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蜀學(第14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363031
- 條形碼:9787564363031 ; 978-7-5643-630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蜀學(第14輯) 內容簡介
《蜀學》是由西華大學,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蜀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反映四川地區社會科學發展的學術論文集,每年二輯,本書為《蜀學》第十四輯,是2018年度的首輯,全書為繁體橫排出版。其內容豐富,包括關于蜀學理論、蜀學思想、蜀學史、蜀中學者以及蜀學文獻等方面的研究,涵蓋了對四川蜀地歷史文化發展的溯源,對蜀中學術及人物的評價及研討,對不同歷史時期蜀中代表學人及其學術特色的探討以及對蜀地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歷程的總結等,反映了四川學術發展的大體趨向,具有一定的學術及參考價值,對推動地方文化發展與繼承具有重要作用。
蜀學(第14輯) 目錄
灌縣“蜀學”傳承概述
揚雄《琴清英》的樂府學價值
揚雄儒家文論觀的特質
一一以《法言》為中心
王褒對《文心雕龍》成書的貢獻
東坡精神的當代詮釋
宋代蜀中著名理學家傅耆考述
宋詩僧北硐居簡故廬考
南宋秦九韶《數書九章》在世界數學史上地位芻議
名儒重臣周洪謨之研究
漁樵煙雲說楊慎
李調元與趙翼的交往及互評考論
“絲綢之路之父”李希霍芬筆下的晚清四川述論
蜀中近代六大集聯家與其專著
近代貴州士人周詢及其對巴蜀文化的認識述略
劉咸忻哲學與道家思想研究綜述
中共早期革命家孫炳文生平事跡及其思想探微
伍彝章與《蓬安縣志稿》
《中國文學流變史》作者鄭賓于生平餘論
記者和作家身份的融合
一一以《楚良》為例探析蔣興強底層寫作特色
蜀學堂史料四則
稿 約
蜀學(第14輯) 節選
正因為揚雄之前已有了樂府詩,故而揚雄纔著眼於批評的角度,在《琴清英》中對一些“琴類樂府”進行了批評。《琴清英》中的這些樂府詩批評,就於批評的類型言,主要是屬於“題解類批評”,即主要是藉其“本事”所進行的批評。在上引《琴清英》的五條佚文中,除**條為對“琴事”的述寫外,其餘四條全屬“題解類批評”。一般而言,樂府詩“題解類批評”的著眼點,主要為“四本”,即對樂府詩“本題”“本事”“本義”“本文”的稽考與勾勒,而“本事”則又為其重點所在。如佚文第二條所寫,雖為“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其實所介紹的是《子安操》的“本事”(蔡邕《琴操》之“尹吉甫之子伯奇”云云,則為《履霜操》的“本事”L第三條佚文的內容,儘管與蔡邕《琴操》之“齊獨沐子所作”有別,但其所箋所釋,實則為“《雉朝飛操》”的“本事”。第四條佚文亦屬如此,即對“援琴而鼓”之所“鼓”這一樂府詩“本事”的交待。雖然此條佚文自始至終並未出現該樂府詩的題目,但從“援琴而鼓”四字則略可窺知,衹是揚雄在此省略了所“鼓”之辭(“本文”)而已。第五條之述寫,與第二至第四條均有所不同,即其既對《偕隱歌》(此為《古詩歸》所擬之題,詳上)之“本事”作了簡要交待,又於《偕隱歌》的“本文”進行了引錄,因之,這一“題解類批評”,乃屬於融“本事”與“本文”於一體者,也就不言而喻。這一實況所表明的是,揚雄之於《琴清英》中對“前樂府”的“題解類批評”,其形式乃是相當豐富的。 在樂府詩批評史上,商周時期的一些樂官(或者與“樂”關係密切者)雖然曾對本時期的樂府詩進行了程度不同之批評,但其批評方式或者說批評類型,主要為“整理類批評”與“選擇類批評”。以前者言,如《國語.魯語下》之所載,即為其例。其云:“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以《那》為首。”‘正考父為宋國大夫,是孔子的七世祖,其既曾“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自然也就是一位“前樂府”的批評者了,但從類型的角度審視,其之“校商之名頌十二篇”者,則為典型的“整理類批評”。“選擇類批評”之於先秦,著名的“孑L子刪詩”說,便是這方面的一條顯例,其樂府學價值之不容忽視,也就甚為清楚。要而言之,《琴清英》的樂府翠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對“前樂府”的高度重視。據《漢書》卷八十七下《揚雄傳下》所載,揚雄生於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3年),其時距漢武帝“乃立樂府”已有約百年左右,即“乃立樂府”後的各種各類樂府詩,斯時其數量、品類既多,在社會上流傳亦甚久(具體參見沈約《宋書。樂志》),但揚雄於《琴清英》中卻以先秦“琴類樂府”進行批評的舉措,充分反映了其對於“前樂府”的高度重視。揚雄的樂府認識觀,即因此而得以突顯。從樂府詩批評的角度審視,揚雄此舉,不僅使《琴清英》成為樂府詩批評史上的**書,而且也使得其本人成為漢代重梘“前樂府”的**人,其樂府學意義之大,自是不可低估的 其二是開樂府詩“題解類批評”之先河.如土:所述,漢以前的樂府詩批評,如夏、商、周時期的樂府詩批評,雖然具有…定的成就與特點,但其批評的類型,主要是“整理類批評”與“選擇類批評”。而《琴清英》之於《雉朝飛操》等“前樂府”的批評,則以“題解類批評”(佚文**條除外)而為,且既有“單一式”的“本事”批評,又有融“本事”與“本文”於一體的“二元式”批評,這是頗值注意的。“題解類批評”因重在對樂府詩的“本題”“本事”“本義”“本文”予以箋解或勾勒,而成為正確理解與把握樂府詩“原旨”*關鍵的一種手段,所以,大凡研究樂府詩者,都在“題解”上下功夫,且以“四本”為其主要的箋解對象。在樂府詩批評史上,揚雄則為著眼於“題解”的角度進行樂府詩批評的首創者。這是一種新型的批評樣式,其之問世,既豐富了樂府詩批評的類型,又拓展了其批評的組織結構體系,因而對樂府詩的批評從初始階段走向成熟,乃是具有極大的助推作用的。 其三是對後世樂府詩批評的影響。樂府詩批評自揚雄《琴清英》始,即發展迅速,蔚為壯觀,僅以漢代言,即有司馬遷、班固、蔡邕等人,且各具成就與特點。司馬遷《史記》所涉及的樂府詩批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為著眼於“整理類批評”,引錄與保存了不少樂府詩;二為對“前樂府”的重視,這從《吳太伯世家**》《樂書第二》《孔子世家第十七》等所涉皆為“前樂府”者,即可準確獲知;三即從功能的角度論述了“前樂府”的價值所在,對此,《樂書第二》顯得尤為突出。班固《漢書》之於樂府詩的批評,主要為《禮樂志第二》《藝文志第十》與《百官公卿表第七上》,這二“志”一“表”,除首次對樂府詩進行了定義外,還重點記載了先秦樂府機構的設置,全文引錄了《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等“前樂府”,開創了樂府詩“整理類批評”的新格局。 ……
蜀學(第14輯) 作者簡介
西華大學是由原四川工業學院和原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是四川省屬重點多科性大學。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于1952年設立,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正廳級事業單位,主要職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