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論書絕句(外一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067921
- 條形碼:9787534067921 ; 978-7-5340-6792-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書絕句(外一種)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繁體豎排,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 專色套印,天地開闊,批閱方便
★ 收錄張宗祥手稿墨跡兩種《論書絕句》《鐵如意館題畫詩》,并附錄釋文
★ 張宗祥是清光緒年間著名學者兼書法家,建國后任西泠印社社長、浙江圖書館館長等職
本書收錄張宗祥《論書絕句》《鐵如意題畫詩》兩種手稿墨跡(現(xiàn)藏浙江省圖書館),此次出版據(jù)一九九五年《張宗祥論書詩墨跡》、一九九七年《張宗祥題畫詩墨跡》影印,并做了套紅處理。《論書絕句》《鐵如意題畫詩》既反映了張宗祥的小楷書法創(chuàng)作,又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張宗祥對書法、國畫的藝術觀點,其中品評歷代書畫名家,記敘近世書畫掌故,是書畫研究的珍惜資料。
論書絕句(外一種)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張宗祥先生所作《論書絕句》《論畫絕句》兩種。張宗祥先生為近現(xiàn)代有名學者、書畫家,生前曾擔任浙江圖書館館長之職。一生惟以征文考獻為事,收藏宏富,很早收藏毛公鼎推天下金器之冠,建“萬印樓”,收藏古籍、書畫等精品達萬件以上,與江蘇學者潘祖蔭并譽為“南潘北陳”。
論書絕句(外一種)論書絕句(外一種) 前言
沈嘉祿:文人的*后一次性情書寫 在我的朋友中,有兩位腹笥充盈:一位是龔建星兄,筆名西坡,有點與蘇東坡唱對臺戲的架勢;另一位是管繼平兄,筆名推仔,齋號卻叫易安閣,聽上去像經(jīng)營文房四寶或古籍善本的老字號。兩位老兄讓我佩服的是讀書多而雜,且過目不忘,寫起長短文章來,經(jīng)史子集、名人掌故、逸聞軼事一一奔來眼底,直抒曲筆,左右逢源,文字與意象如山花爛漫,美不勝收。世態(tài)百相,坊間故事,經(jīng)妙手一番烹調(diào),即使是臭豆腐,也與法國起司有一拼。
讀繼平兄的文章,得肚里有貨,否則難免身在山腳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其次是要有幽默感,而且是較高層次的幽默,是卓別林和馬三立式的冷面滑稽,有別樣滋味在里頭。不是小熱昏,不是周立波,也不是撓觀眾癢癢的獨角戲。三是內(nèi)心要花團錦簇,春光明媚,方能領悟焦桐之音,解讀筆端風情,于感同身受處引發(fā)高山流水的一笑。
好多年前,管繼平為讀書界奉獻了《民國文人書法性情》這樣一本有趣有情有識的書,他將學術性課題以爐邊閑聊的形式展開,鎖定四十位民國時期文化界、思想界大師,對他們的學術成就、歷史貢獻、性格與命運、個人與時代等關系進行一番解讀。
這種選擇,管繼平是從文化與歷史層面進行考慮的。有一次我與他談及名人手稿信札拍賣這一話題時他便說:“我更感興趣的是在社會大動蕩、大變革中,挺立歷史潮頭的那批文化名人,他們在五四運動前后站在時代前列,對歷史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屬于標桿性的人物,他們的書信、手稿可以為大時代提供更多的研究信息。”
所以一打開這本書,迎面就走來了蔡元培、章太炎、胡適、梁實秋、錢鍾書……一個個都是迎風標舉、個性粲然的人物。他們的道德文章、治學態(tài)度、傳奇人生以及為人津津樂道的佳話逸聞,都成了后人心口相傳、書之不盡的話題和精神遺產(chǎn)。
管繼平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如果由孔孟算起,延綿兩千多年,傳承有序,生生不絕,但到了清末民初,有識之士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使中西兩種文化在民國初期發(fā)生了激烈碰撞。不過,盡管五四期間的那一批文人高舉“砸爛孔家店、提倡新文化”的旗幟,然而,他們其實個個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飽學之士,有著非常深厚的國學根底,卻不愿做迂腐無用的書蠹蟲,不甘于民族的落后,而想借以西方的先進文化,來沖擊和喚醒當時那沉悶的中華民族。所以,才有那憤世嫉俗的振臂一呼。
這是起點與定位。這本書的文化意義要從這個高度上來評估,而不能拘泥于技術層面。
這一代風云人物的故事,可以有多個版本,多種講法,管繼平作為“作家中的書法家,書法家中的作家”,選擇了一條山花爛漫、于他而言又是熟門熟路的小徑:即以書法鑒賞為大框架,以信札、書稿、純書法作品等為經(jīng),以一個個饒有趣味、性情畢現(xiàn)的故事為緯,編織成一篇篇史料性、文學性、藝術性兼具的美文。
前輩大師們的那些故事,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仍然如秋色黃花一般新亮艷麗,點綴著一個個遠行的背影。其中一些篇什,已經(jīng)在書法類報刊先行刊布并求教方家,據(jù)說書法界內(nèi)不少前輩——如前書協(xié)主席周慧珺——從名人墨跡中看出了彼時的文化風氣和文人的可愛行狀,對作者的研究嘉許有加。而文壇中的書法愛好者也從名人性情的點劃流露中獲得了不少珍貴信息,加深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全方位認識。
繼平兄曾說:清末民初,包括五四時期的文化名人舊學功底都很深,用毛筆書寫是常態(tài),而且審美水平、氣格都相當高,書寫時也不是為了賣錢,不是為了公開,性情自然流露,別有一番真情天趣。比如都說魯迅的性格過于峻急,行文辭鋒犀利,但他的字卻有一種脈脈的溫情,沉著雋永,意味深長。而郁達夫的字取勢欹側(cè),造型瘦削,如錐劃沙,但他的性情卻如翩翩佳公子,看似相悖,其實暗合,字跡中可見他內(nèi)心的剛毅、落寞與孤憤。
再比如談到胡適的字,管繼平分析他早年書法學蘇東坡,后來不知為何,僅在起筆造型上還有些“蘇體”的遺韻,而線條反倒似“瘦金體”了。若以書家的眼光來看,他的字在結(jié)體上似乎還存在很多問題,其線條雖瘦勁,但有些卻明顯偏細偏長,使整個字形略有松散之嫌。尤其是長撇和捺腳,都有“過”的感覺。但他又認為,正是這些特征,形成了胡適書法的明顯標志性風格,使人一望便知的“胡適體”。接下來筆鋒一轉(zhuǎn),往深里說:“但開風氣不為師”,是胡適先生經(jīng)常借用的龔定庵名句。雖然適之先生作為一代宗師,做了許多“開風氣”之先的“名山事業(yè)”,然而他的風格品性、他的字里行間中卻絲毫不見孤傲、藐視一切的大師作派。也許正是他的謙遜、熱情和“不為師”的品格,所以他的字讀起來似乎也有一種平實、親近的自然之風。
論字體有書法理論支撐,講故事有文史資料及采訪錄可援,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起承轉(zhuǎn)合,意趣橫生,成就了一段段佳話,在通俗性和知識性上相得益彰,令人手不釋卷。短短三兩年后,《民國文人書法性情》售罄,后他在原書基礎上增加數(shù)十篇新寫文章,再度推出了《紙上性情:民國名人書法》(上下卷),此書出版后引起廣泛關注,一度在新書排行榜上連續(xù)數(shù)月名列前茅,銷售情況相當可喜,至今已連續(xù)五次重印。由此可見,旁敲側(cè)擊、劍走偏鋒的寫作往往能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內(nèi)行看出了熱鬧,外行也不至于索然,倘若能體味出一種隔代的寂寥,就算慣于電腦植字,也無意間承接了幾滴傳統(tǒng)文化的甘露。我看到有讀者在網(wǎng)上點評:“你為中國老一輩文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一些舊時文人的舊聞佚事,書法精華,盡在書中,使我們了解那個歲月中那些老先生感人的品行道德,藝術修養(yǎng),在當今世風日下,唯利是圖,人心浮躁的社會里,此書有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意義,對于當代社會大眾人生的價值觀有一定影響。”如今,繼平兄再次對“民國文人書法”這一系列做了修訂、增補和精選,推出了《紙上風范》一書,相信同樣會受到讀者的喜愛。
在電腦寫作成為終南捷徑的當下,以技術為主導及表征的信息革命肆意削蝕了文化積淀,延續(xù)兩千年之久的書寫方式,有點倉皇地在終點界碑前磕得頭破血流。毛筆被迫退出主流書寫地位之后,我們有時會愕然地看到書法已經(jīng)淪為低俗的表演,在一些場合居然還冠冕堂皇地承擔著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而且總有那么一些自詡“傳統(tǒng)文化嫡傳者”的人,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場合盼顧自雄,洋洋自得,但作品不堪入目,使外國人對中國書法以及傳統(tǒng)文化誤判誤讀。
中國書法史告訴我們,傳世佳作都是無意間誕生的,《蘭亭序》如此,《鴨頭丸帖》如此,《苦筍帖》也是如此,橫空出世的大師只關心特定情景下的縱情傾訴,而不在乎后人如何評說。如果刻意追求眼球效應或商業(yè)價值,那就離藝術的本原越來越遠了。現(xiàn)在,管繼平提醒我們:當民國文人漸行漸遠之時,當他們的墨跡漸漸褪色之時,我們不但失去了一種通過筆墨窺探大師內(nèi)心世界的路徑,還失去了一種抒情方法,供自己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緩緩摩挲。即使我們有閑有趣地重拾筆墨,附庸風雅,孤芳自賞,甚至發(fā)掘它的商業(yè)價值,但古典書寫的時代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論書絕句(外一種) 目錄
鐵如意館題畫詩
論書絕句釋文
鐵如意館題畫詩釋文
論書絕句(外一種) 節(jié)選
論書絕句(外一種) 作者簡介
張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人。學者,書法家。清光緒二十五年( 1899 )中秀才,二十八年中舉人。先后任教于硤石開智學堂、桐鄉(xiāng)桐溪學堂、嘉興府中學堂和秀水學堂,以講授地理出名。三十三年應聘至浙江高等學堂任教,又兼教于兩級師范學堂和杭州府中學。建國后任西泠印社社長、浙江圖書館館長等職。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