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型職業農民論-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63441
- 條形碼:9787300263441 ; 978-7-300-2634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型職業農民論-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實踐 內容簡介
培育并發展壯大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立一套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湖南省永州市開創性地推動“黨建+產業技術扶貧”模式,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創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以黨建為先導,以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為培育對象,摸索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本書作者在對永州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驗和發展現狀進行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界定和分析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特征、類型、地位和作用,構建了新型職業農民評定指標體系,并提出了黨建**、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蹤服務“五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框架,提出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體系及認定與管理制度體系。*后,本書對永州經驗進行了總結,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新型職業農民論-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實踐 目錄
**節 培育模式
第二節 發展現狀
第三節 類型與特征
第二章 新型職業農民概述
**節 內涵
第二節 特征
第三節 類型
第四節 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新型職業農民評定指標體系
**節 永州市現有評定指標體系
第二節 國內外指標體系對比
第三節 永州市評定指標體系改進
第四節 案例分析
第四章 新型職業農民制度構建
**節 制度構建理論依據
第二節 制度構建原則
第三節 制度構建思路與框架
第四節 制度體系
第五章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
**節 國際經驗與我國實踐
第二節 培育組織架構
第三節 培育對象
第四節 培育內容
第五節 培育模式
第六章 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與管理制度體系
**節 國際經驗與我國實踐
第二節 認定對象
第三節 認定基本條件
第四節 認定機構與程序
第五節 認定標準
第六節 動態管理
第七節 跟蹤服務
第八節 扶持與激勵
第七章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節 永州經驗
第二節 機遇
第三節 挑戰
新型職業農民論-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實踐 節選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為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的戰略決策。2016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 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納入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 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目標超過2000萬人。當前,全國300多個市正在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試點工作,如何發展壯大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立一套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成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之一。因此,加快探索新型職 業農民培育制度建設,積極推動建立全面系統的新型職業農民制度,對于推動農業現代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在分析永州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驗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界定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評定指標體系,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制度框架,提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認定與管理制度體系等。全書包括以下內容: (一)永州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發展。分析永州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的形成背景,總結永州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包括新型職業農民的組織管理、培訓目標、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建檔與跟蹤管理等,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轉變過去僅僅重視技術人才培訓的模式,將農民職業培訓與農村黨員培訓相結合,將培訓目標定位于既培養職業技術人才,又培養黨員和后備干部(以農村青年黨員培訓為主),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二是轉變過去農民職業培訓多部門管理的模式,由地方黨委主導和統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由市委組織部牽頭負責。 (二)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與特征。基于永州市的實踐和案例分析,結合學術界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定義,界定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以永州市17 個生產經營型案例和16 個企業型案例為基礎,分別從生產類型、規模、收益、帶動效應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揭示新型職業農民的特征,進而總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類型及特征。新型職業農民的三種類型分別為生產經營型、企業型、技術服務型。 (三)新型職業農民評定指標體系。綜合考慮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與特征,基于實地調研案例,結合已有的國內外指標體系,新型職業農民論: 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實踐構建了永州市新型職業農民量化指標體系與標準,包括2 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按照百分制的賦分方法進行賦分。并通過3個生產經營型和3個企業型案例,采用上述評價指標與標準對 新型職業農民進行評價,以評分結果說明評價指標體系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四)基于永州市的實踐,構建了“五位一體”新型職業農民制度,包括黨建引領、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蹤服務5個方面。在此基礎上,從黨委政府和新型職業農民兩個角度,探討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的運行機制,以保障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穩定高效運行。 (五)初步提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通過比較國際經驗,結合全國和永州市的實踐經驗,構建了包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組織架構、培育對象、培育內容、培育模式等在內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其主要特點是:(1)在組織架構上,體現為以黨委主導、以黨建為引領、以培訓中心為載體、以基層黨組織為堡壘的結構體系。(2)在培育對象上,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村黨員、青年農民、返鄉農民工、中專畢業生、產業工人等群體為主體。(3)在培育內容上,突出黨建教育、政策解讀、技術教育、理念教育等多元化的培育內容。(4)在培育模式上,采用課堂+教學實踐基地的“雙元化”教學模式。 (六)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與管理制度體系構建。初步構建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與管理制度體系,包括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對象、組織機構、認定標準、動態管理、跟蹤服務、扶持與激勵等,并給出認定對象的基本條件、認定的具體流程,以及各部門在其中應承擔的責任等。強調新型職業農民的動態管理,指出應從建檔管理、年度考核、繼續教育、資格晉升、退出機制、認定后的跟蹤回訪、技術支持、扶持與激勵政策等全方位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管理,以體現新型職業農民適應性管理的特征。
新型職業農民論-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實踐 作者簡介
王西琴,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農村發展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主講資源環境經濟、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經濟等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政策、區域可持續發展等。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等30余項課題。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90余篇;出版獨立著1部、合著6部(其中**作者3部),參編著作6部。 陳秋紅,*******研究生院副研究員,《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編輯部副主任。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4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著作4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