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信息分析新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50720
- 條形碼:9787519250720 ; 978-7-5192-507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分析新論 本書特色
本書將信息分析視為一個系統,認為信息分析是為組織活動提供知識的一種認知活動,從信息分析的理論、信息分析過程、信息分析實踐、影響信息產品質量的因素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探討具體類型的信息分析的含義、任務、范圍、背景發展,信息分析的主體和客體,信息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分析過程、產品和用戶等,研究各個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規律。
信息分析新論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論述了信息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類別、方法以及應用,對具體類型的信息分析分別從含義、任務、范圍、背景發展,分析主體和客體,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過程、產品和用戶等諸多方面展開研究和討論。
信息分析新論 目錄
1 信息分析概述
2 信息分析的領域和歷史發展
3 信息分析的哲學和邏輯基礎
4 信息分析的系統模型
5 信息分析的原理
6 信息分析的宏觀邏輯結構
7 信息分析過程
8 信息分析的問題界定
9 資料收集和整理
10 模型和理論在信息分析中的應用
11 解釋分析
12 預測分析
13 決策分析
14 評價分析
15 規劃分析
16 整合分析
17 信息分析師
18 信息分析產品
19 信息分析產品質量
信息分析新論 節選
信息分析的定義仍處在發展和完善階段,至今尚未統一。在我國,信息分析的領域主要是由科技情報界來界定的。所使用的類似概念包括情報分析、情報分析與研究、情報研究、情報研究與預測、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分析與預測等。大體上可以以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界限,之前主要使用情報研究或情報分析,在國家科委決定改情報為信息后,則使用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分析與預測。關于情報研究較具代表性的觀點有:(1)情報研究是針對用戶需要或接受用戶委托,制定研究課題,然后通過文獻調查和實情調查,搜集與課題有關的大量知識和信息,研究其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經過歸納整理、去偽辨新、演繹推理、審議評價,使科技知識得以系統化、綜合化、科學化、適用化,以揭示事物或過程的狀態和發展[1]。(2)情報研究是針對某個課題,從大量文獻資料和其他各種有關情報中,經過分析、綜合、研究,系統地提出有情況、有對比、有分析、有觀點、有預測的情報研究成果,以供用戶參考使用[2]。(3)情報研究是根據社會用戶的特定需求,以現代的信息技術和軟科學研究方法為主要手段,以社會信息的采集、選擇、評價、分析和綜合等系列化加工為基本過程,以形成新的、增值的情報產品,為不同層次的科學決策服務為主要目的的一類社會化的智能活動[3]。對比上述幾種定義,可以發現:**,都指出了情報研究的針對性。特別是針對用戶的需求。第二,都強調了分析和研究的信息過程。第三,也存在某些差異,**個定義的情報研究對象局限于科技知識;第二,三個定義則擴大了情報研究的范圍。此外,第三個定義還強調了情報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即以現代的信息技術和軟科學研究方法為主要手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情報研究”一詞逐漸被“信息分析”一詞取代了,關于信息分析較具代表性的觀點有:(1)信息分析是對大量紛雜無序的信息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分析、綜合、預測,為用戶提供系統的、準確的、及時的大流量知識與信息的智能活動[4]。(2)信息分析旨在通過已知信息揭示客觀事物的運動規律,其任務就是要運用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在對大量的(通常是零散、雜亂無章的)信息進行搜集、加工整理與價值評價的基礎上,透過由各種關系交織而成的錯綜復雜的表面現象,把握其內容本質,從而獲取對客觀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5]。(3)信息分析研究是一種以信息為研究對象,根據擬解決的特定問題的需要,收集與之有關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助于解決問題的新信息的科學勞動過程[6]。(4)信息分析是指以社會用戶的特定需求為依托,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為手段,通過對文獻的收集、整理、鑒別、評價、分析、綜合等系列化加工過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產品,*終為不同層次的科學決策服務的一項具有科研性質的智能活動[7]。(5)信息分析是情報研究范圍的擴展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結果,是針對特定的需求,對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和加工,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情報[8]。對比這一階段的定義,可以看出除了以“信息”替換“情報”,基本上和前一階段的定義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強調了信息分析具有科學研究的特征,或者具有科學研究的性質!
信息分析新論 作者簡介
呂斌,男,湖北武漢人,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就職于研究、金融等機構,在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擔任過IT行業情報分析員、證券公司首席分析師、證券公司研究總監等職務,現為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分析、情報學理論、信息社會與信息化評價。主持過兩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十多項其他項目,在海內外發表圖書館學、情報學方面的專業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六部。李國秋,女,江西南昌人,武漢大學管理學博士。曾就職于金融機構,在南京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擔任過證券公司高級研究員、證券公司地區總監等職務,現為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競爭情報、情報學理論。主持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海內外發表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五部。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