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和合生生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95506
- 條形碼:9787010195506 ; 978-7-01-01955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和合生生論 本書特色
《和合生生論》面臨世界邁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人機互創的大智慧時代,人類共同面對空前的人與自然、社會、人際、心靈、文明的五大沖突,而帶來自然生態、社會人文、倫理道德、精神信仰、價值觀念五大危機。在此五大沖突和危機的境遇下,人類向何處去?人類的命運如何?人類何以生存?需要作出回應。
和合生生論 內容簡介
本書是張立文先生《和合學概論》、《和合哲學論》等一系列“和合”思想成果的延伸,它從歷史與邏輯、中西與古今的沖突融合而和合的視域出發,密切聯系歷史與當代現實,全面系統、鉤深致遠地闡述了和合生生的含義、性質和特色,具有創新性、深刻性、現實性、思辨性。靠前章,生命。緊扣《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的宗旨,講述了中華民族對待生命的態度和智慧,闡發了它對當代人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命運觀、人生觀的意義。第二章,生性。人性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時代、環境、觀念的變化而變化。中華民族自古有許多道德箴言通過現代性的轉換可以提升現代人的道德境界。第三章,生知。中華民族是愛智慧的民族,知識在“活到老,學到老”的過程中,生生不斷,日新、日日新。第四章,生死。盡管儒釋道各家對生死都有不同的觀點,但它們和而不同,在互補融合中見出中華民族的生死智慧。第五章,生態。重點闡釋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民胞物與、天地本吾一體等觀念,認為其給生態文明提供了基本理論支撐。第六章,生活。通過以上各方面的探討,本書把很終落腳點安放在“生活”上,以期能為現代人提供一種形上與形下、肉體與精神圓融無礙的生活模式。
和合生生論 目錄
○訴說
0.1 天下一家
0.2 宇宙主義
0.3 王道世界
0.4 太極陰陽
0.5 霸道主義
0.6 全球戰略
0.7 尋回話語
0.8 落葉歸根
0.9 修煉內功
0.10 道德意蘊
0.11 仁為公心
0.12 正義明道
0.13 致知誠意
0.14 天道地道
0.15 廉潔謹慎
0.16 羞恥自尊
0.17 和合天下
一 生命
1.1 生的閃光
1.2 人文語境
1.3 生生家園
1.4 生之可貴
1.5 生命圣火
1.6 回歸生活
1.7 孔顏之樂
1.8 孔貢之福
1.9 生活方式
1.10 存在形式
1.11 生命哲學
1.12 天命民命
1.13 安身立命
1.14 資始資終
1.15 和合命運
1.16 死生有命
1.17 運氣運會
1.18 幸運之果
1.19 抓住機遇
1.20 運命花朵
1.21 命運之家
1.22 制天命而用
1.23 道法自然
1.24 天志非命
1.25 天人感應
1.26 理氣稟受
1.27 命運遭遇
1.28 必然偶遇
1.29 命運之神
1.30 祭問自己
1.31 命運界說
1.32 生命旅程
二 生性
2.1 化生萬物
2.2 天命之性
2.3 生性品性
2.4 物各有性
2.5 心性門檻
2.6 無情有性
2.7 人性物性
2.8 天性本相
2.9 性各其性
2.10 獸性膨脹
2.11 人物契約
2.12 原形原性
2.13 陰陽融突
2.14 人性向善
2.15 化性起偽
2.16 性分為三
2.17 性善惡混
2.18 中人上下
2.19 佛性清凈
2.20 性善情惡
2.21 天命氣質
2.22 陽明四句教
2.23 人之為人
2.24 四端之心
2.25 毒噬人性
2.26 欲利之心
2.27 凈潔的心
2.28 人心向背
2.29 發揚五常
2.30 智慧之鼎
2.31 誠實守信
2.32 五和化解
2.33 三界唯心
2.34 性攝心情
2.35 人情溫暖
2.36 情的價值
2.37 性體情用
2.38 大本達道
2.39 尊嚴生活
……
三 生知
四 生死
五 生態
六 生活
附錄:生生感言
一 人生思語
二 仁者愛人
三 文化生命
四 以古鑒今
五 智慧之光
六 形上之思
七 夢想之華
八 和合之美
后記
和合生生論 節選
《和合生生論》: 1.6回歸生活 魚兒依水而生,草兒離土而亡,生命有待生活的資源而生存。孟子說:人民沒有水火等維持生命的必需品,就不能生活下去。黃昏叩人家的門來求水火的人,是為救人的生命,沒有不給予的。圣人管治天下,使糧食如同水火那樣多,人民哪有不互相仁愛的呢?①古以水火多,今以水火少;今是人多,古是人少。有限的水火已不堪人多的消費,水缺,火也缺。水火資源的消費卻不顧水火痛缺的呼喊,到了“亢龍有悔”,只有靠“人是會自我創造的和合存在”了,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和而生。 回到生活,關注生活,享受生活。然生活是坎坷殘酷的,是反復無常的,是荊棘載途的。蕭望之為皇帝師傅八年,遭人誣陷,被逼迫自殺。“于是望之仰天嘆日:‘吾嘗備位將相,年六十矣,老人牢獄,茍求生活,不亦鄙乎!”’②害人者知道蕭望之素來高節,不堪屈辱,必然自殺。生活慘苦,生命難存。在屈辱面前求生活,毋寧保持高節情操而自殺。 生活導致貪欲,生活導致腐敗。梁朝臨川靖惠王蕭宏,縱恣不悛,窮奢極欲,府第華麗,擬比帝宮,珍膳盈溢,食之不盡,恣意聚斂,庫室百間,充滿金銀珠寶。“宏性愛錢,百萬一聚,黃膀標之,千萬一庫,懸一紫標,如此三十余間。帝與佗卿屈指計見錢三億余萬,余屋貯布絹絲綿漆蜜紆蠟朱沙黃屑雜貨,但見滿庫,不知多少。帝始知非仗,大悅,謂日:‘阿六,汝生活大可。’方更劇飲,至夜舉燭而還。”①豫章王綜以宏貪吝,作《錢愚論》,以諷宏。錢財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蕭宏雖富可敵國,但像浮云那樣輕飄地流去了,又有誰守得住?1.7孔顏之樂生活在向快樂招手,富貴榮華并不等于生活快樂,失去擁有的自由、歡樂和親情的生活,會帶來更多的壓力、郁悶和痛苦;貧賤衰落也不等于無生活樂趣,心靈在求道、事業、尊德上住腳,卻帶來更多的愉悅、灑脫和逍遙。 孔子大大地贊揚他的學生顏淵。顏淵生活困難,一盒飯,一瓢水,住在破舊的巷子里,別人都禁受不住那窮苦生活帶來的憂愁,顏淵卻不改變他的快樂,顏淵多么賢德啊!他的生活快樂是求道的快樂、精神的快樂,只要獲得求道、精神的快樂,任何窮困都是可以忍受的、不顧的。 朱熹贊美說:“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故夫子再言賢哉回也。”②然所樂何事?孔子沒有說,程頤作了一篇《顏子所好何學論》,以回應這一疑問。他說:“學以至圣人之道也。”③窮困并不能改變顏淵的生活快樂,并非以窮困為樂,而是另有其樂,追求精神的快樂,是*珍貴的,是度越外在環境的。程頤又說:“昔受學于周茂叔,每令尋仲尼顏子樂處。” ……
和合生生論 作者簡介
張立文,1935年生,著名哲學史家和哲學家。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哲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常務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兼學術委員。著有《中國哲學思潮史》(上下卷)、《張立文文集》(共38輯)、《中國哲學范疇發展史(人道篇)》、《中國哲學范疇發展史(天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和合學》、《和合哲學論》、《中國和合文化導論》、《傳統學引論一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多維反思》、《周易帛書今注今譯》、《走向心學之路一一陸象山思想的足跡》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