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撮造山巷上空的月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664248
- 條形碼:9787539664248 ; 978-7-5396-642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撮造山巷上空的月亮 本書特色
《撮造山巷上空的月亮》系一部散文隨筆集,為作者劉政屏多年來創作的精品選編而成。書稿內容豐富,有作者本人的品書、讀書沙龍以及與周邊人等的日常事宜。書稿中收錄的文章一方面體現了作者對書的衷情,另一方面體現了作者周邊的讀書氛圍,是一部較好的以“書”為主體的散文隨筆集。
撮造山巷上空的月亮 內容簡介
本書是劉政屏2015、2016兩年散文隨筆集,分讀書、品書、伴書、沙龍、街巷、日常、隨想七輯。包括《我們的莎士比亞》《與書相伴的日子》《理想主義者的浪漫情懷》《有關七桂塘的記憶》等。選題名《合肥:一個家族的記憶》。
撮造山巷上空的月亮 目錄
前面的話
*讀書
我們的莎士比亞
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威尼斯商人》讀后
充滿著喧嘩和騷動——《麥克白》讀后
從《白鹿原》版本說起
漫談:楊絳先生作品版本
男人的掙扎與救贖——許春樵《男人立正》讀后
人生這個圈
主要看氣質——《西方將主宰多久》讀后
*品書
寫出來的美好時光——“合肥姐妹叢書”側記
自是另一番景致
在心中的大草原
豐富多彩的鄉情——楊修文《遠去的簫音》讀后
眺望遠方的村莊
幸福原來很簡單
*伴書
雪夜,全城尋找一本書
與書相伴的日子
我的泛方言寫作
交通車上的微博
真不是滋味
去了增知書店
我們的舊書店
*沙龍
理想主義者的浪漫情懷——天柱山上辦沙龍
2015年讀書沙龍微博記錄
2016年讀書沙龍微博記錄
*街巷
撮造山巷上空的月亮
小馬場巷的前世今生
有關七桂塘的記憶
一條路,曲曲彎彎
青弋江路的格調
走過黃屯老街
寂寥的柘皋老街——橋西街
橫街的誘惑
老街,是一種情結
*日常
丙申年春節記趣
母親住院紀事
寫在這個不尋常的父親節
完伯伯
清亮亮的嗓子嗨起來
西瓜送給我們的戰士
初春下鄉
其實我不懂酒
巢湖距離我們有多遠
洪澤湖的記憶
桃花鎮紀行
*隨想
蝴蝶與人
對自己負責
勵志,誰都需要
沒什么,生活就是這樣
一周“優步”思緒
夏日亂彈
生活,有時就像一盤臘味糍粑
2016年微博思緒
撮造山巷上空的月亮 節選
讀書 我們的莎士比亞 一 莎士比亞,一位生于452年前,逝世于400年前的英國人。翻看幾本有關他的圖書和辭典后,我發現有關他的資料真是很少,推斷、猜測、不是很清楚的結果,是一連串的疑問和一些無稽的假設。而我則更愿意走一條比較時尚的路線,講述一個勵志的莎士比亞的故事。 1564年4月23日,在距離倫敦約100公里的斯特拉特福鎮,威廉·莎士比亞誕生,他的父親是鎮上很有聲望的人物,后來被推舉為鎮長,莎士比亞因此受到較好的教育。13歲的時候,家運不濟,莎士比亞輟學,先后做過肉鋪的小伙計,干一些手藝活,做一些小買賣,游走于街市和鄉村,受到了另一種教育和滋養。 21歲的時候,已結婚3年,有了3個孩子的莎士比亞離開家鄉去了倫敦。在那兒,他從*底層做起,伺候看戲的達官貴人,伺候上臺演出的演員,漸漸地,他有了機會上臺,成為一名演員。可以說,能夠在倫敦的舞臺上演出的莎士比亞,此時已經實現了他的夢想,他完全可以一直這么過下去,演演戲,享受享受生活。畢竟那時他還很年輕,繁華的倫敦一定有很多誘惑在等著他。 但是莎士比亞選擇的顯然是另外一條路,他要寫劇本,而且還真的就寫了出來。1590年,26歲的莎士比亞寫出他的**部劇本《亨利六世》(中),并從此一發不可收,3年間寫出了5部劇本。然后,他又開始寫詩,長詩,十四行詩,他都嘗試過,也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但是,莎士比亞的心顯然還是在戲劇這塊的,2年間,他又有4部劇本問世。 1595年,31歲的莎士比亞寫出著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等3部劇本;1596年,32歲的莎士比亞寫出著名的《威尼斯商人》等2部作品;1597年,33歲的莎士比亞寫出*具代表性的歷史劇《亨利四世》(上下)。 此后的3年里一共創作了6部劇本的莎士比亞可以說是年年都有佳作,《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各具特色,精彩紛呈。 1601年,隨著著名的悲劇《哈姆雷特》的問世,莎士比亞的創作達到了巔峰。令人稱奇的是,在這樣的巔峰狀態下,6年間莎士比亞寫出了10部享有盛譽的作品,《終成眷屬》《一報還一報》《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安東妮與克莉奧佩特拉》《雅典的泰門》等,可以說每一部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43歲到48歲的6年間,莎士比亞只有5部作品存世,這應該與他的生活以及他對現實的態度有著很大關系,并直接導致了他做出離開劇院,回到家鄉的決定。 1616年4月23日,52歲的莎士比亞在他生日那一天溘然長逝。 二 據資料介紹,莎士比亞的名字*初為中國人所知曉,是約160年前的清咸豐年間。之后的近50年間,嚴復、梁啟超、魯迅等,也都在其作品中對莎士比亞做過介紹。我們今天通用的“莎士比亞”這個譯名,則是梁啟超在其《飲冰室詩話》里**次使用。 20世紀初,《莎士比亞故事集》由著名作家、翻譯家林紓等用文言文翻譯出版。 **個將莎士比亞劇本翻譯過來的,是我國著名劇作家田漢。1921年,田漢23歲,他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是《哈姆雷特》。 梁實秋20世紀30年代初便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并一直堅持了30多年,終于完成,1967年出版《莎士比亞戲劇全集》40冊。 曹未風是我國*早一批計劃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家之一。從1931年開始的10多年間,他一共翻譯了11部莎士比亞戲劇作品,1949年后,又對這些譯作進行了校改,加上新譯的作品,一共12部。可惜的是,曹教授1963年因病去世,終年竟然也是52歲。 和曹未風同為嘉興人的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喜愛詩歌,精通英語。從1935年開始,他搜集莎士比亞作品的各種版本,進行比較研究,并開始他的翻譯。10年間,無論是遭遇戰亂,還是罹患疾病,他都沒有放棄,高標準高質量地翻譯了31部半莎翁的戲劇作品,直至其32歲生命的*后一刻。夙愿未了,英年早逝,扼腕思之,唏噓不已。 1964年,為紀念莎士比亞400周年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專家對朱生豪的譯作進行修訂增補,同時請人重譯補譯了6部劇本,并按牛津版莎翁全集的排序,編輯《莎士比亞全集》。1978年,全集正式出版,至今仍為莎翁作品中*為權威的版本。 201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方平主編、主譯的10卷本《莎士比亞全集》。據介紹,此套全集是**次用詩體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莎士比亞戲劇的原貌是詩劇,是以素詩體(blankverse)為基本形式的詩劇,以詩體譯詩體,盡量使譯文在語氣、語言節奏感上更接近莎劇原貌。這套《莎士比亞全集》還有一個看點:在傳統的37部之外又收入《兩貴親》和《愛德華三世》2部戲劇,詩歌部分則收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確認為莎翁作品的長詩《悼亡》。 與莎士比亞作品翻譯出版的同時,莎翁劇作的演出也一直在進行著。110多年來,話劇、川劇、越劇、秦腔、粵劇、京劇、豫劇、滬劇、昆劇、黃梅戲、徽劇等多種劇種,演出了大量莎士比亞的作品。1986年4月,在北京和上海兩地舉辦的“首屆中國莎士比亞戲劇節”,更是將莎劇的演出推向一個高潮。14天,25個演出團體公演、展演和播放劇目30臺,其中舞臺演出87場,真可謂規模浩大,盛況空前。 早在1623年,莎士比亞**部比較完整的戲劇集的扉頁上,有這樣一句題詞:“他不屬于一個時代,他屬于所有的世紀。” 是的,莎士比亞屬于所有的世紀。同樣,莎士比亞也屬于所有的國家和民族,他是英國的,也是我們的。 莎士比亞,我們的莎士比亞,4月23日,他來到和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成為全世界讀書人的節日。
撮造山巷上空的月亮 作者簡介
劉政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家協會理事,安徽省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安徽省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出版有長篇紀實作品《就這樣,我們贏了!》,散文隨筆集《月明風清》《讓記憶有個落腳的地方》等。其中《就這樣,我們贏了!》繁體字2014年在臺灣出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