制研究:以元朝和清朝為比較》(2010年)、《兩南民族地區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13年)、《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2015年)等。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