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傅雷作品集通信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48634
- 條形碼:9787547048634 ; 978-7-5470-4863-4
- 裝幀:書寫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傅雷作品集通信集 本書特色
★ 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學、音樂、美術理論、美學批評等領域多有建樹,體現出勤奮、正直、熱心、嚴謹、慈愛的美德,凝聚成了獨特的“傅雷精神”。
傅雷作品集通信集 內容簡介
《通信集》中的封封書信展現了傅雷“父親”之外,作為朋友、作為同事的真誠和熱忱。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寫給朋友的信里,有許多也是在談論兒子傅聰,比如給好友成家和、成家榴的信以及給夏衍的信等等。這些信與《傅雷家書》對照看,無疑更豐富了本書的主體:一個苦心孤詣用心良苦的父親、一個永遠“不忘祖國之榮譽,不忘藝術之良知”的藝術家。
傅雷作品集通信集 目錄
一通一九三一年七月一日/1
致舒新城
一通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日/2
致羅曼·羅蘭
**通一九三四年三月三日/3
第二通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6
致劉抗
**通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7
第二通一九三六年八月十日/9
第三通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九日晚/10
第四通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日晚/11
第五通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夜/11
第六通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八日/12
第七通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四日夜/12
第八通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3
第九通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4
第十通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六日下午/16
第十一通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六日深夜/19
第十二通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九日/23
第十三通一九六一年五月七日/24
第十四通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五日/25
第十五通一九六一年七月三十一日晚/25
第十六通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三月一日夜/35
第十七通一九六二年三月三日/39
第十八通一九六三年二月十四日/40
第十九通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八日/41
第二十通一九六五年五月九日/41
第二十一通一九六五年七月四日/43
第二十二通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六日/44
致黃賓虹
**通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五日/46
第二通一九四三年六月九日/47
第三通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五日/49
第四通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三日/51
第五通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七日/53
第六通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日/53
第七通一九四三年八月三十一日/54
第八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一日/55
第九通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一日/56
第十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日/57
第十一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五日/58
第十二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四日/59
第十三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五日/59
第十四通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九日/61
第十五通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61
第十六通一九四三年十月二日/62
第十七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四日/63
第十八通一九四三年十月七日/64
第十九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一日夜/65
第二十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三日/66
第二十一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五日/67
第二十二通一九四三年十月十八日午/68
第二十三通一九四三年十月三十日/70
第二十四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三日/72
第二十五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四日/73
第二十六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八日/74
第二十七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日/74
第二十八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夜/75
第二十九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夜/76
第三十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8
第三十一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79
第三十二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日/81
第三十三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日/83
第三十四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六日/83
第三十五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一日/85
第三十六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夜/87
第三十七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87
第三十八通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三日/88
第三十九通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90
第四十通一九四四年二月八日/90
第四十一通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日/91
第四十二通一九四四年四月十四日/92
第四十三通一九四四年五月一日/92
第四十四通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六日/93
第四十五通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二日/94
第四十六通一九四四年六月十八日/94
第四十七通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三日/95
第四十八通一九四四年七月十三日/96
第四十九通一九四四年七月十六日/97
第五十通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三日/98
第五十一通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四日/99
第五十二通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99
傅雷作品集通信集 節選
大師座右: 尊作“名人傳”三冊,現已譯竣,祈允予付梓出版為感。此請沉吟遲久,蓋因譯述未完,迄無把握也。 先生關于三大天才之著作,已哺育萬千青年,諒各現行語言早有譯本,中譯已落后手。個中原因,容弟子追述一二,俾先生知愚以何等感恩之情勉力從事哉。 曩者,年方弱冠,極感苦悶,賈舟赴法,迅即篤嗜夏朵勃里昂、盧梭與拉馬丁輩之作品。其時頗受浪漫派文學感染,神經亦復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無論漫游瑞士,抑小住比國修院,均未能平復狂躁之情緒。偶讀尊作《貝多芬傳》,讀罷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燭照,頓獲新生之力,自此奇跡般突然振作。此實余性靈生活中之大事。爾后,又得拜讀《彌蓋 朗琪羅傳》與《托爾斯泰傳》,受益良多。 鑒于此番經歷,愚曾發愿欲譯此三傳,期對陷于苦悶中之年輕朋友有所助益,以此等青年在吾國亦為數不少耳。然因種種緣由,至去年十一月方囑筆,于近期始得完成。 再者,促成此事者,尚有另一想法。先生當知中國人之性氣心理,自有傳統。 吾國歷四五千年而未藉任何宗教以為支持,道德之追求,亦異于世界其他民族。孔子倡導中庸,主張克己,強調尊卑,尤宜順乎天理。老子揭示文明之欺罔,詆斥虛偽尤力。遵循孔子遺訓,吾人安于平靜、勤儉、歡愉之生活,知足常樂。受老子之影響,賢人智士大率灑脫高蹈,超塵出世。既無強行信奉嚴緊宗教之事,亦無率然聽命于萬能上帝之舉,蓋俱為吾人所不堪忍受者也。 然此黃金時代已成往昔。歐風東漸,時事遂多變化。今日之民眾,既不能效法尊奉孔老之先輩,于危險之激情預加防范,亦不能如歐洲狂熱之教徒,一旦擺脫羈絆,還我以更偉大、更完善、更純潔之面目。顧精神平穩由之失卻,非溺于激情而懵懵懂懂,即陷于麻痹而無所作為。 第貝多芬以其莊嚴之面目,不可搖撼之意志,無窮無竭之勇氣,出現于世人面前,實予我輩以莫大啟示。至于彌蓋朗琪羅,以其意志與才力不稱,此種悲劇命運于吾人為鮮聞矣。 若托爾斯泰,其不抵抗主義宜乎我輩深長思之。讀尊作《托爾斯泰傳》之前,愚曾有一幼稚想法,自謂遏止內戰之良策,莫過于不納稅不當兵,取興辦實業之法,一舉消弭失業與軍隊。士兵轉而做工,收入既豐,人身亦得安全,何樂而不為耶?彼等兵眾受人雇傭,僅為糊口而甘冒鋒鏑,情實堪憐。待將帥手下無部卒,欲作戰即請其自赴疆場,庶免無辜送死,豈非“勿以惡抗惡”之不抵抗主義歟? 至于托翁致辜鴻銘函,相似之見解,從一意大利將軍處亦曾敬聞。愚于一九三一年五月途次羅馬,得緣拜識加維里耶元帥,聞其宏論如下: 現代西方文明已步入崎嶇危途,焉能長此以往而不作變計?中國有何效法之必要?值此人間慘禍,歐洲各國創巨痛深,且劫難未已,中國自宜趨避。須知種田耕地,為個人zui好之營生。元帥追憶一九〇八年遠東之行,認為中國人乃zui勤勞、zui淡泊、zui平和之民族,身體耐力亦強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各種氣候,俱能適應,且飲食有節,消費少而出產多。即使加惡于其人,無論在中國本土抑在域外,也從不抵抗,而zui后勝利竟屬之焉!元帥以菲律賓荷蘭東印度公司占區之華僑為例,稱雖受不公平法律之壓抑與歐洲官員之苛待,復被本國政府所遺忘,然彼等均能逆來順受,埋頭苦干,就地汲取滋養(該地區之貿易命脈,似均握于華人之手)。元帥作結道:中國人不能,也不必有組織,“無組織”更勝于“有組織”。中國無需發展工業,步近代文明之后塵。體魄與道德方面,但得保存本色,自能脫出困厄。 因不抵抗之效用,實勝于訴諸暴力。加維里耶元帥是否托氏弟子,不得而知,其持論當基于參加歐戰之個人觀感。元帥直視不肖為中國新一代數典忘祖之代表,其責難之辭使愚思 維再三,類乎今日譯畢托翁傳之掩卷深思歟。上述想法,雜然臚列,更兼法文表達欠佳,甚以為歉。區區愿藉此函,以獲明教。先生乃當今人類一大巨星;先生所言,猶托翁之于上代人,不啻先知式之預言。 倘蒙賜覆,并允權充代序冠于拙譯之前,則欣慰何如。緣此而得時親教言,更將引為幸事。特先申謝,并請接受一遠方弟子之敬意。 傅怒庵頓首 一九三四年三月三日 附言:能有幸獲贈一幀簽名照片否? 第二通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 大師座右: 六月三十日賜書奉悉,不勝感激。尊作“名人三傳”,譯稿已為商務印書館接受,該館系我國zui大之出版社,惜乎書待明年方能印就。鄙人已將大札譯成中文,同時亦已復制所贈照片,冠于《托爾斯泰傳》卷首;特此再致謝意。 先生于英雄主義所作之界說,與鄙意十分契合,足證不肖雖無緣拜識尊顏,實未誤解尊意,良可自慰。 近想迻譯尊作《昔日音樂家》與《今日音樂家》,因余篤嗜音樂,此其一;再者,真正之中國音樂尚不存在,或說已不存在,故尤應介紹歐洲音樂,以音樂家之人格更重于音樂也。先生上述兩部大著,于尚未有切當之聽覺,一味注重教化之吾國聽眾,當大有裨益也。 此信擬托一赴歐友人寄交,因時間倉促,恕不多寫。 至于敬隱漁,苦于無法獲致確訊。一說此人已瘋,似較可信,因已聽說不止一次;一說業已謝世,尚無法證實。 zui后擬告,不肖正如來教末段所言,為國家與環境所擠逼,既無力量亦無勇氣實行反抗,惟期隱遁于精神境域中耳。雖知吾輩努力不至于全屬枉然,但確乎甚少把握。曠日以待,猶如臨終受難,道德信念也將為之動搖! 祈各方以援手,實吾人之急需!草草奉復,敬頌近安! 后學傅怒庵再拜 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 于上海呂班路二〇一弄五十三號
傅雷作品集通信集 作者簡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號怒庵,上海人,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文藝評論家。 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主修文藝理論,于學業之余常到博物館、藝術館揣摩藝術大師們的不朽名作。1931年學成歸國,任教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33年9月母親病故,他辭去教職,專心翻譯,自此日積月累,譯作等身,成為一代法語翻譯巨擘。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1966年9月,由于受到誣陷和迫害,傅雷與夫人自殺離世。 傅雷一生譯著宏富,他500多萬字的譯作均為精品,把中譯法語作品的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其譯文被譽為“傅雷體華文語言”。他傾力譯介巴爾扎克的作品,獲得了“沒有他,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的美譽。他所翻譯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至今仍是難以企及的經典之作。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