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軍人君主制的創立-羅馬史-第五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16811
- 條形碼:9787229116811 ; 978-7-229-1168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軍人君主制的創立-羅馬史-第五卷 本書特色
1、德國歷史學家蒙森畢生心力傾注、三十余年寫就歷史巨著,也是迄今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02年)的一部歷史著作。 2、鐵血宰相俾斯麥所尊敬的政敵。其博大精深的學識、其百科全書般的內容和其絕妙的文筆,使此書名聲遠揚,至今仍是羅馬史研究者必讀的作品。 3、千余條注釋全新添加,原著經典注釋+著名譯者強強聯手,完美結合,更加全面地展示蒙森原著的風采,讓今天的讀者領略歷史巨著的魅力。 4、每一章用小標題將其分為若干小章節,解決了原著線索龐雜、過于宏大的體量帶來的晦澀感,方便普通讀者閱讀理解。 5、精裝精譯典藏,內文與封面、環襯等均采用日本進口特種紙印刷,環保不傷眼,值得一生收藏。
軍人君主制的創立-羅馬史-第五卷 內容簡介
《羅馬史》第五卷主要內容涉及羅馬共和國晚期軍人君主制的創立,研究了羅馬從共和制向君主制即羅馬帝國的轉化過程。在羅馬共和國晚期,先后出現了三個軍事寡頭:龐培、愷撒和克拉蘇。通過對東方亞洲敘利亞地區的征服,羅馬的東部邊界已拓展至小亞細亞及兩河流域地區,其征服者龐培獲得了至高的榮譽及地位;通過對西北部高盧地區凱爾特人的征服戰及對日爾曼人的阻擊,愷撒成為了名噪一時的大英雄;通過對斯巴達克斯奴隸暴動的鎮壓,克拉蘇聲望雀起。這三個人同時都手握重兵,成為了羅馬重權在握的執政者。與此同時,昔日的貴族元老院則日漸衰微,加上其內部不斷的爭斗和傾軋,傳統貴族的勢力不斷式微,公民大會除了被軍人所利用外已一無是處,羅馬社會不可挽回地向著獨裁的軍人君主政治演變。隨著這種演化,羅馬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都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羅馬史》第五卷延續了作者體載慣性,引述了大量數據資料和原始文獻材料,以及古羅馬劇作家、詩人的相關作品資料,這為從事羅馬史研究者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為閱讀者提供了大量的可資借鑒的元素。身為德國人的蒙森,以德人理性的思維和縝密的邏輯,為作品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是一部經典型的史學研究著作。
軍人君主制的創立-羅馬史-第五卷 目錄
**章:馬爾庫斯·雷必達與昆圖斯·塞多留 /1
第二章:蘇拉的復辟政治 /40
第三章:寡頭政治的覆滅和龐培主政 /101
第四章:龐培和東方 /131
第五章:龐培外出時期的黨爭 /183
第六章:龐培的退隱與爭權者的聯合 /219
第七章:平定西方 /244
第八章:龐培和愷撒的共治 /345
第九章:克拉蘇之死與共同統治者之間的決裂 /386
第十章:布隆迪西烏姆、伊萊爾達、法薩盧和塔普蘇斯 /424
第十一章:舊共和與新君主 /525
第十二章:宗教、教育、文學和美術 /648
軍人君主制的創立-羅馬史-第五卷 節選
**章馬爾庫斯.雷必達與昆圖斯.塞多留 反對派法學家對改革平民黨持友好態度 蘇拉逝于羅馬紀元676年(即公元前78年),當時他恢復的寡頭政府完全掌控著整個羅馬國家。但這個政府是依靠武力建立起來的,因此它仍需訴諸武力才能在無數潛在或公開的敵人面前捍衛自己的地位。對抗它的并不是某個有明確目標并隸屬于公認首領之下的單純黨派,而是成分極為龐雜的一群人。他們被通稱為平民黨,但實際上他們卻以各不相同的立場和大相徑庭的目的,來反對蘇拉的共和組織。這其中包括擬訂法律的法學家,他們既不參政,也絲毫不了解政治,但對蘇拉獨斷專行地處置公民的生命及財產的行為感到深惡痛絕。即使蘇拉在世時,所有的反對派都噤若寒蟬,這些嚴肅的法學家就已經揭竿而起,反對攝政。例如,剝奪了各意大利公社羅馬公民權的科爾涅利烏斯法,在司法裁決中全部被視為無效。同樣地,若一位公民在革命期間成為戰俘而后被賣作奴隸,法庭也認為他并未喪失公民權。舊時元老院中的少數自由派仍有存在者,他們以前致力于與改革派和意大利人達成妥協,現在則秉承同樣的精神對平民黨作出讓步,以改良蘇拉那種強硬的寡頭體制。更有甚者,在所謂的平民黨中,那些真誠篤信而心胸狹窄的激進分子,他們曾為了如今的黨綱口號而犧牲自己的財產甚至生命,在勝利之后,卻悲痛地發現他們所奮斗以求的并不是事實,而是一句空話。他們的特殊目的是恢復保民官的權力。蘇拉雖然沒有廢除他們的權力,但剝奪了其*重要的特權。由于這種制度沒有顯著的實際用途,且事實上只是一個虛幻的幽靈,因此保民官的權力對于民眾更能發揮神秘的魔力——一千余年后,僅僅是保民官這一名目就能使羅馬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尤為重要的是,一些人數眾多且位高權重的階級對蘇拉的復辟感到不滿,他們的政治利益或個人利益遭到了直接損害。其中部分生活在波河與阿爾卑斯山之間富庶區的人民屬于反對派,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于羅馬紀元665年(即公元前89年)授予的拉丁權只是所有羅馬公民權的一部分,這樣做容易引起騷亂。屬于此類的還有自由民,他們人數眾多,資產雄厚,且聚居于首都,因此尤為可畏。復辟之后,他們重新回到之前無實際作用的表決權地位,對此他們感到無法忍受。許多大資本家也處于相同的地位,他們謹慎小心,保持緘默,但仍似往常一樣懷有滿腔的怨恨,掌握著堅不可摧的勢力。首都的民眾意識到只有白送糧食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因此也感到不滿。受到蘇拉沒收財產之害的公民更加義憤填膺——他們如龐培人一樣,財產被蘇拉的殖民者所剝削,并與后者同處一座城墻之內,雙方陷入了無休止的紛爭之中。抑或如阿雷提納人(Arretines)和沃拉帖雷人(Volaterrans),雖實際保有其領土的所有權,但頭頂似乎懸掛著“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有被羅馬人沒收土地的危險。尤其如在伊特魯里亞,留守故地的人淪為乞丐,逃入森林的人淪為盜賊。*終,那些平民黨首領有的因復辟而喪命,有的流浪于毛里塔尼亞海岸,或旅居于米特拉達特斯的宮廷和軍隊中,飽受流亡異鄉之苦,他們所有的親屬和自由民都開始躁動不安。由于緊密的家族聯系主宰著當時的政治見解,因此那些留在國內的人為了維護臉面, 有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一位名叫斯達伯.埃羅(Staberius Eros)的新自由民,他是個有名的文學教師,他允許罪人的孩子免費上課。就必須設法使流亡在外的親屬獲得回歸國土的特權。如果親屬不幸客死他鄉,他們至少也須盡力將那沾在其遺屬及子孫身上的污點抹去,并將祖傳的產業歸還給其子孫。尤其是罪人的子女已被攝政者貶為法律上的賤民,他們實質上是受到法律的召喚,紛紛揭竿而起,反抗現有的秩序。 破產之徒 反對派除以上各部外,還加上了全體的破產之徒。這些烏合之眾不分貴賤,將其全部資產通通揮霍于或高雅或庸俗的酒色之中。其中有高官貴族,他們除債務外無以見其高貴;有蘇拉的士兵,他們雖能依據攝政者頒布的法令成為地主,卻無法成為農民,當揮霍掉罪人的**批遺產后,他們還渴望得到第二批——這些人只顧等待那召集其共同反抗現有秩序的旗幟展開,至于旗幟上還寫著什么,他們卻毫不關心。基于相同的需要,所有雄心勃勃并尋求民之所向的才智之士都依附于反對派。不僅有那些被嚴格封閉的貴族圈拒之門外、或至少沒有快速升遷機會的人,他們因此試圖沖入那座陣營,憑借人民的支持打破獨斷專行且注重資歷的法律,還有更為可畏的人,他們野心勃勃,其志向遠不止于在同僚制的陰謀詭計中來決定世界的命運。唯一免于被蘇拉封閉的合法反抗場所只有法學家的講壇,尤其在這講壇上,即使在攝政者在世時,這些壯志滿懷的人就開始以正式法學和靈巧的雄辯術為武器,對復辟進行猛烈抨擊。例如,出色的演說家馬爾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他是地主阿爾皮努姆之子,出生于羅馬紀元648年(即公元前106年)1月3日,憑借謹慎而又大膽的反對獨裁行動驟然成名。如果反抗者想要的只不過是憑借自己的手段獲得寶座,然后心滿意足地穩坐其上,那這樣的努力便無足輕重。毫無疑問,若此寶座無法滿足一個深得民心的人,而且在蓋烏斯.格拉古已經后繼有人的前提下,一場生死較量便不可避免。但至少在當時,還沒有一個人有如此崇高的志向。
軍人君主制的創立-羅馬史-第五卷 作者簡介
特奧多爾.蒙森(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蒙森的主要成就是對古代羅馬歷史的研究。《羅馬史》這部巨著,是蒙森于1854年至1886年在德國三所大學任教期間歷30余年的艱辛寫作而成。它描述了古代羅馬共和國的全部歷史發展進程,為這個影響深遠的古代文明大國注入了新的生命。該書準確系統的敘述使這部巨著在涉及這一古代時期的各個領域都達到了百科全書式的廣度,體現了在羅馬史研究中運用的新史學方法。 嚴曉朦,出生于河北石家莊,現居于廣州,外國語言學及用語言學碩士學位。熱愛文學創作,閑暇時喜歡閱讀、寫作、翻譯,曾多次參與經典歷史作品、兒童文學、社科書籍及企業合同等的翻譯項目。 李娟,四川人,畢業于中南大學,喜愛文學創作、翻譯和投資,曾翻譯出版過金融、文學類譯著:《東山再起》、《歌唱的沙》、《長眠不醒》。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