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蘭海說成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24222
- 條形碼:9787559624222 ; 978-7-5596-242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蘭海說成長 本書特色
《蘭海說成長》 關于孩子,父母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對孩子自己而言,他們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為什么相依相伴的親子,常常成為生活中對立的雙方?有多少孩子在得不到父母理解的孤獨中長大?又有多少父母覺得自己一片苦心被白白辜負? 父母如何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更好地實現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是時候來思考和解決這些難題了! “超級育兒師”蘭海10年后又推力作,以對談實錄的形式引導父母如何打開孩子的心扉,傾聽孩子成長的煩惱,幫助孩子真正擁有思考、感受、選擇和行動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真實的訪談案例+案例解析,從觀念到實操,幫助父母拓展對教育的眼界,更好地實現對孩子的引導。
蘭海說成長 內容簡介
《蘭海說成長》 為什么孩子談戀愛了,從來不敢告訴父母? 為什么不管父母怎么催促,孩子寫作業總是慢吞吞? 孩子在學校遇到霸凌,該怎么與孩子溝通? 孩子玩游戲上癮,沒辦法做好時間管理,該怎么辦? 20個困擾孩子的難題,20場蘭海與孩子的對談實錄+案例解析,帶你走進孩子的世界,洞察孩子內心的煩惱,學會與孩子溝通,解決孩子的困惑。 2017年,“央視超級育兒師”蘭海推出了一檔訪談節目,在和孩子面對面深入交流的過程中,作為成長教育專家,她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了她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與孩子談話的技巧,讓父母們聽到了孩子們真實的心聲——他們關心什么,他們為什么而煩惱,他們眼中的父母和世界是什么模樣。比如,談戀愛真的會影響學習嗎?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游戲時間?作業寫得很慢該怎么辦?和同班同學甚至老師有沖突怎么解決?父母總是很少陪伴自己,該如何跟父母溝通? 本書在輯錄二十集對談案例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入的內容拓展,探討了孩子們眼中的早戀問題、孤獨感、對未來的憂慮、出國留學、和老師的溝通等難題。通過文字的細致呈現,父母或教育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孩子們的真實感受和邏輯,由此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更可以從蘭海與孩子的談話實錄中,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蘭海說成長 目錄
第 1 集 如何與你的孩子談“早戀” 1
案例解析:談戀愛這件事,為什么不敢跟爸爸媽媽說? 4
第 2 集 純粹的關心,沒有“但是” 12
案例解析:你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孤獨感”? 14
第 3 集 不會回答問題的父母,辜負了每個孩子都有的天賦 22
案例解析:為什么有這么多“為什么”? 25
第 4 集 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34
案例解析:為什么媽媽那么著急? 37
第 5 集 想要的工作和渴望的生活 45
案例解析:什么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47
第 6 集 磕磕碰碰才是獨立的過程 54
案例解析 如何管理好游戲時間? 56
第 7 集 一起練,才能長 64
案例解析:幫孩子克服社交難題 66
第 8 集 出國留學,挑戰的是孩子也是父母 73
案例解析:當我們思考出國留學時,我們在思考什么? 76
第 9 集 思考的維度是被撐大的 84
案例解析:調整角度,你會看到更多 91
第 10 集 換位思考,把思考放在情緒之前 98
案例解析:如何化解與同學的矛盾 100
第 11 集 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觀 109
案例解析:打小報告和隱瞞事實,孩子們該怎么選? 112
第 12 集 有遠見的父母,早已把教育擴展到校門之外 120
案例解析:高中生也該學點兒管理學 122
第 13 集 尊重孩子具體的行為 130
案例解析:這樣對付愛說謊的大人 133
第 14 集 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煉成的 142
案例解析:從模聯主席到斯坦福新生,一個名校生養成記 145
第 15 集 需要認可的,不僅僅是孩子 153
案例解析:世界上*遙遠的距離,是用手機“陪伴”孩子 156
第 16 集 愛,不限于愛 163
案例解析:如果老師破壞了孩子的信任 166
第 17 集 網絡時代對父母提出了新要求 176
案例解析:12 歲的他被小女生表白卻不高興 178
第 18 集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186
案例解析:媽媽,請控制好你的情緒 188
第 19 集 成長中的界限 193
案例解析:獨立前,請先做好自我管理 195
第 20 集 教育是為了有希望地生活 207
案例解析:爸爸,請對我多笑一笑 209
蘭海說成長 節選
讓每個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有人愛我” 在我的工作場景中,遇到慌張、焦慮、無助的父母不是小概率事件,也經常遇見抱怨、痛苦、無助的孩子。父母和孩子好像是一對相愛相殺的朋友,深愛對方,渴望得到對方的認可,又總會遭遇相處中的不如意。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開心,也沒有哪個孩子不渴望自己優秀。只是生活中的他們,受制于具體的現實,不經意中造成了對彼此的傷害。 15年的工作,讓我既能理解父母的焦慮,也能感受孩子們的無奈。我想搭一座橋,讓他們能夠真正地看見彼此的需要。 2017年的夏天,我進行了這樣的嘗試。開始制作一檔叫《蘭海說成長》的欄目。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孩子們真正的煩惱是什么,希望給孩子們一個說話的地方——放心地說真話,并且能夠獲得他們想要的幫助。 這個理想,我知道意味著什么。因為這樣的談話節目不熱門,沒有爆點,更沒有所謂的明星陣容。它就是平平淡淡地談話,不過,是真話。 在沒有任何贊助商的情況下,我們開始了節目的準備。導演組同時向孩子和父母征集煩惱,他們可以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任 何問題。有的煩惱是父母整理的,有的是孩子自己填寫的。在眾多的煩惱中,我選擇了20個被問得*多的煩惱,來自3至18歲的孩子。 令我吃驚的是,這些跨越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孩子,他們的煩惱竟然那么相似。無論是剛進入幼兒園小班的奶聲奶氣的孩子,還是已經被美國斯坦福大學錄取的少年,他們的煩惱,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都和“人”有關—— 有人關心我嗎?老師冤枉我怎么辦?同學錯怪我怎么辦?新同學不接納我怎么辦?大人為什么撒謊?爸爸不理我怎么辦? …… 孩子們關心的是“人”。而在這些問題背后,我看到的是孩子們豐富又脆弱的情感:傷心、難過、焦慮、不知所措、渴望和痛苦。 父母們更關心的則是下面這些問題——數學成績怎么才能提高呢?對英語不感興趣怎么辦?成績下滑了怎么辦?如何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 父母們關注的是“事”,是所謂的“能力”。四處奔波、成天焦慮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只是,父母想要幫孩 子解決的問題,真的是孩子想內心的煩惱嗎? 我是一個情感控制能力很強的人。在工作環境中,我要求自己保持客觀,不要過度帶入情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冷靜,做出客觀準備的判斷。在過去15年中,我遇到過很多家庭,其中不乏感人的故事,但與我合作多年的導演都沒有見過我掉眼淚。不是我鐵石心腸,而是職業要求我不能深陷其中。記得有一次,由于遇到太多讓我傷感的家庭故事,我覺得自己需要大哭一場,才能把內心的情緒清理一下,結果卻怎么也哭不出來。我知道我的狀態非常不健康,于是想了很多辦法想讓自己流淚,卻無濟于事。 但是在這次節目中,唯涵的煩惱和他的表達方式,讓我在錄制現場忍不住掉下眼淚。 坐在我對面的20個孩子,每一個都坦白而真誠,他們那么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煩惱,并不是因為我談話的技巧多么高超,也不是因為攝影棚有多么特別,而是他們有了一種被尊重的儀式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能夠得到真正的幫助。 當傾訴有人聽,情緒有人懂,孩子會平靜而幸福。如果我們愛一個人,就應該在意他的在意。也許,這些才是成年人應該努力的方向。很多人說,蘭海,你的膽子真大,居然沒有贊助商就敢開拍一個不會 引發爆點的節目。其實,不是我的膽子大,而是我的身后有上瀕的小伙伴們,強大的團隊給了我自信。我要特別感謝《蘭海說成長》的欄目導演,他是能看懂我所思考的關于成長問題的人,同時他也很善于理解孩子,因為在他的心中有和孩子一樣純粹的世界。在節目的錄制過程中,他給我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我有*好的表達機會。 在我們心中,只是想純粹地做一件事,那就是讓更多人聽到孩子們藏在內心的聲音。我們想用這樣的方式,讓每個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有人愛我。” 如果說《蘭海說成長》這檔視頻節目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緒,文字則能夠給我更多的空間整理自己的思路,詮釋每個問題背后的成因。因此,在《蘭海說成長》播出近一年之后,在青豆書坊的幫助下,我出版了這本同名新書,希望能把我的方法和思考,帶給更多需要幫助孩子成長的父母。 第1集 如何與你的孩子談“早戀” “游戲”“早戀”,這是所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擔心的兩件事。擔心玩游戲弄壞眼睛,浪費時間,結交不好的朋友,學壞;擔心早戀讓孩子分心,撒謊,愛慕虛榮,關注外表。在這些說得出的擔心背后,是很多父母不愿意說出來的“害怕”——害怕影響學習。 為什么這樣的“害怕”不敢說出來呢?因為我們想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爸媽,不僅僅看重他的學習。因為我們擔心說出來后,反而會讓孩子更關注這些事。 因為我們想著只要說出來,肯定就要解決問題,如果解決不了,怎么辦? 還有,我們也不知道承認自己“看重學習”,孩子會有什么樣的抗拒和反應。 ——作為父母,其實我們也很害怕孩子看待我們的眼光。但是我們的意圖早就被孩子看穿了,因此他們會用“我沒有分心”“我的眼睛沒有壞”“我沒有浪費時間”“我沒有愛慕虛榮”來反駁我們。孩子和父母都戴上了虛假的面具,不去說破各自內心的想法。這是*壞的局面。 青春期的孩子,對世界有探索之心,渴望真誠地交流。他們的世界有對錯,有是非,有黑白,*重要的是——特別真誠。他們渴望朋友,為了朋友可以冒犯老師,可以向父母隱瞞事實。他們鄙視虛偽,矛盾的是他們自己的“演技”不錯,會跟父母兜圈子。 真誠,是解決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間矛盾的關鍵。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假設,如果我們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說出自己的擔 心,孩子們會接納這樣的情緒嗎?同樣,孩子們也會考慮,如果他對父母說出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對學習的恐懼,父母能接納嗎? 很多孩子和父母,捧著自己的愛,站在河的兩邊。而我,會選擇帶著自己的愛過河,和孩子站在一起。 我會主動和孩子們去談“戀愛”,詢問他們的感受,直接表達我的害怕和擔心,然后和孩子們一起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
蘭海說成長 作者簡介
蘭海, 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碩士;上瀕成長教育研究院院長,“蘭海說成長”APP創始人;《超級育兒師》《歌聲的翅膀》等熱播欄目特邀專家,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衛健委嬰幼兒發展引導員職業標準修訂特邀顧問。15年來,蘭海研究了近30000家庭的成長,在全國舉辦1000多場講座,使500多萬父母受益,進入今日頭條教育影響力TOP10。著有《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孩子需要什么》等。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