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0910
- 條形碼:9787100150910 ; 978-7-100-1509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 本書特色
辨章學術,呈現中華學術之演進脈絡考鏡源流,厘清中國模式之思想資源**流中國知識人的時代回應和精神建構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滯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自晚請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
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 內容簡介
《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120年紀念版)》主要內容包括歷史觀,方法論,譯名對照表,吳承明先生學術年表,史實·史法·史觀——吳承明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 目錄
**章 引子:經濟史學小史
**節 西方經濟史學
第二節 中國經濟史學
第二章 古代中國與西方的歷史觀
**節 什么是歷史觀
第二節 古代中國的歷史觀
一、儒家、道家、法家的歷史觀
二、儒、道、法的融合和“黃老之術
三、司馬遷的歷史觀
四、班固的歷史觀
五、漢至唐的歷史觀
第三節 古代西方的歷史觀
第三章 理性化時期的中西歷史觀
**節 西方理性化時期的歷史觀
一、理性主義的興起
二、啟蒙運動
三、歷史哲學
第二節 宋儒理學和宋代歷史觀
一、北宋的歷史觀
二、宋儒的宇宙觀和認識論
三、宋儒的人際理學
四、南宋的歷史觀
第三節 明儒理學和明清歷史觀
一、心學的興起
二、16世紀的反傳統思潮
三、17世紀的啟蒙思潮
四、明清的歷史觀
第四章 理性主義的反思和歷史觀的轉變
**節 西方對現代化的反思
第二節 西方歷史觀的轉變
下篇 方法論
第五章 方法論和歷史實證主義
**節 經濟史的研究方法
一、世界觀意義的方法
二、認識論意義的方法——邏輯思維
三、認識論意義的方法——非邏輯思維
第二節 中國的實證主義史學
第三節 西方的實證主義史學
第六章 經濟學理論與經濟史研究
**節 在經濟史研究中一切經濟學理論都應視為方法論
第二節 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經濟史研究
第三節 新制度學派經濟史學
第七章 社會學理論與經濟史研究
**節 社會學與歷史學
第二節 法國年鑒學派
第八章 計量分析與經濟史研究
**節 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計量史學
第二節 計量分析的一些事例
第三節 利用糧價研究清代市場整合事例
第九章 區域研究與比較研究
**節 區域經濟史研究
第二節 比較史學和中心論問題
第三節 關于中西比較研究的新思維
第十章 結束語
歷史
經濟
制度
社會
文化思想
譯名對照表
吳承明先生學術年表
史實·史法·史觀——吳承明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 節選
《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120年紀念版)》: 李劍農的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宋元明三部經濟史稿于1957-1959年陸續出版,1991年經彭雨新校改以《中國古代經濟史》重版,成為重要教材。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在湯明檖協助下,于1962年完成,因“文化大革命”故,1980年始問世。這部大型工具書縝密精湛,飲譽海內外迄今。 這時期的經濟史研究幾乎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下進行的,理論性濃厚,但也有歷史決定論和重視生產關系而忽視生產力、重生產而輕流通的缺點。加以歷次的政治運動,助長了教條主義,不適當的批判扼殺了創新,出現了學術“禁區”。至1966年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開場,學術界萬馬齊喑。“文化大革命”期間,除考古學方面頗有建樹,有些學者借研究《紅樓夢》之機埋頭發掘資料外,幾無成績可言。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經濟史學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新時期是從當時倡行的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開始,一句話破除了教條主義,人們恢復理性思維。 歷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總體規劃都列有經濟史重點項目,推動了學科的發展。大學設置了經濟史課程、教研室,繼之開設碩士、博士點,培養新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在上海、廣東、山西社會科學院,均有經濟史研究機構。在首都師范大學、河北大學、廈門犬學、中山大學、中南財經大學、云南大學,先后成立經濟史研究組織。 1986年成立中國經濟史學會。1282年廈門大學創刊《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創刊《中國經濟史研究》,為兩大經濟史期刊,均發行至今。各地有關經濟史的學會、期刊多以十數。 資料工作空前繁盛。《明實錄》、《清實錄》和乾隆刑科提本的經濟資料,徽州檔案、孔府檔案、四川巴縣檔案和自貢鹽業契約,均經整理并出版。歷代食貨志、歷代農書均經校釋。發掘了大量有關經濟的碑刻、族譜、民間契約文書,編纂,了多種經濟人物的年譜或傳記。近代工商行業、企業和地區的經濟史料出版尤多,令人目不暇接。20世紀50年代大規模少數民族調查的資料亦于此時編纂發行。傅筑夫、王毓瑚、謝國楨、彭雨新等畢生積累的經濟史料亦公之于眾。尚有新的貢獻,即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財經和土改資料基本上均經整理發行,新中國的經濟檔案已整理至1957年,出版二十余巨冊。 國際學術交流有力地改進了中國經濟史研究的結構和方法論。前述西方當代三大經濟史學派的學者都與中國同行有直接交往,與日本研究中國經濟史學者的往來尤繁。每年都有多種國際學術會議,有多種中外經濟史學者互訪的協議,多種中外合作研究項目。 ……
經濟史:歷史觀與方法論 作者簡介
吳承明,1917年1月3日生于河北省灤縣。1934年就讀于清華大學經濟系。194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史學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投資》、《中國資本主義與市場》、《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