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38398
- 條形碼:9787109238398 ; 978-7-109-2383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踐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內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概述、中國農業經營體制和經營主體的歷史變遷、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探索與實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特征與行為、基于成本與利益分配的農業經營主體適用性分析、國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模式與綜合評述、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扶持政策的國際經驗及啟示等。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踐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概述、中國農業經營體制和經營主體的歷史變遷、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探索與實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特征與行為、基于成本與利益分配的農業經營主體適用性分析、國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模式與綜合評述、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扶持政策的國際經驗及啟示等。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踐研究 目錄
序
前言
**章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概述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內涵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界定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類型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演進
(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理論基礎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定位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傳統農業經營主體的比較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特征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定位與功能
第二章 中國農業經營體制和農業經營主體的歷史變遷
一、改革開放前中國農業經營體制的演變
(一)土地改革(1946—1952)
(二)農業合作化(19531957)
(三)人民公社的建立和體制調整(1958—1962)
(四)人民公社體制調整后(1963—1978)
二、改革開放后農業經營體制和經營主體的形成與發展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雙層經營體制(1979—1984)
(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持續穩定(19851992)
(三)家庭經營制度納入法制化軌道(1993—2004)
(四)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初步探索(20052012)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
(一)政策演進
(二)發展趨勢
第三章 中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踐探索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和服務規模日益壯大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約化程度顯著提高
(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戶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
(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跨界”融合趨勢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二)優化農業農村資源配置
(三)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四)推動職業農民培育進程
(五)加快農民市民化步伐
第四章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營理念有差距,發展潛力沒有充分釋放
(二)土地流轉有阻滯,多個方面制約規模經營
(三)自身管理有問題,導致治理結構不規范
(四)支持政策不完善,綜合效應受到影響
(五)金融保險門檻過高,制約長遠健康發展
(六)經營和技術人才匱乏,致使瓶頸難以突破
(七)生產經營相對落后,適應市場經濟有難度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問題成因分析
(一)體制因素
(二)機制因素
(三)利益因素
(四)成本因素
(五)風險因素
(六)外部性因素
(七)法律基礎因素
(八)主體因素
(九)社會服務因素
第五章 國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模式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模式
(一)黑龍江省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模式
(二)山東省濟寧市土地托管模式
(三)上海市松江區家庭農場模式
(四)安徽省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模式
(五)墾區家庭農場模式
(六)山東省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案例探析
(一)“三位一體”合力發展
(二)“三維要素”共同推動
(三)“三重目標”統一追求
(四)“五化手段”協調驅動
第六章 國內外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典型經驗
一、家庭農場扶持經驗
(一)典型國家家庭農場發展概況
(二)對家庭農場的財政支持政策
(三)對家庭農場的社會化服務支撐
二、新從業經營主體幫扶的國際經驗
(一)美國新進農場主培育政策
(二)日本新農人支持政策
三、職業農民培育的國際經驗
(一)歐盟青年農民培育政策
(二)德國綠色職業證照制度
(三)法國農民教育和再教育體系
四、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的典型經驗
(一)我國臺灣地區農民技能的培訓政策
(二)日本農場主經營能力提升的目標及政策
(三)美國職業農民培訓政策
第七章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總體思路和主要路徑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二、發展目標和主攻方向
(一)實現適度集約可持續規模發展
(二)推進多元融合
(三)提升質量和效益
(四)實行規范管理
(五)加快創新驅動
(六)推動“互聯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三、基本支撐和發展路徑
(一)財稅政策支撐
(二)金融創新支撐
(三)農業保險支撐
(四)農業科技支撐
(五)現代化農機裝備支撐
(六)農業基礎設施支撐
(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第八章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的思考與展望
一、主要觀點
(一)研究結論
(二)關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二、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政策建議
(一)土地政策
(二)農業補貼政策
(三)金融保險政策
(四)增加基礎建設資金
(五)完善社會化服務
(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七)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
附錄一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特征與行為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組織特征
(一)家庭經營類
(二)合作經營類
(三)企業經營類
二、激勵約束相容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關系機理
(一)激勵約束相容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關系機理提出的意義
(二)激勵與約束的分類
(三)激勵與約束對象的界定
(四)激勵約束相容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關系機理遵循的原則
(五)激勵約束相容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關系
機理系統類變量分析
三、激勵約束相容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關系機理模型構建
四、激勵約束相容的實現途徑
(一)自我激勵
(二)外部激勵
(三)合作激勵
(四)自律約束
(五)強制約束
(六)政策配置
附錄1-1
附錄二 基于成本與利益分配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用性分析
一、基于成本控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用性
(一)成本適用性系統認識
(二)成本適用性分析
(三)成本適用性影響因素分析
二、基于利益分配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用性
(一)利益分配適用性提出的意義
(二)利益分配適用性系統認識
(三)利益分配適用性模型構建
(四)利益分配影響因素分析
(五)利益合理分配實現途徑分析
(六)利益分配適用性相關啟示
附錄2一l成本適用性模型構建
附錄2—2成本適用性模型假設及公式推導
附錄2—3農業經營主體成本適用性的模型推導
附錄2—4農業經營主體利益分配適用性分析的模型推導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李顯剛,湖北漢川人,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專業,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碩士,重點研究農業和農村政策,長期從事農業經濟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研究。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