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涵養天機習太極:靜出動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5189
- 條形碼:9787508095189 ; 978-7-5080-9518-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涵養天機習太極:靜出動勢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讀者、中國文化愛好者、太極愛好者 作者所傳承的太極拳,始終以內修為主旨,將樁功作為太極內功修為的核心基礎。本書是作者在太極拳道修為中的真感實悟,是對五十多年來樁功修為實踐的系統總結,是對太極樁功的理法和心法的系統詮釋。書中對太極樁功的無極樁和渾圓樁的功法作了具體介紹,并結合教學中與學員的試手體驗,對深奧抽象的拳理拳法作了深入淺出的解讀。本書更是作者將昔日“不傳之秘”公諸于世,力求完全、徹底、 詳盡地揭“秘”示人,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修為太極內功時參考,以期拋磚引玉。
涵養天機習太極:靜出動勢 內容簡介
本書并非僅僅就因說果,也非單純就果論因,而是詳述由因而果的具體過程及完整的修行方法。全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不只是描繪出“對岸”的美景,更是具體闡釋如何打造出一艘永不沉沒的“太極渡船”,以期成功抵達“ 道法自然”的彼岸。拳諺云:“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屬于內家拳,內家拳必練內功。欲練太極內功從何處入手,一直以來是困惑眾多太極拳愛好者的一大難題。 然而,樁功曾經僅作為“門里所傳之術 ”,對外則為“ 不傳之秘 ”,故有“ 傳拳不傳樁 ”之說。
涵養天機習太極:靜出動勢 目錄
**章 樁功概述/ 1
一、本傳承太極樁功淵源/ 2
太極樁功修習,須認真領悟老子關于“柔弱于水”“上善若水”“復歸嬰兒”“如嬰兒乎”等教誨,以期達到身心雙修,使己身如嬰兒般柔弱似水而一往無前,無堅不摧;讓己心“上善若水”而不爭, 靜如山岳,無欲則剛,此乃太極樁功修煉的*高意境與追求。
二、本傳承太極樁功的三大特征/ 6
在太極樁功修為過程中,須牢牢把握太極樁功“以式修樁、以勢成樁、樁動成拳”三大特征。通過對太極樁功三大特征的解讀和品悟,進而深入地理解和體悟太極樁功的具體功法,并將“神、意、氣、力、形”太極內功修煉的五個重要元素貫穿于樁功修習之中, 做到神不外溢而聚,意不散亂而專,氣不上浮而沉,力不出尖而整, 形不破體而靈。
三、本傳承太極樁功四大修習法要/ 14
我所傳承的太極拳內功修煉,就是始于太極樁功,并以樁功為主線,貫穿于拳修的全過程,始終遵循太極陰陽之理法,堅持“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之修煉法則,認真恪守“一求三修”之內功心法,恰當運用“看、聽、摸、悟”之學習方法,堅定地沿著“敬、鏡、凈、靜、境”五步階梯拾階而上,自強不息,逐步登堂入室, 達到入階及神明境界。
第二章 太極樁功/ 29
**節 無極樁功/ 31
一、無極樁功是練形求意/ 31
無極樁功,是通過調整身體找中定、練中定。《中庸》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所以,太極拳修煉的目的是要回到無極狀態,就是通過修習無極樁功這個途徑和方法,找回自己生命的原點,找回那自然的中定狀態。因為,這個“中定”狀態,才是人體真正的平衡狀態。
二、無極樁功具體功法/ 40
《太極拳術十要》(楊澄浦)講:“其根在腳。”太極拳修煉的基本功須從腳開始,也就是從站開始。樁功的基本形態就是站。實踐證明,無極樁功、渾圓樁功乃至整個太極拳修煉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是不會站所致。究其原因,是在站中沒有尋求到腳下的真意, 也就是沒有找到那個“根”。
三、無極樁功釋疑解惑/ 144
什么是中?兩個不一樣的東西相契合出來的平衡狀態就是中。人身體到底有多少個中?答案是有一個中,也有無數個中。因為身體里面有無數個對立的東西,凡是兩個對立的東西都會尋求到一個中。因此可以說是處處中、時時中。中無定中,雖然我們不是求一個固定不變的中,但是一定會有一個中存在。
第二節 渾圓樁功/ 158
一、渾圓樁功是身外求意/ 158
《太極拳論》開篇即講“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其表述之義很明確,太極是由無極而來的。渾圓樁功是在無極樁功的基礎上進入新的樁功的修煉階段,即由無極而入太極。拳修實踐證明,太極內功的修煉要想逐步入內、不斷地走向深入,就必須由無極樁進入渾圓樁。
二、渾圓樁功具體功法/ 173
萬法歸一,渾圓樁功的核心是渾圓求一,是把身心內外相合,成為一個渾然一氣、渾圓一體的自然狀態。渾圓一體的“一”,是由兩個對立的東西同出而異、分合而成的,在樁功修習中須牢牢地抓住這個核心要領。在渾圓樁功的修習中,要分步逐級、一層一層地按照介紹的順序和內容進行消化和體會,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這是修習的關鍵。
三、渾圓樁功釋疑解惑/ 253
樁功,不管是站樁還是坐樁,都要出來一個靈性的狀態。雖然是坐著,但是突然間就可以站起來。當我們站著或坐著的時候,內里的內動出來以后,除了內氣周流不殆以外,全身都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工作,任何一個方向說動就可以動。這時候,雖然外表是靜的,但是涵蓋了所有的變化,都在里面蘊含著呢,*后出來的靈性就在這里面。
第三章 學員感悟/ 267
這是一所學校,人人皆學者。沒有高低,不分貴賤。一個追求:同修共進,教學互長。攀登太極拳道高峰。
這是一個家庭,人人皆兄弟。沒有高下,不分彼此。一個目標:攜手同行,重塑自我。邁進太極圣殿之門。
這是一本詩集,人人皆詩人。沒有豪言,不用壯語。一個境界:身心實證,內情外景。抒發自己的太極情懷。
后記/ 302
涵養天機習太極:靜出動勢 節選
以勢成樁 太極樁功的第二大特征:以勢成樁。 為什么說以勢成樁是太極樁功的重要特征呢?根本原因在于這“勢”。因為太極樁功修習,其內在本質是通過修習的方式和過程,以期達到成“勢”之目的。進而言之,太極內功修為是否有成,唯一判別標準是:以式修樁是否樁中有勢。或者說,以式修樁,樁成的關鍵在于是否出勢而勢成。簡言之,樁成在勢。 那樁與勢兩者之間則是體與用、內與外密不可分的關系,成樁必出勢,出勢才成樁。而且,兩者之間亦是互為因果關系,即:因成樁而生勢,因出勢而成樁。故而,有勢必有樁;反之,無樁定無勢。因而可得出如下結論:以勢成樁是太極樁功修習極為重要的核心特征! 要深入理解以勢成樁這一重要特征之真義內涵,就必須從正確認知太極內功修習所求之勢入手。 眾所周知,太極拳在以“太極”冠名為“拳”之前,亦名之為太極十三勢。我們不禁要問:太極十三勢與太極拳兩者有何異同?為什么太極十三勢更名為太極拳?只有搞清楚這一系列的問題,才能正確理解何為太極內功修為所求之勢。細究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不難發現,此兩者相同處在于均“姓”“太極”二字,不同處在于姓后之“名”,一個謂之“十三勢”、一個稱之“拳”。由此可得出這樣的結論:兩者同宗同源,均源于太極,但同姓不同名。 要想搞清楚十三勢更名為拳的緣由,就必須搞清楚勢與拳的內在關系。要想搞清楚勢與拳的內在關系,首先要搞清楚“式”與“勢”二者的不同。 何為式?式者,形也。形式、樣式、姿式之謂也。因此可以說,式即事物之形象、外表、姿態等外在的表現,屬于事物有形有象、觸之可得、視之可見的外顯部分,而勢卻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趨向。勢為無形無象,觸之不得,視之不見,但卻真實地存在于事物的內部,并主宰著事物發展變化的方向。事物之勢,僅遵道而成,不受任何外在的干擾而自然成之。事物的順逆成敗,均取決于勢。自然界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改變勢的獨立,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勢的發展變化。所謂“勢不可擋”“勢在必行”,其真義是指事物必定要遵照勢的指向去發展變化。由上述可知,式與勢二者的區別是:所謂式,即事物的外在表象;所謂勢,即事物的內涵。式與勢于事而言,一個為外顯,一個屬內涵;一個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外在形式,一個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主宰。式與勢二者的內在關系是:式為勢的外在表象,勢為式的內在主宰。有式必有勢,得勢必成式。由此推而知之,先人開始冠名太極十三勢,是為了突顯太極內在主宰之“勢”,11 **章 樁功概述 淡化、弱化外形之“式”。后來,先人在以陰陽之理修習十三勢的過程中,發現勢不離式,勢主宰于式,以式求勢,以外修內,內外同修,這樣更為合道而得勢。式勢相合,方為事物之全。陰陽學說之根本,揭示了宇宙萬事萬物均由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而成,只有遵照陰陽之理去認識事物,才能正確認知事物的規律及內與外、虛與實、顯與藏等相反相成、正反兩面的客觀存在,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因與外變規律。當先人認知了式與勢和合而全時,生大智慧以全創拳、以全生拳、以拳修全、修全而成拳。故有“拳者,全也”之說。我認為,上述考證,乃為太極十三勢與太極拳的異同,亦可視為太極十三勢更名為太極拳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拳者,以式求勢,以勢主式,勢式合一即為拳。太極內功修習, 是由修樁而得功,修樁則是以式修樁,以式修樁其實質是以式求勢,得其勢而成其樁,成其樁必得其勢,得勢而得樁。因此,以勢成樁,乃是太極樁功修煉的重要特征。
涵養天機習太極:靜出動勢 作者簡介
作者十六歲隨父親習練太極拳。其父李樹田師從京城太極拳名家白旭華( 系楊健侯、楊少侯高足) 及徐岱山( 系楊澄浦、楊少侯入室弟子),深得楊健侯、楊少侯門內所傳傳統太極拳心法與功法之要。光昭先生師承其父,得到楊家傳承體系太極內功之真傳。李光昭先生繼承了本師承傳授太極拳的體系,始終以內修為主旨,秉承“樁功要站一輩子”之父訓,將樁功作為太極內功修為的核心基礎,堅持修習樁功,五十余年如一日,對樁功研習感悟頗深。自2008 年以來,致力于在國內外教授太極樁功,毫無保留地向有緣人傳授太極真功。自2013 年起,每年定期赴美為美國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博士生班和碩士生班講授太極樁功,并受聘為該校太極教授。李光昭先生2017 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北京中醫藥學會、中醫在線授予“中醫傳承貢獻人物獎”。自2018 年4 月起應邀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健康之家”節目,開辦每周一期的《李光昭太極養生智慧》專題訪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