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概念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以“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研究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6247
- 條形碼:9787520326247 ; 978-7-5203-262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概念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以“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研究為例 內容簡介
受英美分析哲學和俄羅斯傳統語言哲學的影響,俄羅斯學者阿魯久諾娃倡導成立了“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本書從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方面總結了課題組概念分析的理論特色,并循著二元對立和三位一體這兩條思維主線,梳理了課題組概念分析實踐的總體脈絡。課題組始終堅持立體式、全方位的分析原則,面向世界觀相關概念,秉持能指與所指互動的符號學立場,綜合運用分析內部形式、分析抽象名詞的隱喻搭配、同義辨析、民族文化對比、場性分析、句法表現分析等研究方法,全面揭示了世界觀相關概念在各個語言層面的系統體現。這種研究秉承從意義到形式的路線,以文化與認知兼顧、描寫與闡釋結合、歷時與共時呼應為特色,為學界提供了概念分析的經典范例。
概念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以“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研究為例 目錄
概念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以“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研究為例 節選
“肯定和否定:邏輯—哲學和心理學方面”(9篇):韋列夏金在否定神學(апофатическое богословие)及其追隨者關于本體(Нумен)名稱主要觀點的基礎上,強調運用語言學方法考察否定術語的必要性,分析圣三主日禮拜晚禱時跪拜禱文中的否定詞語時總結并分析了范疇內否定(внутрикатегорийное отрицание)和領屬否定(посессивное отрицание)兩種否定類型的特點,作者回溯了關于基督神性和人性本質的四種學說,通過分析迦克墩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教父們推出的定義框(определениеорос)文本中相互排斥的領屬否定定語并置現象,從語言學角度論證了他們既反對兩性論又反對一性論并認同兩種對立性領屬否定的相容性(既無法融合又無法分割)觀點的合理性;德拉加林娜-喬爾娜婭以《否定本體論:缺席的存在和存在的缺席》為題從邏輯歷史的角度概述了為邏輯操作而選取某種本體論所帶來的后果,認為否定話語(отрицательные высказывания)本體論的中心問題是“否定現實”(отрицательная реальность)的范疇地位問題,通過考察古印度邏輯學派和佛教學說的爭論,認為否定話語既可看作表達缺席的存在,也可看作某些平常實際事實存在的缺席,并援引提出想象邏輯理念的喀山邏輯學家瓦西里耶夫(Н.А.Васильев)的觀點,認為矛盾規律是經驗的和現實的;М.В.馬利諾維奇和Ю.М.馬利諾維奇從哲學、邏輯學、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了肯定(Ассерция)、否定(Негация)、因果性(Причинность)三個范疇在人的心智符號域中的地位及與世界符號域在概念類推方面的相互聯系,認為這三個范疇反映了心智本質和身體本質在現實世界中的狀態,存在范疇是將三者聯系起來的共同根源,結合具體話語的語例分析認為三者在話語實現過程中能夠相互作用和相互轉換進而衍生出新的意思;莫斯卡廖娃(Е.В.Москалева)在分析四種傳統俄語新詞(неологизм)類型的形態和語義特點基礎上,對比分析了俄語和英語用否定詞綴構成新詞時的異同點,認為句法新詞中形態新詞的構成廣泛使用否定詞綴,否定詞綴常常具有語用色彩,其能產性常見于一定的言語框架(如青年俚語)內,可視為語言中已有詞語意義的否定及現有詞匯單位的詞匯語義變體,同時,并非否定詞綴構成的所有詞匯都具有否定語義;波斯托瓦洛娃系統探討了東正教世界觀恭順(смирение)這一概念的語義和宗教文化特點,認為否定和肯定屬于構成宗教世界觀概念域的通用范疇和邏輯操作,進而從認知上帝的否定和肯定途徑角度分析了恭順形象的內容基礎,結合宗教觀念考察了恭順概念場的悖論本質,并從遺覺構成物、神秘主義現象、本體論現象、禁欲主義現象四個方面綜合考察了恭順形象的基本特點,*后分析了恭順概念在東正教世界觀中的語言文化面貌;拉戈津娜在總結邏輯學界及語言學界關于論戰性否定(полемическое отрицание)和描寫性否定(дескриптивное отрицание)之間區別特征的不同觀點基礎上,將該二分法擴展為兩層對立——交際和邏輯受制約的否定vs.交際不受制約和邏輯獨立的否定,推斷性否定vs.非推斷性否定,并結合約翰福音書中的例證借助邏輯概念和符號分析了否定推理的類型(直接否定推理和間接駁斥)及其具體表現;拉德比利在概述邏輯學界普遍認為否定是心理活動領域現象而非現實存在領域現象的觀點基礎上,從反映素樸世界圖景的自然語言中的語言實際使用角度,厘清了否定的本體性和獨立性存在及其概念異常(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е аномалии)的屬性,結合表示否定實體或偶然現象的一些語詞本體性使用的各種情況以及互聯網文本中的一些實例,認為這些本體性的否定用法(如небелый、небог、недверь等)能夠在成語性或非字面意思的闡釋框架中從情態闡釋、評價闡釋或兩者相混合的角度獲得理性解釋,而這源于否定的邏輯特征和交際語用特征;里亞布采娃將列費夫爾(В.А.Лефевр)《良心代數》(Алгебра совести)一書對善、惡范疇的形式化演算方法和思路用于描寫單個人的“良心代數”,劃分出了兩種倫理系統——**倫理系統(Не делай зла!)和第二倫理系統(Делай добро!),認為前者對善與惡之間的妥協持否定態度但對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在發生沖突的情境下)的妥協持肯定態度,而后者對善與惡之間的妥協持肯定態度但對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在發生沖突的情境下)的妥協持否定態度,進而分析了不同倫理系統下個體的不同倫理類型(圣人、英雄、凡人、偽君子)、個體進行道德選擇時經受的不同情感(罪責、折磨、譴責、懺悔)以及個體間的不同關系(妥協、聯合、對立、沖突),認為對倫理概念的評價取決于倫理系統的類型及評價者的個體類型,認為個體的“良心代數”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與社會的道德倫理價值體系密切相關,并結合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奧斯特洛夫斯基(А.Н.Островски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及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等文學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不同歷史、不同文化條件下人們道德選擇的不同模式;雅科文科在分析圣經的正教院俄語譯本中отречение(否認)概念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運用詞匯語境補缺和重補法(лексикоконтекстуальное апплицирование и реапплицирование)對比分析了“否認”語義在圣經的古猶太語(希伯來語)、希臘語原本與俄譯本、英譯本、德譯本、冰島語譯本等各種譯本中的不同表達方式及其所體現的不同觀念,揭示出了原本和不同譯本所表征世界圖景之間的語言和概念差異。 ……
概念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以“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研究為例 作者簡介
陳勇,男,1975年3月出生,湖北天門人。2004年7月畢業于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5月~2007年11月,在黑龍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做博士后研究;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做博士后研究。現任信息工程大學洛陽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主編。主要從事語言符號學和語言哲學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一類資助項目1項、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獨立出版專著2部,合作出版專著2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