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無拉奧孔/朱光潛譯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598170
- 條形碼:9787513598170 ; 978-7-5135-9817-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拉奧孔/朱光潛譯文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幼兒,學生,教師,家長,職場人士 德國古典美學的精品佳作,有關詩與畫的討論影響深遠。美學家、翻譯家朱光潛先生經(jīng)典譯作。
無拉奧孔/朱光潛譯文集 內(nèi)容簡介
萊辛編著的《拉奧孔》是德國古典美學發(fā)展的一座紀念碑,表面上像是在討論詩歌與繪畫的界限,實際上牽涉到當時德國文化界爭論激烈的根本性問題,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與文獻價值。
無拉奧孔/朱光潛譯文集 目錄
**章 為什么拉奧孔在雕刻里不哀號,而在詩里卻哀號?
第二章 美就是古代藝術家的法律;他們在表現(xiàn)痛苦中避免丑
第三章 造型藝術家為什么要避免描繪激情頂點的頃刻?
第四章 為什么詩不受上文所說的局限?
第五章 是否雕刻家們摹仿了詩人?
第六章 是否詩人摹仿了雕刻家?
第七章 是獨創(chuàng)性的摹仿還是抄襲?
第八章 詩與畫與塑造形象的方式上的分別
第九章 自由創(chuàng)作的雕刻與定為宗教用途的雕刻之間的區(qū)別
第十章 標志的運用,在詩人手里和在藝術家手里不同
第十一章 詩與畫在構思與表達上的差別
第十二章 畫家怎樣處理可以眼見的和不可以眼見的人物和動作?
第十三章 詩中的畫不能產(chǎn)生畫中的畫,畫中的畫也不能產(chǎn)生詩中的畫
第十四章 能入畫與否不是判定詩的好壞的標準
第十五章 畫所處理的是物體(在空間中的)并列(靜態(tài))
第十六章 荷馬所描繪的是持續(xù)的動作,他只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繪物體
第十七章 對各部分的描繪不能顯出詩的整體
第十八章 兩極端:阿喀琉斯的盾和伊尼阿斯的盾
第十九章 把荷馬所描寫的盾還原(再造)出來
第二十章 只有繪畫才能描寫物體美
第二十一章 詩人就美的效果來寫美
第二十二章 詩與畫的交互影響
第二十三章 詩人怎樣利用丑
第二十四章 丑作為繪畫的題材
第二十五章 可嫌厭的和可恐怖的
第二十六章 拉奧孔雕像群作于何時?
第二十七章 確定拉奧孔雕像群年代的其他證據(jù)
第二十八章 鮑格斯宮的格斗士的雕像
第二十九章 溫克爾曼的《古代藝術史》里的幾點錯誤
附錄一 關于《拉奧孔》的萊辛遺稿(摘譯)
甲.提綱A
乙.提綱B(為續(xù)編擬的)
丙.關于《拉奧孔》的筆記
附錄二
甲.萊辛給尼柯萊的信,一七六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乙.古人如何表現(xiàn)死神(節(jié)譯)
附錄三 維吉爾在《伊尼特》史詩中關于拉奧孔的描寫
譯后記
附記
無拉奧孔/朱光潛譯文集 節(jié)選
標志的運用,在詩人手里和在藝術家手里不同 我還注意到斯彭斯的一個奇怪的論調(diào),很清楚地說明了他對詩與畫的界限考慮得很少。他說:"說來很奇怪,詩人們一般對文藝女神們的描繪是極稀少的,稀少的程度是出人意料的,因為詩人們和文藝女神本來有特別深的關系。" 這不就是認為詩人們說到文藝女神時不用畫家所用的那種無聲的語言,是一件奇怪的事嗎?烏拉尼亞對于詩人們是天文學的女神,從她的名字和她的所作所為,我們就可以認識她的職責。藝術家為著把她的職責很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就得使她用一根棍子指著天文儀;這根棍子、這個天文儀和她的這種姿勢就是藝術家的字母,用來拼出烏拉尼亞的名字。但是詩人想要說"烏拉尼亞老早就已根據(jù)星宿預言到他的死"這么一句話時,他為什么一定要向畫家表示尊敬,添上一句"烏拉尼亞,手里拿著一根棍子,面對著天文儀"呢?這豈不是就像一個人本來能夠而且應該把話說得響響亮亮的,卻還要運用土耳其后宮里啞巴太監(jiān)們因為不能說話而造出來的那種符號嗎? 斯彭斯還在另一個問題上發(fā)表過一個奇怪的論調(diào),那就是關于道德方面的神,即古代人認為掌管道德品質(zhì)和人類生活行為的那些神。他說:"值得指出的是羅馬詩人關于*好的道德方面的神所說的話少得出人意料。藝術家們在這方面卻遠較豐富,誰要想知道這類神中每一位的容貌衣著,只要去請教一下羅馬皇帝們的錢幣就行了。詩人們固然也時常把這類神作為人物來提,但是一般很少談到他們的標志、服裝以及外表方面的其他事項。" 詩人就抽象概念加以人格化時,通過他們的名字和所作所為,就足以顯出他們的特征。藝術家卻沒有這種手段可利用,所以就得替人格化的抽象概念找出一些象征符號,使它們成為可以辨認的。這些象征符號并不是所象征的東西,意義也不同,所以就變成一些寓意的形象。 在藝術里,一個女人手持一條韁繩,另一個女人靠著一根柱子,她們都是寓意性的人物。但是在詩人手里,"節(jié)制者"和"堅定者"并不是寓意性的人物而只是人格化的抽象概念。在藝術家手里,這些寓意人物的象征符號是根據(jù)需要來發(fā)明的。除此以外,他就沒有其他辦法使人了解這一個或那一個形象所指的究竟是什么。至于詩人,他為什么要把藝術家迫于需要所采取的辦法強加給自己呢? 斯彭斯所認為奇怪的事,對于詩人們來說,卻值得規(guī)定成為一條規(guī)律。詩人們不應該把繪畫的貧乏看成它的財富。他們不應該把藝術為著要趕上詩而發(fā)明的手段看作一種值得羨慕的完善(或優(yōu)點)。藝術家在用象征符號來裝飾一個形體時,他就是把它從一個單純的形體提高到一種較高尚的人物。但是詩人在利用這種畫藝中的裝飾時,他就是把一個較高尚的人物變成一個傀儡。 這條規(guī)律通過古代詩人的遵循而得到證實,而對這條規(guī)律的蓄意破壞則是近代詩人*歡喜犯的錯誤。近代詩人的想象人物都戴著假面具行走,凡是對這種假面具把戲懂得*多的人,對作品中主要的東西也就懂得*少。所謂主要的東西是指讓人物行動起來,通過行動來顯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不過在藝術家們用來顯示抽象概念的那些象征符號之中,倒也有一種是可以而且也值得用在詩里的。我指的是不應看作寓意而應看作工具的那一種符號,這些工具由詩人聯(lián)系到某種人物時,是那些人物在實際生活中所必須用的。"節(jié)制者"手里的韁繩和"堅定者"所倚的柱子都只是寓意性的,所以對詩人就沒有用處。"公正者"手里的天秤就不只是寓意性的,因為天秤的正確運用其實就是公正者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文藝女神手里的豎琴或笛,戰(zhàn)神手里的矛以及火神手里的鐵錘和火鉗就完全不是象征符號而是單純的工具,沒有這些工具,這些人物就不能做出我們認為他們做過的那些事業(yè)。古代詩人有時放進他的詩句中去的那些標志,都屬于這一種;因此,我想把這一種標志稱為"詩的標志",以別于另一種,即寓意性的標志。詩的標志代表事物本身,而寓意性的標志則只代表某種類似這事物的事物。
無拉奧孔/朱光潛譯文集 作者簡介
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 生于德國薩克森,萊比錫大學畢業(yè),德國啟蒙運動時期劇作家、美學家、文藝批評家。著有《拉奧孔》《漢堡劇評》《關于當代文學的通訊》等。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