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雙擎凌煙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48276
- 條形碼:9787547048276 ; 978-7-5470-482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雙擎凌煙閣 本書特色
歷史事件,是歷史科學的基本范疇,也是記錄歷史的基本路線或闡述歷史的基本框架。而所有的歷史事件,都是當時的有關歷史人物演繹的。所以,歷史是記載或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科學。孟軍著的《雙擎凌煙閣》講述了安史之亂是唐朝中期重要的歷史事件,從大唐中興的歷史角度看,郭子儀、李光弼,無疑是這一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
雙擎凌煙閣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的是安史之亂過程中,郭子儀、李光弼如何保江山的人物傳記。技術路線是:以史為綱,客觀敘述、適度描寫,略有演繹,少有置評。
雙擎凌煙閣 目錄
目錄
**章〖WB〗 雙星於辰,不約而同
立志從軍,金榜題名
積功邊關,樹立威信
修學好古,少年得志
貴人相助,影響一生
拙于謀己,命運弄人
第二章 雙梟於夜,背道而馳
因禍得福,三十而立
故技重演,禍福相依
極盡所能,得隴望蜀
心懷鬼胎,狡詐出道
愛屋及烏,卿貴在后
第三章 雙相於朝,擅權禍國
項莊舞劍,誅逐貴臣
固權保位,養虎遺患
逼虎出籠,如虎傅翼
幸災樂禍,國忠不國
第四章 雙皇於野,江山為大
調兵遣將,積極應對
陣前斬將,兵家大忌
致命一擊,潼關痛失
幸蜀於野,兵諫誅楊
天啟太子,可奉宗廟
靈武繼位,冀望良將
第五章 朔方庶幾,橫刀立馬
打通井陘,郭子儀橫刀云中
舉薦良將,郭子儀分憂朝廷
退敵九門,李光弼智守常山
屢戰屢勝,郭李再一次聯手
第六章 信任博弈,郭李忠義
西赴靈武,郭李虛職以待
陳濤兵敗,子儀綏靖邊關
樹立軍威,光弼怒殺御史
不懼強敵,光弼牛刀小試
以守為攻,光弼詐降破敵
第七章 知難而進,光復兩京
鳳翔危機,郭子儀圍魏救趙
收復兩京,唐王朝由卿再造
第八章 上有戒心,兵柄易手
大勢所趨,史思明降唐歸順
光弼獻策,史思明易幟復反
肅宗多疑,大戰豈軍中無帥
鄴城兵敗,郭子儀引咎辭帥
第九章 三軍易帥,攻守河陽
樂見子儀之寬,憚忌光弼之嚴
思明蓄銳南下,光弼避其鋒芒
攻守河陽一載,燕軍元氣大傷
第十章 宦官弄權,兵敗邙山
乘勝追擊,李光弼力拔懷州
重蹈覆轍,李光弼上表自貶
思明氣短,李光弼忍辱負重
第十一章 積弊兵變,內憂甚患
危難之際,郭子儀重新掌兵權
多事之秋,肅宗病榻顧命子儀
不辱使命,郭子儀知代宗艱難
第十二章 吐蕃做大,長安又陷
邊關告急,郭子儀又危難受命
無人勤王,唯郭子儀獨挑大梁
運籌帷幄,郭子儀再光復長安
第十三章 亂象叢生,將星隕落
眾將猜忌,懷恩上表訴冤屈
圣上擔憂,顏真卿推薦子儀
圣心難為,李光弼將星隕落
第十四章 內憂外患,靜邊衛國
引狼入寇,郭子儀再戰懷恩
卷土重來,郭子儀三戰懷恩
憂國憂民,郭子儀始平割據
第十五章 智者無惑,仁者無敵
老當益壯,郭子儀初心不改
立德修身,郭子儀功成身退
謹言慎行,郭子儀忠孝齊家
忠恕待人,郭子儀朝野不忌
第十六章 圖形凌煙,蓋棺定論
附錄1:《汾陽王夫人王氏碑記》
附錄2:《贈太保臨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銘》
后記
雙擎凌煙閣 節選
一、立志從軍,金榜題名 郭子儀出生的年代(公元697年)是唐則天后神功元年,也是武則天晚年時期。這一時期邊患堪憂,契丹、突厥等北方民族時有來犯。宰相狄仁杰曾上疏武皇:“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東拒滄海,西阻流沙,北橫大漠,南阻五嶺,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資治通鑒》卷二百零六)因此,自隋朝開科舉先河以來,至武則天又開武舉先河,目的就是提醒人們忘戰必危。所以,戍邊立功,達官晉爵,是將士乃至有為青年的必由之路。 郭子儀的少年時代,是隨著父親郭敬之在天南地北的軍旅生涯中度過的。郭子儀的祖上曾是隋朝“關隴集團”成員,父親郭敬之,曾先后任吉(今江西吉安市)、渭(今甘肅隴西縣)、壽(今安徽壽縣)、綏(今陜西綏德縣)、泗(今江蘇泗縣)五州刺史。可以說郭敬之任職所涉及的地域面積都非常廣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幾乎遍及唐朝各地。成年以前,郭子儀一直跟隨父親生活。唐朝官員遷徙赴任,交通工具主要是車馬船舶,這樣遠距離的大范圍的遷徙任職,有利于開闊人的眼界,而且所經各地的氣候、地貌、風俗差別很大,這些閱歷,都對郭子儀的成長給予了豐富的營養。《郭家廟碑》中描寫到,說郭敬之,自幼仁愛,長成有德,風度閑雅,平生不做違背禮法之事;故玄宗皇上詔曰:“故中大夫壽州刺史郭敬之,果君子之行,毓達人之德。才光文武,政美中和。”父親的這些好品德,對郭子儀的成長和爾后的擔當,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坊間傳說之一:郭子儀八歲時在軍營就能揮舞大刀,天賦神力,將士驚愕。郭敬之甚是欣喜,遂因勢利導,言傳身教,不僅授武功,敦促其讀《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等圣賢之書,而且每遷一地任職,無不請賢達能人輔之。 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春季,中書省頒詔文武恩科開考,及冠之年的郭子儀在父親的鼓勵下報名應試。根據(《新唐書》選舉志)要求,考試科目包括:長垛(步射)、馬射、馬槍、翹關(舉重)、應對等五項,凡及格者算及第,再經兵部三銓,*后由吏部、兵部加蓋(告身)治印,優勝者還需上殿殿試,面謝圣恩。幾天應試下來,郭子儀不負父望,力冠群雄,奪魁登科。 坊間傳說之二:玄宗皇上是在大明宮的紫宸殿殿試郭子儀等武進士的。當時在場的還有知內侍省事、宦官高力士,宰相姚崇,輔國大將軍王毛仲,以及中書省、吏部、兵部等有關主考官員。由于事先閱過郭子儀的“武論”,玄宗皇上依據邊關外憂的現實思考,沒有就郭子儀的“武論”殿試,而是題外問武略: “北夷邊患,由來已久,拒之何策?” “攻防兼備,耀武揚威;和睦相處,不戰屈人。”郭子儀成竹在胸。 玄宗皇上聞之頻頻頷首,心想眼前這個弱冠英武少年,假以時日,乃將帥之才! 坊間傳說之三:根據(《新唐書》選舉志)要求,“中第亦以飲酒禮,送兵部其選用之。”適時,艷陽高照,春風得意,鳴鑼開道,武狀元郭子儀,身裹鎧甲,披紅戴花,駿馬高騎,與眾及第進士,出含光門,入外郭城,游東西兩市,過一百零九坊,百姓夾道迎送,少女梅枝灑酒,甚是歡喜熱鬧。然而,梅枝動春心,少女慕英雄。在眾多少女中,有一位碧玉年華的少女,名曰王韞玉,其高祖曾是唐開國功臣,官拜左武衛大將軍。父親王守一,為當今圣上哥哥寧王府上的幕僚。她目迎望送著“少而美秀,長而魁偉,英姿質直,天然孝悌,寬仁無比,騎射絕倫”的郭子儀(選自《郭家廟碑》),一見鐘情,芳心所屬,終結連理,夫唱婦隨。《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有云:“鵲巢配德,合好之義深;象服建封,寵光之至極。況動循法度,躬事頻繁,揭四德而表儀高門,秉一心而輔佐君子,則有夫人王氏,有唐元輔汾陽王之伉儷。”
雙擎凌煙閣 作者簡介
孟軍,筆名子夫,原中石化教授級高工,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曾擔任中石化企業宣傳部部長,企業文化處處長,中國礦業大學MBA客座教授、評審專家。曾與人合作和獨立出版《經典作家論道德》《行為科學在企業中的運用100例》《青年行為與修養探微》《煤炭企業 道德簡明讀本》《第一桶金的故事》《中國石化企業的3B管理》《花開花落》等著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