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意大利工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41072
- 條形碼:9787568041072 ; 978-7-5680-410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意大利工坊 本書特色
手工制作的鞋子、豎琴、蕾絲、石紋紙、雪花石膏、陶器、畫框、玻璃球、陶笛、自行車……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意大利手工藝品。無論是誰,只要用過一次就會被深深地吸引。這些作品不會屈服于時間,它們散發著永恒的光輝。在這些工坊里,從父親到孩子,從師傅到徒弟,技法代代相傳,而這背后蘊含著的是意大利人對傳統生活的熱愛與執著。
意大利工坊 內容簡介
書中介紹了意大利的一些手工作坊,這些作坊傳承了好幾代,他們手工制作的鞋子、豎琴、蕾絲、石紋紙、雪花石膏、陶器、畫框、玻璃球、陶笛、自行車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手工藝品。無論是誰,只要用過一次就會被深深地吸引。這些作品不會屈服于時間,它們散發著永恒的光輝。在這些工坊里,從父親到孩子,從師傅到徒弟,技法代代相傳,而這背后蘊含著的是意大利人對傳統生活的熱愛與執著。
意大利工坊 目錄
馬爾凱大區費爾莫省蒙特格拉納羅 12
花絲工藝作坊
利古里亞大區熱那亞省坎波·利古雷 20
豎琴工坊
皮埃蒙特大區庫內奧省皮亞斯科 26
奧爾維耶托蕾絲工坊
翁布里亞大區特爾尼省奧爾維耶托 32
石紋紙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佛羅倫薩市菲耶索萊 38
伊特魯里亞風格飾品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比薩省沃爾泰拉 45
鍛造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錫耶納省皮恩扎 50
佛羅倫薩馬賽克工坊
托斯卡納區佛羅倫薩 56
雪花石膏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比薩省沃爾泰拉 61
手工印花工坊
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弗利-切塞納省圣索菲亞 65
圣像工坊
倫巴第大區米蘭市 70
制陶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佛羅倫薩市因普魯內塔 74
畫框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佛羅倫薩省 79
玻璃球工坊
威內托大區維羅納省 85
草帽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佛羅倫薩市錫尼亞 90
裝幀工坊
拉齊奧大區維泰博市 96
陶笛工坊
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博洛尼亞省布德里奧 102
編筐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皮斯托亞省佩夏鎮 106
圣畫工坊
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大區波代諾內市 110
金屬浮雕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錫耶納 115
自行車工坊
托斯卡納大區佛羅倫薩 120
后記 127
意大利工坊 節選
馬爾凱大區費爾莫省蒙特格拉納羅 手工制鞋工坊 曾經,有一個時代被喚作“意大利的奇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意大利由君主制國家轉型成為共和制國家。它不僅從戰爭的廢墟中爬了起來,還在經濟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支撐起這一奇跡的,正是意大利在“引進來,走出去”的政策下著力發展的制造業。其中,以北部地區為中心的汽車、機床以及打字機等辦公設備的制造,都成為意大利制造業的名片。 電視機里流淌著“Volare”(《飛吧》,原名為:“Nel blu dipinto di blu”)等圣雷莫音樂節經典歌曲的旋律,意大利市民在繁榮中無比沉醉。直到今天,人們還會稱那個時代為“Miracolo(奇跡)”。其實,“Volare”的歌詞在謳歌了戀愛的幸福后,緊跟著一句便是“世界消失在遠方”。然而,幾乎所有人都對這個視而不見。1969年,被稱為“熱秋”的工人運動勃然爆發,員工工資暴漲,經濟陷入困境。隨后發生的石油危機更是讓意大利雪上加霜。無盡繁榮的美夢終被打破,經濟復蘇又絕非朝夕之功。然而,當時有一個行業,雖同為制造業,卻穩如泰山,巋然未動。那便是全憑工匠一雙巧手支撐的手工業。說到意大利,人們總會想起它那輝煌的歷史,然而作為近代國家,意大利的歷史卻略顯蒼白。直到1861年,意大利才實現國家統一。不過也正因如此,到了20世紀,意大利始于地方分權自治時代的傳統地方產業比歐洲其他國家得以更好地保存下來。 如今,馬爾凱大區的皮鞋制造業,作為意大利的傳統地方產業之一,早已成為“Made in Italy”的亮閃閃的名片。據當地百姓講,馬爾凱大區曾經以農業為主,經濟上相對落后。教皇統治的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初期,當地工匠設計了一種用馬皮作底的室內拖鞋。受此啟發,勤奮好學、極富創意的馬爾凱人紛紛開立手工作坊,產品也從室內拖鞋慢慢地進化到了皮鞋。這些工坊多由家庭成員組成,即使在意大利人歡欣雀躍的“奇跡”年代,他們依舊執著于日復一日的小規模生產,這正是當地產業能夠擺脫經濟危機的原因。 此后,當地工坊一邊推廣既有品牌,進行海外營銷,一邊繼續磨煉技藝,于是馬爾凱大區的制鞋產業延續了下來。例如:今天的“TOD’S”在確定自有品牌前,便是從為美國高級商場供貨起步的。而1975年才創立的年輕品牌“Santoni”之所以能夠一躍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也離不開這里的地域背景和技術積累。 在馬爾凱大區以制作男鞋而聞名的蒙特格拉納羅小鎮,有一個人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坊內,堅持手工縫制皮鞋,這個人就是多里亞諾·馬庫奇(53歲)。 我們相約在冬日一個飄雨的清晨。靜謐的老街上,錘聲叮當,仿佛在呼喚著我。厚厚的木門內側,一個笑容可掬的紳士早已等候多時。多里亞諾先生簡單問候了我幾句,便從用學校的舊鞋箱改造的架子上取下幾雙皮鞋,每雙皮鞋的顏色都個性十足,手工縫制才有的精致針腳更是與眾不同。 多里亞諾曾就讀于羅馬藝術高中的美術專業,畢業后便在母親的故鄉——蒙特格拉納羅的一家制鞋廠里工作。雖然被安排在營銷部,但生產部的工作引起了他的興趣,多里亞諾一下子找到了靈感。從那以后,他通過自學掌握了皮鞋的制作工藝,年僅29歲便踏上創業之路。多里亞諾找到了一家可以追溯至19世紀40年代的頗有情趣的老制鞋工坊。此后,他通過加工定制方式專業承接高級男士皮鞋,積累了大量客源。 然而,越是追求作品的美感,就越需要高超的技藝,在獨自摸索的日子里多里亞諾感到萬分苦惱。正在這時,他遇到了巴西利奧·特斯特爾先生。 “Santoni”“Campanile”“亞捷奧尼(Artioli)”“普拉達”等著名的鞋店以及時尚品牌的皮鞋部門里,總有特斯特爾的弟子門人,在皮鞋制作界,他就是一個傳奇。 當時,特斯特爾先生已是癌癥晚期,早沒了手把手教的力氣。然而,從小工成長起來的他,一眼就看穿了多里亞諾的苦惱!拔視r日不多了,就用這張嘴教你吧!睆哪翘炱鹬钡教厮固貭栂壬ナ狼暗囊荒臧氲臅r間里,多里亞諾每天的工作就是加班加點地完成師傅布置的作業,次日再拿給師傅檢查。之前沒有名師指導,許多高超的技藝無法通過自學獲得,現在回過頭看看,跟著師傅學習的每一天都那么充實。也是在那個時候,他才深切地感悟到,沒有對技術的鉆研就不會誕生出精美的作品。師傅經常會告誡他:“多里亞諾,相信自己,勇敢點!”話雖簡單,但它鼓勵著多里亞諾一直在努力,激勵著他一直在進步! 多里亞諾親手制作的皮鞋,均采用高級男鞋才會有的雙層手工縫制法,一種名為“固特異工藝”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將鞋面、中底、沿條(鑲邊的鞋周的配件)縫合好后,再縫大底。沿條就像汽車的保險杠,較鞋面突出,這樣做出來,鞋子不容易被劃傷。這種鞋子越穿越合腳,廣受消費者的好評。 另一種名為“挪威縫制工藝”的方法,比“固特異工藝”更為復雜。采用這種工藝制作的皮鞋,側面的線跡猶如鎖鏈,個性十足。這種制作工藝讓皮鞋更加保溫、防水,雖然看上去有些粗獷,但很多人喜歡這種狂野的感覺。無論采用哪種工藝都需要5天時間,如果將量尺、根據客戶要求進行設計、選擇材料,以及后續的染色、干燥、調試等所有環節加在一起的話,要足足花上兩個月的時間。 “人們常說,意大利的鞋子有52道工藝,是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制作而成的奢侈品。然而,我在制作鞋子時沒有任何壓力,甚至可以說心無旁騖,如冥想一般。” 多里亞諾的顧客中,有許多人為了一雙獨一無二的鞋子,從瑞士、比利時、俄羅斯,甚至美國、南非遠道而來,其中也不乏政要。 如今,多里亞諾的桌子上依然擺放著師傅的照片。照片中的師傅仿佛依舊在對他說:“相信自己,勇 敢點!” 2 利古里亞大區熱那亞省坎波·利古雷 花絲工藝作坊 在數年前的一次聚餐中,我的對面坐著一位女性。垂在她胸前形似蝴蝶的飾品光彩奪目,見我滿眼好奇,她便摘下此物,放到我的手心,那時我們還是初次見面。 哇!好輕!看體積,你怎么也想不到它竟能如此之輕,輕到好似要翩翩起舞。特別是蝴蝶的翅膀,做工精巧,薄如蕾絲。她告訴我“這叫花絲工藝,用極細的銀絲制作而成”。從那天起,這只銀色的蝴蝶便停在我的心頭。 從美索不達米亞烏爾王陵出土的寶劍以及特洛伊遺址出土的貴族飾品中,我們能尋到花絲工藝的源頭。初,這項工藝由海上貿易的霸主腓尼基人傳播到整個地中海。公元前8世紀前后,又由伊特魯里亞人傳播至意大利半島。到了中世紀,在十字軍的影響下,商貿往來頻繁,人們對花絲工藝品這一高檔飾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于是,在環抱港灣的熱那亞地區,花絲工藝作坊應運而生,其產品遠銷海內外。這就是熱那亞地區花絲工藝作坊的產生。 在背靠熱那亞的內陸山區,也有一個村莊因花絲工藝而遠近聞名。這個村莊名為坎波·利古雷。米莉亞·奧利韋里(61歲)和大衛·奧多內(36歲)母子二人經營著一家工坊,我聞訊前往。 不過,為什么花絲工藝會在一個距熱那亞40千米且僅有3000人的小村莊落地生根呢? 大衛解開了我的疑惑:“原來,一位匠人曾在熱那亞拜師學藝,學有所成后便回到故鄉,并于1884年創辦了自己的手工作坊!庇谑,這項技藝在村子里開花結果,代代傳承。光景好的20世紀60年代,工坊鱗次櫛比,多達30余家,一度成為村莊的支柱性產業!艾F在還剩下13家工坊,我們便是其中的一家!睆膭撧k工坊的曾祖父算起,大衛已經是第4代了。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這項技藝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文所說的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時期。如此亙古綿長,讓人感慨萬千!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花絲工藝的基本元素——花瓣是如何制作的吧。 ①先,由大衛制作框架部分。將0.7mm~0.8mm的銀線繞在木棒一端的螺釘上,做出花瓣的弧形。再用鑷子攏成花的模樣。 ②將銀粉和硼酸用水調勻后涂抹在需要固定的部分,用焊槍焊接。 ③這期間,米莉亞在一旁的桌子上制作嵌入框架內的小部件。只見她用指尖和鑷子將0.24mm~0.26mm的細銀絲卷成一個個小旋渦。6個小旋渦全部完成后,便嵌入大衛做好的框架里面。旋渦太大放不進去,太小又會掉出來。雖然米莉亞的制作速度快得驚人,但個個都嚴絲合縫、不差毫厘。 ④再次進行焊接,讓兩部分合而為一。 ⑤如需立體效果,將花瓣放入凹槽模具內輕捶即可。這時,圓潤的花瓣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通過基本元素的組合,無限創意便由此誕生。 看著兩人默契的配合,我也忍不住說:“讓我試試吧!” 然而做和看真的有天壤之別。蔫巴巴的花瓣,仿佛都在嘲笑我的貿然嘗試。大衛見我有些失望,便安慰我說:“我剛做的時候也這樣!”當時,大衛還在大學里攻讀政治學專業,他做夢也沒想過要繼承家業。不過,祖母過世時,這條路就擺在他的面前,這也是一種幸運吧!皬哪菚r起,第三代繼承人,也就是我的媽媽,便成了我的師傅!” 米莉亞說,作品好不好看主要取決于前道工序中框架做得是否精準。米莉亞驕傲地看著兒子——這個值得她托付重任的人。 傳遞技藝的力量,承襲技藝的力量,二者相輔相成,傳統才得以延續。母子二人默契配合誕生的作品,正默默地訴說著一切。
意大利工坊 作者簡介
大矢麻里:意大利專欄記者。生于東京,1996年移居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古都錫耶納,在錫耶納外國人大學學習,并為NHK的《每日意大利語》《朝日新聞Digital and Men》等有關文化與生活的廣播節目執筆,并活躍于廣播節目的解說活動中。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