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機插稻推廣應用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7192
- 條形碼:9787511637192 ; 978-7-5116-371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機插稻推廣應用技術 內容簡介
該書詳細介紹水稻機插稻的發展、應用效果、推廣過程和高效栽培管理技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適合作為農技推廣人員的技術指導用書和插秧機手以及廣大農戶的參考書。該書對促進農業發展、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機插稻推廣應用技術 目錄
**章機插稻技術概述()
**節新一輪機插稻技術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高性能插秧機的工作原理及技術特點()
一、插秧機的工作原理和分類()
二、插秧機的主要技術特點()
第三節高性能插秧機對作業條件的要求()
第四節機插水稻的栽培管理特點()
第二章機插稻育秧技術()
**節機插秧苗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育秧準備()
一、床土準備()
二、秧田準備()
三、秧盤或有孔地膜()
四、其他材料()
五、種子準備()
第三節雙膜育秧技術()
一、操作流程()
二、精量播種()
第四節軟盤育秧技術()
一、軟盤育秧及工藝流程()
二、精細播種()
第五節工廠化育秧技術()
一、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主要技術內容()
二、水稻工廠化育秧關鍵技術問題處理()
三、推廣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四、效益與預期效果分析()
第六節苗期管理()
一、高溫高濕促齊苗()
二、及時煉苗()
三、科學管水()
四、用好“斷奶肥”()
五、防病治蟲()
六、輔助措施()
七、苗期倒春寒的應對措施()
第七節栽前準備()
一、看苗施好送嫁肥()
二、適時控水煉苗()
三、堅持帶藥移栽()
四、正確起運移栽()
第三章機插稻栽前耕整技術()
**節機插稻耕整地機械化技術()
一、工藝路線()
二、耕整地質量要求()
三、耕整方法()
第四章插秧機工作原理及主要構造()
**節常用水稻插秧機工作原理()
一、插秧機的工作原理和分類()
二、插秧機的主要技術特點()
三、高性能插秧機對作業條件的要求()
第二節插秧機的典型結構()
一、插植()
二、液壓仿形()
第五章機插水稻大田管理()
**節基本概念()
一、水稻的生長發育進程()
二、水稻葉的生長()
三、水稻分蘗發生及成穗規律()
四、水稻的需肥、需水特性()
五、水稻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形成()
第二節機插水稻生長發育特點()
一、機插水稻分蘗發生及成穗特點()
二、機插水稻的群體建成及產量構成特點()
三、大田準備()
四、大田秧苗特點()
五、大田管理要點()
第三節機插稻肥水運籌方法()
一、活棵分蘗期()
二、拔節長穗期()
三、開花結實期()
第四節麥秸稈還田后機插稻田間管理()
一、麥秸稈還田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
二、秧苗栽后的管理要點()
第五節病蟲害的防治()
一、蟲害的防治()
二、病害的防治()
三、禁止使用所有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及復配
產品()
第六章水稻機插秧推廣工作注意要點()
一、發展速度不快的原因()
二、水稻3種種植方式比較()
三、機插秧步驟與要求()
四、決定機插秧成敗的關鍵環節()
附件:農業部進一步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實施監管()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機插稻推廣應用技術 節選
**章機插稻技術概述 我國農業以精耕細作著稱于世,水稻生產更顯特色。20世紀中葉以來逐步完善并推廣應用的高產栽培模式已成為我國大部分水稻產區的主要栽培技術體系,特別是近年來各地普遍應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寬行窄株、少本淺栽為主要特點的群體質量栽培與精確定量栽培技術使水稻的增產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并持續多年實現了高產穩產。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是繼品種和栽培技術更新之后,進一步提高水稻勞動生產率的又一次技術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機插秧技術已很成熟,日本、韓國等國家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水稻生產全面實現了機械化插秧。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引進消化并合資開發生產了具有世界先進技術的高性能插秧機,實現了淺栽、寬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在江蘇省范圍內得到了大面積應用,這與水稻群體質量栽培技術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機插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 **節新一輪機插稻技術的基本特點 機械化插秧技術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機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機的操作使用、適宜機插秧苗的培育、配套大田農藝管理措施等內容。我國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機動插秧機*早的國家之一,20世紀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動下,掀起了發展機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當時經濟、技術及社會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限制,水稻栽插機械化始終沒有取得突破。新一輪機插稻技術,在解決了機械技術的基礎上,突出機械與農藝的協調配合,以機械化作業為核心,實現育秧、栽插、田間管理等農藝配套技術的標準化。這與我國歷史上前幾輪推而不廣的機插秧技術相比,有了質的飛躍。 一是機械性能有較大提高。水稻機插稻的核心是技術成熟、性能穩定、質量可靠的機動插秧機。20世紀60—70年代我國率先研制開發的插秧機,是針對大秧齡洗根苗的特點開發生產的,栽插作業時,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傷秧率高,作業性能極不穩定,不能適應水稻栽插“淺、勻、直、穩”的基本技術要求。新型高性能插秧機具有世界先進機械技術,適合我國水稻生產實際,采用了曲柄連桿插秧機構、液壓仿形系統,機械的可靠性、適應性與早期的插秧機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業性能和作業質量完全能滿足現代農藝要求。 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進。歷史上曾經推而不廣的機插秧技術采用的是常規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標準化程度低,費工耗時,植傷嚴重,始終未能擺脫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術模式。近年來示范推廣的新型機插秧技術,采取軟盤或雙膜育秧,中小苗帶土移栽,其顯著特點是播種密度高,床土土層薄,秧塊尺寸標準,秧齡短,易于集約化管理,秧池及肥水利用率高。秧大田比為1(80~100),可大量節約秧田。 第二節高性能插秧機的工作原理及技術特點 一、插秧機的工作原理和分類 目前,國內外較為成熟并普遍使用的插秧機,其工作原理大體相同。發動機分別將動力傳遞給插秧機構和送秧機構,在兩大機構的相互配合下,插秧機構的秧針插入秧塊抓取秧苗,并將其取出下移,當移到設定的插秧深度時,由插秧機構中的插植叉將秧苗從秧針上壓下,完成一個插秧過程。同時,通過浮板和液壓系統,控制行走輪與機體的相對位置和浮板與秧針的相對位置,使得插秧深度基本一致。 插秧機通常按操作方式和插秧速度進行分類。按操作方式可分為步行式插秧機和乘坐式插秧機。按插秧速度可分為普通插秧機和高速插秧機。目前,步行式插秧機均為普通插秧機;乘坐式插秧機有普通插秧機,也有高速插秧機。 二、插秧機的主要技術特點 一是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標可以量化調節。插秧機所插基本苗由每畝(1畝≈667平方米。全書同)所插的穴數(密度)及每穴株數所決定。根據水稻群體質量栽培擴行減苗等要求,插秧機行距固定為30厘米,株距有多擋或無級調整,達到每畝1萬~2萬穴的栽插密度。通過調節橫向移動手柄(多擋或無級)與縱向送秧調節手柄(多擋)來調整所取小秧塊面積(每穴苗數),達到適宜基本苗,同時插深也可以通過手柄方便地精確調節,能充分滿足農藝技術要求。 二是具有液壓仿形系統,提高水田作業穩定性。它可以隨著大田表面及硬底層的起伏,不斷調整機器狀態,保證機器平衡和插深一致。同時隨著土壤表面因整田方式而造成的土質硬軟不同的差異,保持底板一定的接地壓力,避免產生強烈的壅泥排水而影響已插秧苗。 三是機電一體化程度高,操作靈活自如。高性能插秧機具有世界先進機械技術水平,自動化控制和機電一體化程度高,充分保證了機具的可靠性、適應性和操作靈活性。 四是作業效率高,省工節本增效。步行式插秧機的作業效率*高可達4畝/小時,乘坐式高速插秧機7畝/小時。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步行式插秧機的作業效率一般為25畝/小時,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為5畝/小時,遠遠高于人工栽插的效率。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機插稻推廣應用技術 作者簡介
1965年1月出生,南京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中共黨員,2004年晉升高級農藝師,現任江蘇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灌南縣分校校長,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從事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技推廣工作,在農技推廣戰線上默默耕耘34個年頭。近年來認真組織實施江蘇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通過組織農民“集中授課、生產實習、跟蹤指導”三段式方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年培訓農民近萬人,著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創業技能,推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普及,推廣機插稻栽培技術和小麥平衡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實用技術,為全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做出較大貢獻。2014年被江蘇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表彰為“中職辦學先進校長”。2015年被連云港市表彰為“十佳科普工作者”,2017年被連云港市表彰為“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先進工作者”。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