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衛星海洋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62277
- 條形碼:9787306062277 ; 978-7-306-06227-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衛星海洋學 本書特色
適用于海洋科學、大學科學、地理學、環境學、海洋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及其他相關學科本科生或研究生,科研人員。
衛星海洋學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遙感觀測海洋的機理及其在海洋學中的應用等方面的內容, 主要涉及: (1) 遙感電磁輻射機理 (包括黑體輻射, 麥克斯韋方程, 極化, 菲涅爾反射等) ; (2) 紅外遙感觀測機理、海洋溫度算法反演及其在海洋中的應用研究 ; (3) 可見光波段遙感觀測機理、海洋水色算法反演及其在海洋中的應用 ; (4) 微波遙感觀測機理、海洋動力參數的獲取及其在海洋中的應用研究 (包括微波輻射傳輸方程, 被動微波輻射計, 主動微波輻射計等) 。
衛星海洋學 目錄
第1章 海洋遙感技術簡介
1.1 簡介
1.2 遙感歷史
1.3 測量原理
1.3.1 “多”的概念
1.3.2 遙感的實驗室設計
1.4 軌道
1.4.1 軌道術語
1.4.2 基礎軌道力學
1.4.3 精確的軌道參數
1.5 遙感平臺
1.5.1 海洋衛星
1.5.2 海洋飛機
1.6 具有研究價值的數據示例
1.6.1 紅外數據
1.6.2 多光譜數據
1.6.3 分光輻射計數據
1.6.4 攝影數據
1.6.5 成像雷達數據
1.6.6 微波數據
第2章 輻射物理學
2.1 輻射的性質
2.1.1 輻射能量
2.1.2 遙感使用的單位
2.2 黑體輻射
2.2.1 普朗克定律
2.2.2 維恩定律
2.2.3 瑞利一金斯定律
2.2.4 斯忒蕃一玻耳茲曼定律
2.2.5 來自太陽的總能量
2.3 麥克斯韋方程組
2.3.1 麥克斯韋方程組的波解
2.3.2 電磁波的性質
2.3.3 電磁波能量
2.4 電磁波與地物相互作用
2.4.1 均勻介質中的相互作用
2.4.2 復數參數化
2.4.3 均勻介質中的吸收
2.5 偏振
2.5.1 反射和平面偏振
2.5.2 圓偏振
2.6 與平面的相互作用
2.6.1 水平反射和透射系數
2.6.2 垂直反射和透射系數
2.6.3 穿過平面的能量
2.6.4 反射率和透射率
2.7 對菲涅爾反射率的解讀
2.7.1 布儒斯特角
2.7.2 垂直入射時的反射率
2.7.3 全反射率
2.7.4 隨機偏振反射率
2.7.5 反射率的復參數化
2.7.6 菲涅爾定律應用
2.8 輻射計
2.8.1 /t.何因素
2.8.2 輻亮度
2.8.3 光學輻射計基本原理
2.8.4 輻照度
2.8.5 微波輻射計基本原理
2.9 穿過界面的輻亮度
2.9.1 非吸收的平面界面
2.9.2 界面吸收的影響
2.10 輻射傳輸方程
2.10.1 固有光學量
2.10.2 輻射衰減
2.10.3 輻射散射
2.10.4 輻射發射
2.10.5 輻射傳輸方程
2.10.6 邊界條件
第3章 紅外遙感
3.1 紅外遙感與儀器
3.1.1 光學機械掃描儀設計
3.1.2 S/N和NETD
3.2 水的紅外特征
3.2.1 紅外波段基爾霍夫定律
3.2.2 海洋上層幾毫米
3.2.3 紅外邊界條件
3.3 大氣紅外光學特性
3.3.1 模擬大氣吸收
3.3.2 吸收氣體的計量單位
3.3.3 大氣吸收光譜
3.4 輻射傳輸方程
3.4.1 大氣紅外輻射通量
3.4.2 紅外輻亮度測量方程
3.5 大氣對紅外傳感的影響
3.5.1 吸收和再發射的影響
3.5.2 幾何效應
3.5.3 對表面溫度梯度的影響
3.5.4 地理和季節影響
3.5.5 云的影響
3.5.6 天空溫度
3.6 表面溫度和垂直熱量的紅外測量
3.6.1 單通道大氣校正
3.6.2 可見紅外雙通道技術
3.6.3 多光譜紅外通道技術
3.6.4 雙角單通道技術
3.6.5 垂向海洋的熱通量
3.7 應用
3.7.1 機裁成像
3.7.2 西邊界流
3.7.3 海冰
3.7.4 赤道海洋學
第4章 可見光遙感
4.1 可見光遙感和儀器
4.1.1 搭栽可見光傳感器的航天器
4.1.2 信噪比和NE△10
4.1.3 海岸帶彩色掃描
4.2 水和空氣的可見光學特性
4.2.1 純水特性
4.2.2 自然水體特性
4.2.3 大氣特征
4.2.4 與紅外特征比較
4.3 可見光輻射傳輸方程式
4.4 海面可見太陽輻照度
4.4.1 太陽
4.4.2 地球上的太陽能
4.5 來自海表以下的可見光反射比
4.5.1 反射比的單次散射模型
4.5.2 反射比的蒙特卡羅多次散射模型
4.5.3 粒子和色素對反射比的影響
4.6 海表反射率
4.6.1 粗糙海面反射
4.6.2 太陽的方向
4.6.3 來自海洋的太陽耀斑
4.6.4 風速對衛星可見光輻射測量的影響
4.7 水色遙感
4.7.1 色度
4.7.2 海洋反射光譜的變化
4.7.3 定量可見光輻射計的變化
4.7.4 大氣校正的czCS圖像
4.8 攝影
4.8.1 用于航天器的攝像機和膠片
4.8.2 多光譜攝影
4.8.3 特征矢量分析
4.9 應用
4.9.1 云量
4.9.2 底地形
4.9.3 石油泄漏
4.9.4 風速變化
4.9.5 葉綠素+褐色素濃度
4.9.6 內波
4.9.7 垃圾傾倒
第5章 微波遙感
5.1 微波遙感和儀表
5.1 ..SMMR——被動輻射計
5.1.2 ALT——主動傳感器
5.1.3 天線輻射
5.2 水和空氣的微波性質
5.2.1 微波與平靜水表面的相互作用
5.2.2 微波與粗糙水面相互作用
5.2.3 微波大氣影響
5.3 微波輻射傳輸方程式
5.4 被動微波輻射計
5.4.1 表面溫度和鹽度
5.4.2 冰覆蓋
5.4.3 風速和表面粗糙度
5.4.4 SMMR多變量分析
5.5 主動微波遙感
5.5.1 衛星高度計
5.5.2 風速和應力
5.5.3 微波圖像
5.6 應用
5.6.1 陸基微波遙感
5.6.2 拉格朗日示蹤
5.6.3 溢油厚度和歸宿
5.6.4 海洋表面流
參考文獻
名詞解釋
符號表
展開全部
衛星海洋學 作者簡介
G.A.莫爾(George A.Maul),紐約海事學院理學學士,邁阿密大學物理海洋學博士,目前為美國弗羅里達科技大學海洋學教授,擔任海洋和環境學系主任,研究興趣主要包括海洋遙感、海洋災害、海流等。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