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7-網絡軍民融合發展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57275
- 條形碼:9787568257275 ; 978-7-5682-572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7-網絡軍民融合發展報告 內容簡介
報告以大國大黨的大歷史觀和大時代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深入學習貫徹并切實踐行習近平***極具震撼力、穿透力和感召力的報告,理解報告旗幟鮮明、高屋建瓴、氣勢磅礴的底氣所在,把握報告回答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都需要把網信軍民融合作為踐行新時代偉大斗爭、貫徹新理念偉大工程、解決新矛盾偉大事業和實現新目標偉大夢想的科學路徑。在推動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項目,都應深度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中,網信軍民融合就一定會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中的持久驅動力量。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網信軍民融合》雜志社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中國(復旦)網絡空間戰略研究所、浙江省網絡空間研究院、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反恐與網絡安全治理專委會、天津大學法學院互聯網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為核心,組織精干力量,分“時代篇”“歷史篇”“國防篇”“產業篇”“技術篇”“人才篇”“借鑒篇”“未來篇”,編寫梳理了《2017網信軍民融合發展報告》。在內容布局上,作為首本網信軍民融合發展情況的報告,我們充分考慮了歷史的縱深感,并非單純2017一個年度的內容,而是以此作為開篇之作,在此基礎上,籌劃之后的年度報告。
2017-網絡軍民融合發展報告 目錄
一、新時代:在更高起點謀劃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一)著眼新時代新要求,加強網信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指導
(二)著眼一流軍隊新目標,提升融合層次,拓展融合范圍,加深融合程度
(三)運用科學思維方式,推進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二、新動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后網信軍民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網信技術高速發展客觀上促進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
(二)網信事業發展須主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時代要求
(三)網信軍民融合應為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做出示范性貢獻
三、新方法:網信軍民融合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支撐
(一)高瞻遠矚、順勢應時,向網絡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二)系統謀劃、重點突破,加快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三)黨的十九大繪就新時代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藍圖
四、新格局:網絡強國建設的格局、道義和力量
(一)網絡空間蘊含信息時代*具創新活力、革命意義的先進生產力、文化力和國防力
(二)網絡空間軍民融合基于網絡強國建設的格局、道義和力量
(三)網絡空間軍民融合需發揮國家戰略、軍隊需求和產業支撐的綜合效應
五、新起點:“一法兩戰略”視角下的網信軍民融合
(一)《網絡安全法》確立了網信軍民融合的重要法律支持
(二)《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提供了網信軍民融合的重要需求牽引
(三)《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提出了網信軍民融合的重大使命任務
六、新征程:激發“數字立國”格局下的軍民融合之力
(一)創新力讓中華民族從“站起來”走向“強起來”
(二)號召力蘊含中華民族網絡空間崛起的頂層設計
(三)中國智慧方案全面提升蘊含于網絡空間的新質生產力、文化力、國防力
(四)網信軍民融合激發數字經濟社會和網絡國防建設協調發展
(五)踐行網絡時代“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在更高起點聚力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
……
第二部分:歷史篇
第三部分:國防篇
第四部分:產業篇
第五部分:技術篇
第六部分:人才篇
第七部分:借鑒篇
第八部分:未來篇
2017-網絡軍民融合發展報告 節選
《2017網信軍民融合發展報告》: 一、孕育:“軍民結合”模式探索中國防科技工業的起步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防科技工業領導體制初步建立,我國開始探索國防科技工業的“軍民結合”模式。尤其是軍事電子技術作為國防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開始就被列為發展重點,集中力量加強建設。 (一)建立國防科技工業領導體制 20世紀50年代,國防科技工業領導體制大致經歷了集中管理、支援戰爭和軍民結合三個階段。 一是集中管理階段。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重工業部成立(當時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主管涉及鋼鐵、有色金屬、機器、船舶、兵器、航空工業、化學和建筑材料工業等方面的工作),歸口管理兵器工業。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在重工業部設立電信工業局,負責組織生產并積極準備電子軍工企業的調整工作,由軍委直接負責全國的電信工業企業的領導。 二是支援戰爭階段。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事委員會于1951年1月批準成立中央軍委兵工委員會(簡稱中央兵工委),負責保障抗美援朝戰爭軍工生產,其辦事機構及具體業務由重工業部兵器工業辦公室負責。1953年3月,電信工業局從原主管民用機械的一機部劃歸主管國防工業的二機部,從而使電子科技工業長期歸口管理于國防工業部門。1953年7月朝鮮戰爭結束后,鑒于二機部已統一管理國防工業,軍委撤銷了中央兵工委。 三是軍民結合階段。1956年2月,毛澤東在聽取二機部匯報時指出:“軍事工業要學會民用生產本領,民用工業要學會軍用生產本領。”之后中央明確了國防工業要實行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的方針。1957年,二機部提出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寓軍于民”的十六字方針。1958年2月,一機部、二機部和電機制造工業部合并,既管民用機械工業,也負責國防工業,仍稱一機部。20世紀60年代初,國防工業從一機部分離,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簡稱三機部),國防工委與三機部實現合署辦公,開始嘗試“軍民結合”的國防工業發展模式。 (二)探索國防科技工業的“軍民結合” 20世紀50年代,隨著國家建設逐漸步人正軌,毛澤東提出國防科技工業應堅持“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寓軍于民”的發展思想。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強調:要“軍民兼顧”,“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1957年初,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國防工業要貫徹“兩重任務、兩套本領、平戰結合”,這標志著我黨創建“軍民融合發展”之路的理論源頭。1957年,在原來“軍民兼顧”的基礎上,制定了“平戰結合、軍民結合、以軍為主、寓軍于民”的具體方針,將“軍民結合”作為實踐的指導思想在國防工業領域進行部署決策。 ……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