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規劃教材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李繼燦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253129
- 條形碼:9787302253129 ; 978-7-302-2531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規劃教材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李繼燦 本書特色
本書在參照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近些年來我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和實踐的基本經驗,跟進計算機硬件技術的*發展,確保教材的先進性與易學性。本書凝聚了作者多年來從事計算機硬件教學與教材同步改革 的新成果,經過精細加工而成,其主要特色如下: (1)定位準確,內容先進。根據多年來對國內外計算機硬件技術及其相關教材發展演變的動態跟蹤與改革趨勢分析,對教材編寫模式與內容做了改進,不僅適應于計算機硬件教學與科研的需要,也體現了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教材改革方向。 (2) 結構嚴謹,特色突出。結構符合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同時兼顧硬件技術的*發展;反映了8086- Pentium系列微處理器結構、編程及接口的主流模式,將16位與32位和*的Pentium 4系列及硬件技術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 (3)條理分明,實用性強。本書保持了“以16位機為基礎,追蹤32位和64位主流系列高性能微型計算機的技術發展方向”這一基本特色,抓住計算機硬件關鍵技術發展的主線,使教材做到全局優化,基礎扎實,更新迅速,實用性強。 (4)選材精練,篇幅適中。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文字流暢,深入淺出,有利于教師將微機硬件知識的精華在有限時間里教給學生。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深入淺出,條理分明,實用性強,選材精細,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成人教育的培訓教材與科技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規劃教材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李繼燦 內容簡介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以Intel微處理器系列(從8086到Pentium 4)為背景,追蹤高性能微型計算機的技術發展方向,抓住關鍵技術,全面、系統而又深入地介紹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重點討論微機系統組成、工作過程與運算基礎,微處理器系統結構與技術(流水線及超流水線技術、指令預取技術、超標量技術、動態分支轉移預測技術),指令系統與擴展指令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基礎,存儲系統(存儲管理技術、虛擬存儲技術以及Cache技術),浮點部件及其流水線技術,總線技術,主板(基本結構、芯片組、主板上的插座、插槽與外部接口和BIOS) ,輸入輸出控制技術,接口技術(并行接口、串行接口),數模與模數轉換,常用外部設備。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深入淺出,條理分明,實用性強,選材精細,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成.人教育的培訓教材與科技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規劃教材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李繼燦 目錄
1.1 微機硬件技術的發展
1.2 微機系統的組成
1.2.1 硬件系統
1.2.2 軟件系統
1.3 微機硬件系統結構
1.4 微處理器結構模型的組成
1.5 存儲器的組成與讀寫操作
1.6 微機的工作過程
1.7 微機的運算基礎
1.7.1 進位記數制
1.7.2 各種進位數制之間的轉換
1.7.3 二進制編碼
1.7.4 二進制數的運算
1.7.5 二進制數的邏輯運算
1.8 數的定點與浮點表示
1.9 帶符號數的表示法
1.9.1 機器數與真值
1.9.2 機器數的種類和表示方法
1.9.3 補碼的加減法運算
1.9.4 溢出及其判斷方法
習題
第2章 微處理器系統結構與技術
2.1 CISC與RISC技術
2.1.1 CISC
2.1.2 RISC
2.2 典型的16位微處理器的系統結構
2.2.1 8086/8088CPU的內部組成結構
2.2.2 8086/8088CPU的寄存器結構
2.2.3 8086/8088總線周期的概念
2.2.4 8086/8088的引腳信號和功能
2.3 8086/8088系統的*小/*大工作方式
2.3.1 *小方式
2.3.2 *大方式
2.4 8086/8088的存儲器與I/O組織
2.4.1 存儲器組織
2.4.2 存儲器的分段
2.4.3 實際地址和邏輯地址
2.4.4 堆棧
2.4.5 "段加偏移"尋址機制允許重定位
2.4.6 I/O組織
2.5 80x86微處理器
2.5.1 80286微處理器
2.5.2 80386微處理器
2.5.3 80486微處理器
2.6 Pentium微處理器
2.7 Pentium系列及相關技術的發展
2.7.1 PentiumII微處理器(PII或奔騰II)
2.7.2 PentiumIII(PIII或奔騰III)
2.7.3 Pentium4微處理器
2.7.4 Pentium4系列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2.8 多處理器計算機系統概述
2.8.1 多處理器系統的基本概念
2.8.2 多處理器系統的特點
2.8.3 多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2.9 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應用與發展
2.9.1 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概述
2.9.2 嵌入式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
2.9.3 自主計算的MPP體系結構
2.9.4 自然計算的MPP體系結構
習題
第3章 微處理器的指令系統
3.1 8086/8088的尋址方式
3.1.1 數據尋址方式
3.1.2 程序存儲器尋址方式
3.1.3 堆棧存儲器尋址方式
3.1.4 其他尋址方式
3.2 數據傳送類指令
3.2.1 通用數據傳送指令
3.2.2 目標地址傳送指令
3.2.3 標志位傳送指令
3.2.4 I/O數據傳送指令
3.3 算術運算類指令
3.3.1 加法指令
3.3.2 減法指令
3.3.3 乘法指令
3.3.4 除法指令
3.3.5 十進制調整指令
3.4 邏輯運算和移位循環類指令
3.5 串操作類指令
3.6 程序控制指令
3.6.1 無條件轉移指令
3.6.2 條件轉移指令
3.6.3 循環控制指令
3.6.4 中斷指令
3.7 處理器控制類指令
3.8 CPU指令集
習題
第4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4.1 程序設計語言概述
4.2 8086/8088匯編源程序
4.2.1 8086/8088匯編源程序實例
4.2.2 8086/8088匯編語言語句的類型及格式
4.3 8086/8088匯編語言的數據項與表達式
4.3.1 常量
4.3.2 變量
4.3.3 標號
4.3.4 表達式和運算符
4.4 8086/8088匯編語言的偽指令
4.4.1 數據定義偽指令
4.4.2 符號定義偽指令
4.4.3 段定義偽指令
4.4.4 過程定義偽指令
4.5 8086/8088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基本方法
4.5.1 順序結構程序
4.5.2 分支結構程序
4.5.3 循環結構程序
4.5.4 DOS中斷調用
習題
第5章 存儲器系統
5.1 存儲器的分類與組成
5.1.1 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
5.1.2 半導體存儲器的組成
5.2 隨機存取存儲器
5.2.1 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5.2.2 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5.3 只讀存儲器
5.3.1 只讀存儲器存儲信息的原理和組成
5.3.2 只讀存儲器的分類
5.3.3 常用ROM芯片舉例
5.4 存儲器的擴充及其與CPU的連接
5.4.1 存儲器的擴充
5.4.2 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5.5 內存條技術的發展
5.6 外部存儲器
5.6.1 硬盤
5.6.2 光盤驅動器
5.7 存儲器系統的分層結構
5.8 存儲管理概述
5.8.1 虛擬存儲管理
5.8.2 高速緩存Cache技術
習題
第6章 浮點部件
6.1 80x86微處理器的浮點部件概述
6.1.1 iAPx86/88系統中的協處理器
6.1.2 80386/80486系統中的浮點部件
6.2 Pentium微處理器的浮點部件
6.3 Pentium流水線的分級結構及其操作
習題
第7章 微機總線應用技術
7.1 微機總線技術概述
7.2 總線分類
7.3 幾種常用的擴展總線
7.3.1 PC總線
7.3.2 ISA/EISA總線
7.3.3 PCI局部總線
7.3.4 AGP
7.3.5 PCI-X
7.3.6 PCIExpress總線
7.3.7 HyperTransport總線
7.4 微機總線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習題
第8章 微型計算機的主板及其I/O接口
8.1 主板概述
8.2 主板的基本結構
8.3 主板的多功能外圍芯片組
8.3.1 主板芯片組概述
8.3.2 主流芯片組簡介
8.4 主板設計中的一些技術特點
8.5 主板上的插座、插槽與外部接口
8.5.1 CPU插座
8.5.2 總線擴展槽
8.5.3 內存條插槽
8.5.4 主板的I/O接口
8.6 主板的BIOS與CMOS
8.6.1 主板的BIOS
8.6.2 主板的CMOS
習題
第9章 輸入輸出控制技術
9.1 輸入輸出接口概述
9.2 CPU與外設之間數據傳送的方式
9.2.1 程序傳送
9.2.2 中斷傳送
9.2.3 直接存儲器存取傳送
9.3 中斷技術
9.3.1 中斷概述
9.3.2 單個中斷源的中斷
9.3.3 向量中斷
9.3.4 中斷優先權
9.4 8086/8088的中斷系統和中斷處理
9.4.1 8086/8088的中斷系統
9.4.2 8086/8088CPU的中斷處理過程
9.4.3 可屏蔽中斷的過程
9.4.4 中斷響應時序
9.5 可編程中斷控制器8259A
9.5.1 8259A的引腳與功能結構
9.5.2 8259A內部結構框圖和中斷工作過程
9.5.3 8259A的控制字格式
9.5.4 8259A應用舉例
9.6 計數/定時控制技術
9.6.1 8253-5的引腳與功能結構
9.6.2 8253-5的內部結構和尋址方式
9.6.3 8253-5的6種工作方式及時序關系
9.6.4 8253應用舉例
習題
第10章 接口技術
10.1 接口的分類及功能
10.2 并行接口
10.2.1 8255A芯片引腳定義與功能
10.2.2 8255A尋址方式
10.2.3 8255A的控制字
10.2.4 8255A的3種工作方式
10.2.5 時序關系
10.2.6 8255A應用舉例
10.3 串行接口
10.3.1 串行通信基礎
10.3.2 8250芯片引腳定義與功能
10.3.3 8250芯片的內部結構和尋址方式
10.3.4 8250內部控制狀態寄存器的功能及其工作過程
10.3.5 8250通信編程
習題
第11章 數/模與模/數轉換
11.1 DAC0832數/模轉換器
11.2 ADC0809模/數轉換器
習題
第12章 多媒體外部設備及接口卡
12.1 輸入設備
12.1.1 字符輸入設備——鍵盤
12.1.2 圖形輸入設備
12.1.3 圖像輸入設備
12.1.4 智能輸入裝置
12.2 圖形/圖像輸出設備
12.2.1 顯示器
12.2.2 打印機
12.3 輸入輸出復合設備
12.3.1 傳真機
12.3.2 多功能一體機
12.4 顯卡
12.4.1 顯卡的分類
12.4.2 顯卡內部結構
12.4.3 顯卡的性能參數
12.5 聲卡
習題
附錄
部分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