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海上之路 內容簡介
《海上之路》,是柳田國男晚年很重要的一本著作,在本書中,柳田提出了一個假說:日本人的祖先很早生活于中國的江南地區,開始是偶然的漂流,之后發展成為計劃性的人口移動,為了尋找更佳的生活空間,攜帶著稻種,沿著一條由“海島”構成的“海上之路”一路北上,很終來到日本列島,成為了很初的日本人。本書賦予了沖繩地區以重要的文化史意義。
海上之路海上之路 前言
柳田國男在日本可謂家喻戶曉,不僅作為歷史人物被記錄,出現于歷史書上,而且也是鮮活的存在,向我們提示著思考現代社會的視點、框架與方法。他關注日本社會與文化的歷史,開拓了民俗學這門嶄新的學問,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學術活動中,留下了數目浩繁的論著。這些研究將從未被思考、也從未被知曉的普通人生活文化的歷史,呈現在我們眼前,人們對日本社會及文化的認識也為之一新。如今,在思考日本的社會與文化時,從柳田的著作中學習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不僅在日本國內如此,對于世界各地的日本研究而言,這也已成為基本的方法。
世界各地凡是懂得日語、可以閱讀日語書籍的日本研究者,毫無疑問,都是柳田國男著作的讀者。而無法閱讀日語的人們,則缺少接觸和了解柳田國男的機會。柳田的文章文體甚為獨特,被翻譯成他國語言的難度很大,所以,嘗試翻譯者眾多,但實際出版者寥寥。包括英語在內,譯為各國語言公開發行的柳田著作,數量并不多,且翻譯對象又往往限定于極少幾本著作;中文世界的情況也同樣如此。至今,除了日語以外,尚沒有以其他語言刊行,并能夠幫助理解柳田學問整體面貌的著作集問世。本次出版的《柳田國男文集》(以下簡稱《文集》)在此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可謂意義深遠。
1875年,柳田國男出生于西日本中心城市大坂(今大阪)以西約70千米的農村地區。舊時的交通要道由此通過,略有一些“町場”(城鎮)的氣氛。柳田的父親并非農民,而是居住于農村的知識分子,靠著在私塾教授漢學為生。家中貧苦,生活也不穩定。柳田國男排行第六,有好幾個哥哥,大都勤奮讀書,之后赴東京繼續求學。大哥成為醫生后沒有回鄉,而是在東京西北40多千米的農村地區開業行醫。柳田小學畢業之后就來到大哥身邊,受其照顧。柳田從小生長的故鄉,與后來移居的土地,雖然都是農村,但無論景觀還是人們的生活,都迥然不同。這一體驗,對他日后的學問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海上之路 目錄
海上之路
海神宮考
彌勒之船
根之國的故事
鼠之凈土
關于“寶貝
人與“zuzudama
“稻之產屋
想知道的二三事
后記
附錄一 日本歷史時代及分期
附錄二 日本古國名及其略稱與都道府縣對應表
澤者后記
海上之路 節選
《海上之路》:
如果民族學是建立在許許多多生活群體的比較研究基礎上的學問,那么除了單純地尊重保存下來的東西,還應該盡量去探尋這些東西發展成現在形式的過程及順序。如此一來,民族學所能囊括的文化階段在廣闊的太平洋上也寥寥叮數。而偶然被置于這一境地的南島研究者們則必須更加努力,這正是我在這篇論文中想要嘗試去論述的。全世界的民間“說話”的*司空見慣的主題①中,在日本本土被稱為“二人椋助”或者“年長爺爺年輕爺爺”③等的內容,在此地也自古以來以富兄貧弟的形式流傳于今。九州的島嶼和半島上,也有將其與向海神獻木的故事結合在一起的例子。哥哥毫無慈悲之心,完全不肯給予幫助,弟弟只好進山砍柴謀生,一天,弟弟將賣剩的薪柴投入海中,忽然被邀請進入龍宮且獲贈大量財寶。哥哥十分嫉妒,從弟弟手中借去財寶并妄圖加以利用,卻均以失敗告終。這一結局與“開花爺爺”①等故事也有共通之處。如今發現,似乎我們可以認為,《日《海上之路》紀》神代卷中的海幸山幸的故事也是屬于這一系統中的變得非常有名的小插曲。若非如此,則理應無法描寫出兄弟間差距如此之大的幸福度。拜讀山本有三君的作品后,會認為在其他某處也存在同一類型的故事,但我自己還未親眼見過。只有一個從喜界島的昔話集中收集到的故事,其主人公并非兄弟兩人,而是兩位漁夫,其中一人向另一人借來魚線卻不小心掉到河里被水沖走了。于是,他自己制作了一個替代品并試圖歸還給朋友,對方卻十分生氣,拒絕接受,并嚴厲地指責了他,堅持要回原來的那根。于是他不得已泛舟來到丟失魚線的地方并潛入水中,不曾想卻來到了“根之島”。上岸之后,他毫無目的地沿路行走,忽然發現在一處家舍庭院薄薄的圍欄上,掛著丟失的那根魚線,魚線已經被清洗過并晾干了。他急忙上門拜訪并說明來意,結果,根屋之神出現在他面前并說道:“你的東西我會還給你的,但是你必須在我家休息一下再上路。”于是,根屋之神在家中用各種美食招待了他。雖然此處并未出現美麗女子的形象,但是家舍的外面卻有紅色和白色的鳥兒在高空飛來飛去。在這里有一幅插畫,畫中內容仿佛在敘說“這就是我們,被人類抓走的魚”。故事的結局,是他記住了“且于卯日及子日白晝垂釣”這一占卜天氣的諺語之后回到家中,而并不知情卻心懷惡意的那個朋友,卻因翻船而身亡了。故事的發展變化雖然有些出乎意料,卻也不能把它看作完全屬于另一個系統。
一〇神童與神女
通過以上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人類進入海底異鄉雖然有各種有心或無心的動機,但總歸需要擁有某種特權,且必定以主人公獲得超乎想象的幸福而結局,這一點是此種“說話”*初的**元素。那么,或許因為人類的想象力有限,作為結局的“幸福”,自古也漸漸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什么新意。我認為,這或許也是探尋東方特征的一個線索吧。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到的是,日本的“龍宮行”的故事中,幾乎無一例外會存在一個小插曲。前來迎接的使者無論是人類還是龜抑或是水母,都必定會在前往龍宮的途中這一環節暗示主人公,這一趟行程對他是有益的。
……
海上之路 作者簡介
柳田國男(Kuniko Yanagita),被譽為日本民俗學之父。一八七五年出生于兵庫縣。一九〇〇年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進入農商務省,歷任法制局參事官、貴族院書記官長。一九三五年,創立民間傳承會(后來的日本民俗學會),發行雜志《民間傳承》,樹立日本民俗學獨特的觀點。一九五一年獲頒文化勛章。一九六二年逝世。著作頗豐,主要有《遠野物語》《桃太郎的誕生》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