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趙毅衡形式理論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98114
- 條形碼:9787301298114 ; 978-7-301-29811-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趙毅衡形式理論文選 本書特色
世界是wei一的,這并不等于說世界是單一的。意義世界是復數的。而每個意義世界的構成又是復合的:物世界與意義世界是獨立的,但是它們的不同關聯方式構成三重的復合世界。它們的重疊部分,即實踐意義世界;沒有受到意識覆蓋的物世界,是自在的物世界;而與實踐意義保持距離的意義世界,則是思索世界。
意識構造符號意義世界能力,是人類意識活動的關鍵,意識創造了整個意義世界。人的意義世界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實踐意義部分、思索意義部分。意識構筑意義有幾種方式,它們與實踐意義世界的距離很不相同。
《趙毅衡形式理論文選》討論人如何生存于意識與世界互動構成的意義世界之中。本書的內容分三個部分:符號學部分、敘述學部分和藝術理論部分。
趙毅衡形式理論文選 內容簡介
《中國符號學名家文庫》其中一本。趙毅衡教授半個世紀以來專心從事形式論(符號學-敘述學-詩學與意義理論)研究,本書將收入他的中英文代表性成果,分別選自他的重要著作,如《The Uneasy Narrator》1995;《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2001;《遠游的詩神》1983;《新批評》1984;《文學符號學》1990,《苦惱的敘述者》1991;《當說者被說的時候》1994;《禮教下延之后》2001;《對岸的誘惑》2003;《意不盡言》2009,《符號學:原理與推演》2011,《趙毅衡文集》2013,《廣義敘述學》2013,《趣味符號學》2015,《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2017。尤其選自他從未收入集子的若干中英文近作。
趙毅衡形式理論文選 目錄
**章重新定義符號與符號學
一、 什么是符號?
二、 什么是符號學?
三、 象征是一種特殊的符號
四、 意義理論、符號現象學、哲學符號學
第二章形式直觀:符號現象學的出發點
一、 何為“形式直觀”?
二、 獲義對象是事物還是符號?
三、 形式還原
第三章身份與文本身份、自我與符號自我
一、 自我與身份
二、 文本身份
三、 普遍隱含作者
四、 符號自我的縱向與橫向位移第四章論共現以及意義的“*低形式完整要求”
一、 從呈現到共現
二、 經驗性與先驗性
三、 四種共現
四、 共現作為符號過程
第五章認知差:意義活動的基本動力
一、 認知與認知差
二、 **種認知差:意識面對事物
三、 第二種認知差:意識面對文本
四、 第三種認知差:意識面對他人的認知
五、 認知差強度與認知差勢能
六、 認知差的客觀衡量
第六章文化:社會符號表意活動的總集合
一、 文化、符號、意義
二、 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三、 文化與文明的四個重大區別
第七章雙義合解的四種方式:取舍、協同、反諷、漩渦
一、 解釋取舍
二、 協同解釋
三、 比喻作為雙義協同
四、 反諷解釋
五、 解釋漩渦
第八章指示性是符號的**性
一、 指示符號之謎
二、 指示符號的發生史
三、 語言中的指示詞
四、 指示符號的統覺共現本質
五、 指示性與自我意識
六、 指示性是第二性嗎?
第二部分敘述學、敘述哲學
第九章重新定義敘述
一、 為什么要重新定義敘述?
二、 敘述的定義
三、 敘述是否必須卷入人物?
四、 敘述與人的生存意義
第十章廣義敘述分類的一個嘗試
一、 廣義敘述學的必要性
二、 符號敘述學
三、 敘述分類及其說明
第十一章敘述者的框架——人格二象
一、 敘述者之謎
二、 敘述源頭
三、 紀實性敘述與擬紀實性敘述:敘述者與作者合一
四、 記錄性虛構敘述:敘述者與作者分裂
五、 演示性虛構敘述:框架敘述者
六、 夢敘述:敘述者完全隱身于框架
七、 互動式敘述:接收者參與敘述
結語
第十二章論虛構敘述的“雙區隔”原則
一、 問題的邊界
二、 從風格形態識別虛構敘述與紀實敘述?
三、 用“指稱性”區分紀實與虛構?
四、 虛構/紀實敘述文本與“經驗事實”的區隔
五、 虛構敘述的“二度區隔”
六、 虛構在什么意義上是真實的?
第十三章文本內真實性:敘述交流的出發點
一、 意義活動的底線真實性、替代真實性
二、 文本內融貫性
三、 全文本
四、 全文本內的真實性
五、 虛構文本的真實性
第十四章兩種敘述不可靠:全局與局部不可靠及其糾正
一、 符號文本
二、 再現者
三、 普遍隱含作者
四、 不可靠性
五、 全局不可靠及其辨別方式
六、 局部不可靠及其“糾正方式”
第十五章新聞不可能是“不可靠敘述”
一、 敘述不可靠性的定義
二、 如何確定敘述者與隱含作者?
三、 事實性敘述能夠“不可靠”嗎?
四、 局部不可靠
第三部分藝術學、藝術風格學
第十六章從符號學定義藝術:重返功能主義
一、 為什么要定義藝術?
二、 “美學”與“藝術哲學”
三、 “不可定義”立場
四、 程序主義的興起
五、 回到功能主義
六、 各種曾經的功能說
七、 從符號學給藝術下個定義
八、 崇高說
九、 超脫說第十七章論藝術中的不協調
一、 藝術學的協調說
二、 現當代藝術中的不協調
三、 不協調藝術是“形式主義”,還是“反形式主義”?
四、 不協調藝術是無意識的?
五、 不協調藝術到底有無意義?
第十八章符碼分層:風格與藝術風格
一、 風格學與修辭學的區別
二、 各種風格與實指不一致的意義活動
三、 藝術的風格符號學
第十九章風格、文體、情感、修辭:用符號學解開幾個糾纏
一、 風格學
二、 體裁研究與情感研究
三、 修辭學
第二十章泛藝術化:當代文化的必由之路
一、 問題的由來
二、 現代性是“泛藝術化”的開端
三、 什么是“日常生活”?
四、 商品附加藝術
五、 公共場所藝術
六、 取自日常物的先鋒藝術
七、 生活方式藝術化
八、 數字藝術
九、 關于“泛藝術化”的辯論
十、 泛藝術化是人類文化的前行方向
第二十一章藝術“虛而非偽”
一
二
三
趙毅衡形式理論文選 作者簡介
趙毅衡,四川大學符號學-敘述學教授,主攻形式論,意義理論。南京大學本科(1968);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1981);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1988)。長期執教于倫敦大學,現執教于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任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所長,主編雙語半年刊《符號與傳媒》(Signs & Media)。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