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老子《道德經》釋解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15184
- 條形碼:9787010115184 ; 978-7-01-01151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子《道德經》釋解 內容簡介
《道德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 独献俞尳狻穼v史上不同時期的注本進行了綜合性研究,在歷代學者豐富的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對《道德經》一書做了逐章、逐段、逐句、逐字的細微考據和反復斟酌,對其基本的思想和內容進行了新的拓展性研究。其中,原文部分,旨在于為讀者提供更可靠的文本;注釋部分,旨在于為讀者掃除閱讀障礙;今譯部分,旨在于為讀者提供理解原文的參照;分段解讀,旨在于為讀者提供層次清晰的導讀線索;闡述部分,旨在于對老子《道德經》各章的主旨進行準確的概括,對每章的基本內容進行深入的解讀和闡述,對一些學界有爭議的問題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老子釋解》作者對老子幽深的智慧有著敏感的領略和體悟,對老子精湛的語言有著幽深的洞察和品味,對老子博大的精神有著獨到的分析和見解,獻給讀者的是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熔哲理、詩情、玄言于一體的著作。
老子《道德經》釋解 目錄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老子《道德經》釋解 節選
《老子釋解》: 老子對水的感悟,是從“道法自然”的總原則出發的,因此他對水的品質的贊美,也主要是從道德的意義上展開。老子是一個學識淵博、善于觀察而且注重聯系實際的人,他尤擅長以山水等自然現象作為深入觀察的對象,對眼前的疾風、驟雨、江河的漲落、樹木的榮枯等現象,都做過細致的觀察,并進而進行深入的思考,從“道”的立場上,對它們所揭示出的道理作出判斷。 在各種自然現象中,老子對水感觸頗深,也受到水的啟發,認為水德是*近于道的。理想中的“圣人”之所以是道的體現者,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水類似。關于水德近于道,王夫之解釋說:“五行之體,水為*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后,而常德眾之先!庇纱丝梢姡粻幒蜔o私就是水的*顯著特性。水滋潤萬物而無取于萬物,而且甘心停留在*低洼的地方。在后面的七個并列排比句中,都是有關水德的寫狀,這些也正是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因此,為人處世的關鍵是要做“不爭”。你不去與人爭利,所以別人也不會對你有什么怨恨。 在中國古代,“水”很早就被賦予了各種象征意義,如《戰國策·西周策》中有“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其中的“水”,就被賦予了促使華夏統一的人文精神;而《管子·水地篇》則將“水”比作“萬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把“水”與當時春秋七國的人民的習性相聯系,如“齊之水道躁而復,故其民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賊;越之水濁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 在有些典籍中“水”還被賦予了道德意義,如《荀子·宥坐篇》講到孔子觀水的眼界:“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洗洗乎不掘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其萬折也必東,似志。”于是就有了“水德”的說法。而老子則從水中引申出“水德”,賦予水以極高的境界。蘇轍《老子解》說:“水無所不利(萬物);(水)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地也;(水)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淵也;(水)挹而不竭施不求報,善仁也;(水)圓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信也;(水)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也;(水)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能也;(水)不舍晝夜盈科后進,善時也!痹谶@里,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有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這里涉及德、義、道、勇、法、正、志等道德范疇。這其中的觀點與老子既有一些相似之處,也有明顯的不同! ∫运疄榈赖碌膮⒄,那么人就必須具備像水一樣的德行。但在現實中人要完全達到水那樣的德性并非容易,即使是圣賢堯舜、孔孟也都無法做到那么完美。所以老子是從“道”的無為不爭出發,強調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認為只要能做到這一步,也可算是得道之人,即所謂的“幾于道”。 “水”潤萬物而不爭,與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有同工異曲之妙。但是,要求人像“水”一樣,避高趨下,往低處流,卻有!叭送咛幾,水往低處流”的日常道理。然而,這恰恰是老子對日常思維習慣的超越,在老子看來,水向低處流不一定是壞事,人往高處走也不一定是好事。對此近代曾國藩深有體會,他在給兄弟的信中講道:“至阿兄忝竊高位,又竊虛名,時時有顛墜之虞。吾通閱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權勢,能保全善終者極少!保ā都視吠卧炅露铡吨裸涞芗镜堋罚榱朔乐剐值軓母咛庮崏嫞鴩谛胖羞提醒道:“此后總從波平浪靜處安身,莫從掀天揭地處著想。吾亦不甘為庸庸者,近來閱歷萬變,一味向平實處用功。非委靡也,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也!保ā都視吠瘟暾露眨h代張良,在權勢顯赫之時自求封于“留侯”而隱退,這就是效仿老子的“居善地”、“處眾人之所惡”的道理。 ……
老子《道德經》釋解 作者簡介
王凱,哲學博士,青島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國際美學學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山東省古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青島市美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西方哲學、中國美學和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曾在《人民日報》、《武漢大學學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代表性學術專著:《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2008年再版,獲第二十二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二十一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逍遙游——莊子美學的現代闡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8年韓國成均館大學出版部韓文翻譯出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先秦道家詩性精神研究”;主持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道家與海德格爾的詩性智慧研究”,參與國家、教育部以及省市科研項目多項。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