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人的未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1145758
- 條形碼:9787221145758 ; 978-7-221-14575-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的未來 本書特色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現(xiàn)代社會與人”名著譯叢作為一面鏡子,一扇窗戶,系統(tǒng)地考察和介紹了西方以人為中心的研究學術成果。 “現(xiàn)代社會與人”名著譯叢作為現(xiàn)當代西方著名學者對人的微觀研究之集萃,主要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行為學、倫理學、宗教學等不同領域和不同視角對人的本質、人格、本能、意識、行為、情感、價值、需要、信仰等進行全面深刻地分析,力圖揭示現(xiàn)代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精神狀態(tài)、地位和關系,以及未來的演變 德日進的哲學思想基于他的科學素養(yǎng),他對于未來的敏銳嗅覺能給予身處全球化時代的我們別樣的啟示。
人的未來 內(nèi)容簡介
人的未來的問題在德日進的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基本興趣不在于藝術的未來、科學的未來、西方文明的未來,他的視覺是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視覺,也就是說,他致力于認識世界的結構和演化,不僅細致地分析種種很隱秘的自然現(xiàn)象,而且還以接近連貫的、可理解的方式探究這些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 本書收集了他探討人的未來問題的主要論文。這些論文構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整體,包含豐富、深刻的創(chuàng)見,使人讀來覺得其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未來學創(chuàng)始人。
人的未來 目錄
第 二 章 社會傳承與進步
第 三 章 大抉擇
第 四 章 關于人類進步的思考
第 五 章 新精神
第 六 章 生命與行星
第 七 章 大事乍現(xiàn):人類全球化
第 八 章 關于原子彈引起的精神反響的幾點思考
第 九 章 和平的信念
第 十 章 “心智層”的形成
第十一章 對人類的信念
第十二章 關于人權的幾點思考第
第十三章 人類進化的再躍及其結果
第十四章 騷動還是新生?
第十五章 未來的趨勢和條件
第十六章 民主理念的本質
第十七章 生物進化是否在人類身上發(fā)生?
第十八章 問題的核心
第十九章 論我們前面“超人性”的可能存在
第二十章 人類達成普世共識的構想與希望
第二十一章 從前人性到超人性: 地球生存的諸階段
第二十二章 人類的末日
● 編者注
● 后記
● 譯名對照
人的未來 節(jié)選
從體格上看,生命*顯著的特征之一是其“累加性”。在繁衍的過程中,生命不停地把自身獲得的東西陸續(xù)添加到自己身上,就像長期日積月累的記憶一樣。每個生命都把自己承接過來的生命傳給后繼者。這種傳承不僅具有分化性,而且具有側重性,即沿著生命突生所在的傳承路線朝著特定方向演進。所有傳承路線不論性質如何,似乎都不同程度地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朝著自發(fā)性和意識程度更高的大方向分別演化出長短不同的分支。有些東西自始至終貫穿長長的生物傳承鏈,有些東西得到了增強。這是一個重要事實,或者說是重大法則,其發(fā)現(xiàn)在短短的兩個世紀內(nèi)使我們的世界觀煥然一新。生物的這種定向累加性特征在什么階段通過什么機制表現(xiàn)出來? 這個現(xiàn)象的基本部分在繁殖的時刻就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生命進程的實體與基本特征,必然包含在父母發(fā)出的受精細胞里,并通過受精細胞傳遞給子女。生物進化基本上只能是生殖傳播的結果。這就是生命科學越來越把精力集中在細胞遺傳研究上的原因。然而,問題在這里出現(xiàn)了。我們說過,在足夠長的時期內(nèi)觀察,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條動物傳承路線都朝著特定方向自行修改(肢體或牙齒的形狀、腦的相對發(fā)展,等等),以至于在被觀察的那段時期內(nèi),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當傳承鏈從一個元素演化到另一個元素時,某些新特征出現(xiàn)了。在這個過程中,無疑有某種東西添加了進來;可是分別看來,傳承鏈的各個元素可以說并沒有主動對這一增加起過什么作用。父母習得的特征通過生殖傳遞給后代,這個問題在演化說的早期得到毫無爭議的接受,但在后來就一直是遺傳學里爭論*激烈的問題之一。 這種遺傳并未以任何無可辯駁的方式得到證實,以至于許多生物學家開始斷然否定這種遺傳存在。于是,一切就發(fā)生得好像同一個生物遺傳鏈的各個連續(xù)環(huán)節(jié)被動地傳遞著在它們身上演化的胚原基,它們的活動對胚原基沒有任何改變。身體(“體質”)就在這個被難以理解地賦予了自身活力的“種質”基礎上生長出來,前者取決于后者,但不能改變后者。這是個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假設,其嚴重缺陷在于剝奪了個體在種族或其所屬特定分支發(fā)展中的任何責任。為了切實地觀察生命的累加機制,我建議大家看看遺傳學的理論家們似乎忽視了的一個方面。我們還不清楚在極其微小的細胞內(nèi)部有什么東西正在神秘地發(fā)生。因此,讓我們轉向一個我們力所能及、因而可以清楚地看到的現(xiàn)象,即在教育領域里發(fā)生的事情。 教育就是以示范的方式傳播、以模仿的方式復制先進的東西和行為。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奇怪地傾向于*大限度地壓低這個功能在生命發(fā)展中的意義和重要性。首先,教育是個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在我們看來,教育顯然毫不起眼,差不多就像家常便飯……為什么要在教育中探索奧秘?其次,教育看起來僅僅與人類狀況相關……怎么能試圖賦予教育普遍的生物性價值?*后,教育是一種非常表面、非常脆弱的建構;教育就像在我們的生命上涂上一層偶然的光澤;教育的維持與傳播需要視乎不穩(wěn)定而多變的環(huán)境而定……我們怎么能企圖把教育跟賦予生命的發(fā)展以不可避免的進程的基本決定因素相提并論? 這些被模糊地感覺到和接受的不同理由或表象,無疑轉移了我們對“教育現(xiàn)象”的注意力,而且,受其綜合影響,我們很容易就把教育打入不值得博物學家和物理學家重視的“附加現(xiàn)象”之列。然而,這些理由之中沒有一個不能被修改成或轉用來為完全相反的論點辯護。教育是再也平凡不過的東西……可是有什么東西比三維空間、自由落體、光的傳播、植物生長更平凡?難道科學的基本進步不正是在于在我們的經(jīng)驗之中發(fā)現(xiàn)*普通、*常見的東西的結構價值和有機價值?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現(xiàn)象……沒錯,如果這指的是情理教育的話!然而,觀察一下動物界,以更加清醒的頭腦看待出生和變化的觀念,難道還不足以使我們看到,在本例就像在任何其他類似的實例中一樣,“人類”只有包含所有動物共有的一個特征(相當于不同程度的心智)才成為可能?這個特征我們可以大致覺察得出來,并綿延消失在我們身后的過去之中。狗、貓、鳥以千百種不同的行為訓練其幼小的后代捕獲、飛翔和筑巢。猴子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行為方式不是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積累和傳播的結果,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釋海貍或昆蟲的奇特習性?這樣的現(xiàn)象雖然只有在有關動物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發(fā)性,尤其是當它群居的時候才足以為我們所見。可是,我們還需要什么別的證據(jù)才能相信,至少從潛在的角度看,教育是個普遍的生物功能,在整個動物界具有相同的外延? 也許我們會不禁地說,教育是一種外部機制,是附帶地添加到生命的傳承中去的……然而,柏格森不是曾經(jīng)提醒大家,憑常識在胚胎發(fā)生過程中的“有機”決定區(qū)與“自發(fā)”區(qū)之間劃分的界線多么隨意?當雛雞啄破蛋殼出來的時候,引導雞嘴這樣做的是“種質”還是“體質”?①在“個體發(fā)生”的實例中得到充分證實的潛在問題,在繁殖活動本身之中再度出現(xiàn),而且同樣令人尷尬。母獸從什么時候起不再養(yǎng)育幼崽?在產(chǎn)出幼崽開始哺乳的時候,還是在斷奶以后教會它捕食的時候?的確,雖然這個過程先后在兩個不同層面發(fā)生(在母獸的純粹有機運作的層面,以及母獸的意識活動應用到另一個意識中的層面),然而這卻是傳承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向外延續(xù)到另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同一個過程:從這個環(huán)節(jié)傳遞到那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這個環(huán)節(jié)很可能有能力對那個環(huán)節(jié)起作用。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生物學家們拒絕承認習得特征的生殖傳播。可是,他們有沒有好好思考過無數(shù)昆蟲的情形?——那些昆蟲死的時候對其成年后代一無所知,然而還是把自己的習性傳給它們從未看到過的后裔。看來我們得作個假設。即使昆蟲的父母因為季節(jié)、命運或形態(tài)變異的不同發(fā)配而認識并養(yǎng)育了其幼小的后代,但如果那些習性是有朝一日通過自發(fā)摸索獲得的,那么,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教育的結果*終進入了胚原基之中,并在胚原基中形成了諸如大小、顏色等特定物理特征,以及這個物種或品種的其他遺傳決定因素。 ……
人的未來 作者簡介
德日進(1881 ~ 1955), 法國著名哲學家、地質學家和古脊椎動物學家、天主教耶穌會神父。曾在中國從事國際考古與地質研究的工作,時間長達 20 年之久,為中國早期考古學和地質學的建立做出了許多貢獻,是“北京猿人”考古發(fā)掘研究者之一。如今,他還被認為是預言了“全球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先知。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