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鄉愁的辯證法-知青作家的城鄉經驗及其文學書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9347
- 條形碼:9787520329347 ; 978-7-5203-293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愁的辯證法-知青作家的城鄉經驗及其文學書寫 內容簡介
知青文學研究的新視野在哪里?本書跳出革命、政治、階級等視角,全面梳理知青作家的城鄉經驗,立足于對知青作家私人經驗與社會歷史、地理空間的駁雜關系的考辨,沿著“空間遷徙—城鄉經驗—文學書寫”的思考路向,探尋“社會—文化—審美”的研究路徑,從文化詩學和審美詩學兩方面激活知青文學的潛在價值。通過繪制知青文學的“時間—空間”研究譜系,破解了既往知青文學研究意識形態色彩過于濃重的困局,提出并論證了知青文學的場域學、鄉愁美學、代際研究等新命題。
鄉愁的辯證法-知青作家的城鄉經驗及其文學書寫 目錄
城鄉與鄉愁:知青文學研究的拓展與深入
導言
**章 城鄉之辨與城鄉之變
**節 差異空間
一 鄉村社會與鄉土美學
二 城市的繁榮及其“壓迫”
三 城市與鄉村的對視與互照
第二節 二元格局
一 城鄉不均衡發展的原因
二 城鄉分化與人口逆向遷移
三 知青作家創作的出發點
第二章 知青作家筆下的鄉土世界
**節 知青作家鄉土經驗的差異性
一 南北東西中的對照
二 多民族經驗的比照
三 插隊與團場的差異
第二節 知青文學中鄉土世界的多義性
一 砥礪身心的艱苦天地
二 革命事業的紅色土壤
三 詩魔并存的生態王國
四 寓意多元的動物世界
第三節 知青作家的農民觀和鄉土觀
一 “嚴父”與“慈母”
二 知青與農民:鄉土大地上的對視
第三章 城市經驗與知青作家創作
**節 返城前知青作家的城市經驗
一 青春前史與城市躁動
二 “準鄉下人”的城市遙望
第二節 返城后知青作家的城市書寫
一 “城市歸來者”的困頓與磨合
二 形形色色的城市病灶
三 凡人生活與日常審美
四 書籍與性:關鍵詞的更迭
第三節 知青文學生產和傳播的都市化轉型
一 知青作家作品的通俗化轉向
二 知青文學多元化的傳播路徑
第四章 知青作家的鄉愁辯證法
**節 兒行千里母擔憂——家鄉的牽絆
一 血緣與地緣——難舍的眷戀
二 逃離與回歸中的猶疑
第二節 日暮鄉關何處是——故鄉的困惑
一 城市與鄉土:知青的雙重故鄉
二 重返鄉土的路徑與感受
第三節 眾里尋他千百度——原鄉的沖動
一 知青原鄉情結的生成背景及緊迫性
二 心靈秩序與精神家園的求索與重構
第五章 作家代際更迭與城鄉想象的差異
**節 代際差異與文學創作
第二節 “老三屆”:鄉土膜拜與城市疏離
第三節 “六九屆”:鄉土疏離和城市回歸
第四節 晚生代作家:鄉土解構和城市質疑
第六章 貌合與神離:流派比較的視野
**節 繼承或反撥——與鄉土文學之比較
一 知青文學與現代鄉土文學
二 知青文學與新時期鄉土文學
第二節 被鄉村所改造的知識分子——與延安作家之比較
一 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深遠影響
二 知青作家與延安作家的異同
第三節 激進主義向保守主義轉向——與尋根作家之比較
一 身份的重合——從文學鄉土到文化鄉土
二 從激進主義到保守主義的轉向
第四節 視域分野與題材合流——與當代都市作家之比較
一 上海當代都市文學的勃興
二 知青作家整合城鄉資源的訴求——以王安憶為代表
三 知青作家的都市化轉型及其限度
結語 知青作家城鄉書寫的意義及反思
后記
展開全部
鄉愁的辯證法-知青作家的城鄉經驗及其文學書寫 作者簡介
李彥姝,女,1983年生于遼寧大連,祖籍山東威海,文學博士。現就職于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中國高校社會科學》責任編輯。曾在《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文學批評》《現代中文學刊》《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重要報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2016年入圍第六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終評。目前主要學術興趣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批評、小說美學等。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