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95474
- 條形碼:9787562195474 ; 978-7-5621-954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 本書特色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主要收錄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上有突出表現(xiàn)的,產(chǎn)生較大影響和作用的代表性人物。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采用人物傳記的編寫形式,包括生卒年、籍貫、職務、生平事跡等要素,以及人物涉及的重大事件、重要言論、人物評價和定位、民間傳說、后世紀念活動、相關遺跡遺址等內(nèi)容。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的出版,旨在宣傳重慶歷史上的著名政德人物,宣傳他們的高尚操行,弘揚社會正能量。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歷史先后順序為序, 以單個人物為篇, 系統(tǒng)地記述了自先秦至清末, 在重慶誕生, 或在重慶為官, 對重慶產(chǎn)生過較大影響和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多位歷史人物, 共計30余位。包括先秦時期的大禹、巴曼子、張儀, 秦漢時期的巴寡婦清、甘寧,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王濬、羅憲, 唐宋元時期的杜甫、劉禹錫、白居易, 明清時期的明玉珍、秦良玉、鄒容等等。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 目錄
禹
巴蔓子
張儀
秦漢時期
巴寡婦清
甘寧
李嚴
嚴顏
董和董允
兩晉南北朝時期
王溶
羅憲
唐宋元時期
杜甫
劉禹錫
白居易
馮時行
彭大雅
余玢
王堅
張玨
熊耳夫人
明清時期
明玉珍
戴鼎
蹇義
鄒智
喻茂堅喻思恂
秦良玉
于成龍
周煌
黃開基
余棟臣
鄒容
編后記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 節(jié)選
《重慶歷史政德人物》: 禹 禹(生卒年不詳)姓姒,名文命。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其父名鯀,被帝堯封于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惰己。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繼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國號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中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后人尊稱他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會稽(今浙江紹興)山上,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到禹陵祭祀他。 禹為夏后氏部落首領。《帝王世紀》:“禹生于石紐,西夷之人也。”據(jù)考證,禹是今四川人。傳說遠古時代禹娶于重慶涂山。重慶市古為江州,涂山在長江以南,屬今重慶市南岸區(qū)。重慶真武山存有涂山古剎,紀念他在江州與涂山氏的姑娘女嬌成婚。婚后第四天,禹接到舜讓他治水的命令,他離別妻子,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治水生涯。 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chǎn)等皆了如指掌,他根據(jù)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使得大量的地方有了肥沃的土地。然后他治理山,經(jīng)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目的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開始理通水脈。禹與伯益和后稷一起,視察河道,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趟河過川,拿著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guī)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jù)標桿,逢山開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苦,不怕累,經(jīng)過十三年治理,終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恢復了崢嶸,農(nóng)田變成了糧倉,人民又能筑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人感念他的功績,在涂山建立“禹王廟”“涂后祠”用作祭祀。其他地方的人民也為他修廟筑殿,尊他為“禹神”。我們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即是說,這里是大禹曾經(jīng)治理過的地方。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工程師學會總部內(nèi)遷重慶,認定他是中國*早的工程師,于1940年12月在重慶通過決議,規(guī)定禹的生日即農(nóng)歷六月六日為工程師節(jié),每年的這一天,總會與各地分會都要舉行紀念活動。 圍繞禹這個神話傳說人物,眾多歷史書籍記載了許多如“三過家門而不人”“涂山之會”“鑄造九鼎”等傳說故事。 三過其門而不入勞心勞力治水 傳說禹在治水期間,曾經(jīng)三次經(jīng)過自己的家門,卻一次都沒有回家。禹與涂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征程。后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chǎn)、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第三次經(jīng)過家鄉(xiāng)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jīng)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回家看望家人一眼,為了大家舍小家。“三過家門而不入”,正是他為了人民勞心勞力治水的*好詮釋。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jīng)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