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27486
- 條形碼:9787520127486 ; 978-7-5201-274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 本書特色
《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溫斯羅普杰斐遜和林肯的慈善觀念)》是一部艱深的神學作品,又是一部估屈聱牙的政治哲學作品。在本書中,作者馬秀·S.胡蘭德將神學與政治哲學糅合一處,系統性地反思了西方的政治邏輯,提出了與現有主流觀點不同的解釋框架,并解釋了在理性主義下,人何以共存的問題。
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 內容簡介
基督徒之愛或慈善的觀念是約翰?溫斯羅普、托馬斯?杰斐遜和阿伯拉罕?林肯的政治思想的強大基礎,而他們都是美國民主制度形成關鍵奠基時刻的。作者解釋了他們是如何理解和使用慈善的,揭示出使這種觀念成為一種政治理想的可能與問題所在。本書首先分析了美國早期的文獻和溫斯羅普有影響力的講話,以展示出清教神學,也即那位馬薩諸塞殖民地總督(正是他很早將美國視為一座“山巔之城”)所憑借而聞名遐邇的學說,是如何在早期共和國里激起人們的自治,以及共同體內的關愛觀念,而且即便是其中嚴厲的層面,也都使得像杰斐遜的啟蒙信念這樣的東西在自由民主制中變成了一種可喜的進步。之后,作者通過比較杰斐遜之前寫的《獨立宣言》草稿和他的《靠前次就職演講》,證明了一定的慈善觀念是現代政治自由的必要補充。
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 目錄
譯 序
致 謝
序 言 “愛的紐帶”——三大奠基時刻
**卷 溫斯羅普和美國的起點
霍桑的建言
**章 基督徒慈善的典范
第二章 山巔的兩座城
第二卷 杰斐遜和建國
1776年——另一份宣言
第三章 自然權利的典范
第四章 “達到幸福圓滿”
第三卷 林肯與美國的再造
從湯姆到亞伯
第五章 “暴君垮臺!理智稱王,萬萬歲!”
第六章 “這個國家,在上帝之下”
第七章 公民慈善的典范
結論:自由的紐帶
后記:論林肯的神話
附錄A:約翰·溫斯羅普“基督徒慈善的典范”演講
附錄B:《獨立宣言》托馬斯·杰斐遜初稿
附錄C:托馬斯·杰斐遜**次就職演講
附錄D:亞伯拉罕·林肯第二次就職演講
參考文獻
索 引
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 節選
《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溫斯羅普杰斐遜和林肯的慈善觀念》: 此外,溫斯羅普還強調靈魂重生的過程是公正的。這是一個嚴格的過程,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溫斯羅普所述,這通常是“漸漸”的,由慈善代替人的自私的自然狀態(第30段)。這一說法,除了強調了這一觀點,即上帝的恩典可以在那些有不同信仰或沒有信仰的人之中很好地做工以外,還有助于化解溫斯羅普的這篇布道辭中至今沒有解決的巨大矛盾。 這個矛盾是:如果溫斯羅普的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即在培育慈善品性的過程中,對理性的論證沒有太多價值,那么為什么他要花這么多精力來精巧地說明原因,捍衛基督徒慈善是這一團契的必要義務呢?[在前四段中,“理性”(reason)這個詞出現了很多次]溫斯羅普在第三部分的*后幾句話中說明了他這么做的理由,即他間接地承認雖然在促進人們皈依上帝,以及保持穩定的道德行為方面,上帝的愛的恩典所能發揮的影響要勝過理性的論證,但是,理性的理解力通常是作為上帝賜予恩典的一項工具而存在的。在第三部分的結尾,溫斯羅普告誡他的聽眾,“對這種(關于慈善的)真理的完全、恰當的認知”(在這里,溫斯羅普明顯是在提醒人們注意圣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3章中關于慈善的談話)必須“作用于他們的心靈,通過祈禱、沉思、持續施行^直到基督在他們當中、他們又在基督當中形成,一切一切,憑著這種愛的紐帶,彼此連為一體”(斜體為作者所加)。在這里,溫斯羅普再次提出,重生的過程不是一次性地席卷人們的靈魂的,而是一個相當緩慢的漸進的過程,直到基督在人的里面完全形成,而人活在基督里面為止。因此,人應該不斷沉思、思考、反思——簡單來說,就是人應該運用理性來思考——上帝賜予的關于博愛的真理和知識! ≌且驗檫@一點,以及其他相關原因,甚至是在殖民地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在那*艱難的歲月里,溫斯羅普作為領導,主持建立了影響深遠的公共和私人教育計劃。在他的日記中,他記述了自己在1635年,在波士頓著手創建一家文法學校的經歷,并驕傲地加上了這么一句話:“印第安孩子們可以免費得到教育!逼渌偤芸煲哺k了這樣的學校。也是在同一年,原來的紐敦鎮改名為“劍橋”,以紀念那所著名的英國大學。劍橋大學培養出了一大批波士頓早期領導人物。同時,該鎮將來還將成為一所嚴謹的新學院的所在地,這所學院在成立不久改名為哈佛。溫斯羅普是該學院*早的8名督察之一。到1647年,也差不多是溫斯羅普人生的*后一年,以及他治理馬薩諸塞殖民地的*后一年,殖民地州議會——殖民地主要的立法機構——規定各鎮人口在50人以上的,應聘請1名讀寫教員,如人口在100人以上的,則應創辦文法學校。雖然當時歷史文獻的記錄并不完整,乃至于我們沒法確切地知道詳情,但是,多數專家還是認定,馬薩諸塞的閱讀識字率應為70%~80%。這一比率比現如今的英文識字率還要高得多,而且也不比波士頓如今90010的一般識字率(指不論是不是英文的識字率)低很多(而且,如今的拼寫識字率反而比波士頓早期要低一些)! 〉谌糠纸Y尾的文字和它開頭的部分差不多,談到了“基督降臨之后,憑著他的靈和愛把所有這些部分連綴到他身上,同時將它們彼此連綴起來”,由此便形成了“盡善盡美的紐帶”(第21段)。當這實現后,即第三部分談到的緩慢的再生過程結束后,一個為基督和其慈善原則所灌滿的靈魂就在眾人之中出現,而他能從周圍的“別人身上辨認出自己的形象和相似者,因此唯有像愛自己一樣愛他”(第31段)。在**部分,溫斯羅普解釋情感紐帶會基于下述事實出現,即因為社會經濟差異,“人與人之間就會互有需求”(第4段)。而且,溫斯羅普從未提過他相信可能消除所有的社會差異。重要的差異依舊會保留下來,因此精神和身體上的重大需求也會因此存留,并出于個人功利的目的——世俗的和天國的——而拖著人們相互靠攏。但是,在第三部分,他卻再次以更為激烈的語氣討論了**部分已然顯明的內容,并認為只靠差異和效用,不足以激發人們純真的愛、關切,并構成團契。事實上,只靠差異,還會嚴重地損害愛,造成“不滿”。 ……
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 作者簡介
馬秀·S.胡蘭德(Matthews S.Holland),1966年生,曾在杜克大學從事美國政治思想研究,并于2000年獲得該校政治科學博士。2007年,他根據自己的論文修改并出版了《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一書。2009年春季,他被任命為猶他谷州立大學(UVU)第6任校長。在加入猶他谷州立大學前,曾在普若佛(Provo)的楊百翰大學(BYU)政治科學系任副教授。美國政治科學協會會員、美國歷史學聯合會會員,同時加入多個委員會,包括猶他州新聞編輯咨詢委員會、猶他州技術咨詢委員會、鹽湖議事會等。2017年,宣布卸任猶他谷州立大學校長職務,成為耶穌后世圣徒教會(LDS Church)傳教團主席! ●益v,慈善研究者,嘗求學于清華,后謀事于廣州。性任俠,好讀書,自在為學,然又謹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以“南山”為居,故自號“南山老人”。撰文章十余篇,專著五六本,又有譯著三兩本,如此而已。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