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雅舍談吃: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00338
- 條形碼:9787559400338 ; 978-7-5594-0033-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雅舍談吃: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本書特色
大師的“吃貨”人生哲學 飲食男女必讀書 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質,而非量。 特別收錄 老樹畫畫 禪意彩插 隨書附贈 限量版“美食手賬”
雅舍談吃: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內容簡介
本書為梁實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精選集。梁實秋自嘲嘴饞,一生中寫下無數談吃的文章,這些文章帶有濃濃的故土情懷,是名家談吃中的經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師梁實秋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道,還有歷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鄉的味道和記憶的味道。
雅舍談吃: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目錄
序
**輯 雅舍談吃
西施舌 /火腿 /醋溜魚 /烤羊肉 /燒鴨 /獅子頭 /兩做魚
熗青蛤 /生炒鱔魚絲 /水晶蝦餅 /湯包 /核桃酪
鐵鍋蛋 /瓦塊魚 /酸梅湯與糖葫蘆 /鍋燒雞
煎餛飩 /核桃腰 /豆汁兒/韭菜簍
蟹 /炸丸子 /佛跳墻 /栗子 /海參 /滿漢細點 /菜包 /糟蒸鴨肝
魚翅 /茄子 /蓮子 /白肉 /干貝 /鮑魚 /咖喱雞 /烙餅 /筍 /黃魚
八寶飯 /薄餅 /爆雙脆 /拌鴨掌 /魚丸 /臘肉 /粥
餃子 /鍋巴 /豆腐 /燒羊肉 /菠菜 /龍須菜 /鴿 /味精
第二輯 談吃拾遺
北平的零食小販 /豆腐干風波 / 圣米舍爾酒廠
粽子節 /吃在美國 /吃 /饞 /吃相 /請客 /廚房 /關于蘋果 /《飲膳正要》
由熊掌說起 /千里莼羹 未下鹽豉
讀《中國吃》 /再談“中國吃” /讀《烹調原理》
酪 /面條 /喝茶 /說酒 /飲酒
狗肉 /飯前祈禱 /圓桌與筷子 /燒餅油條 /“麥當勞”
“窩頭” /炸活魚
雅舍談吃: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節選
序 這談吃的文字,前二十一段刊于《聯合報》副刊,以后各段刊于《中華日報》副刊。隨便談談,既無章法,亦無次序,想到什么就寫什十么,我不是烹調專家,我只是“天橋的把式——凈說不練”。游蹤不廣,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內容自覺十分寒傖。大概天下嘴饞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隨時有人賜教,有一位先生問我:“您為什么對于飲食特有研究?”這一問問得我好生惶恐。我幾曾有過研究?我據實回答說:“只因我連續吃了八十多年,沒間斷。” 人吃,是為了活著;人活著,不是為了吃。所以孟子說“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專恣口腹之欲,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輕視。但是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這個“小”不是絕對不可以談的。只是不要僅僅成為“飲食之人”就好。 《朱子語錄》:“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我的想法異于是。我以為要求美味固是人欲,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內,上天生人,在舌頭上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味蕾? 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臺北 燒鴨 北平烤鴨,名聞中外。在北平不叫烤鴨,叫燒鴨,或燒鴨子,在口語中加一子字。 《北平風俗雜詠》嚴辰《憶京都詞》十一首,第五首云: 憶京都·填鴨冠寰中 爛煮登盤肥且美, 加之炮烙制尤工。 此間亦有呼名鴨, 骨瘦如柴空打殺。 嚴辰是浙人,對于北平填鴨之傾倒,可謂情見乎詞。 北平苦旱,不是產鴨盛地,惟近在咫尺之通州得運河之便,渠塘交錯,特宜畜鴨。佳種皆純白,野鴨花鴨則非上選。鴨自通州運到北平,仍需施以填肥手續。以高粱及其他飼料揉搓成圓條狀,較一般香腸熱狗為粗,長約四寸許。通州的鴨子師傅抓過一只鴨來,夾在兩條腿間,使不得動,用手掰開鴨嘴,以粗長的一根根的食料蘸著水硬行塞入。鴨子要叫都叫不出聲,只有眨巴眼的份兒。塞進口中之后,用手緊緊的往下捋鴨的脖子,硬把那一根根的東西擠送到鴨的胃里。填進幾根之后,眼看著再填就要撐破肚皮,這才松手,把鴨關進一間不見天日的小棚子里。幾十百只鴨關在一起,像沙丁魚,絕無活動余地,只是盡量給予水喝。這樣關了若干天,天天扯出來填,非肥不可,故名填鴨。一來鴨子品種好,二來師傅手藝高,所以填鴨為北平所獨有。抗戰時期在后方有一家餐館試行填鴨,三分之一死去,沒死的雖非骨瘦如柴,也并不很肥,這是我親眼看到的。鴨一定要肥,肥才嫩。 北平燒鴨,除了專門賣鴨的餐館如全聚德之外,是由便宜坊(即醬肘子鋪)發售的。在館子里亦可吃烤鴨,例如在福全館宴客,就可以叫右邊鄰近的一家便宜坊送了過來。自從宣外的老便宜坊關張以后,要以東城的金魚胡同口的寶華春為后起之秀,樓下門市,樓上小樓一角*是吃燒鴨的好地方。在家里,打一個電話,寶華春就會派一個小利巴,用保溫的鉛鐵桶送來一只才出爐的燒鴨,油淋淋的,燙手熱的。附帶著他還管代蒸荷葉餅蔥醬之類。他在席旁小桌上當眾片鴨,手藝不錯,講究片得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隨后一盤瘦肉,*后是鴨頭鴨尖,大功告成。主人高興,賞錢兩吊,小利巴歡天喜地稱謝而去。 填鴨費工費料,后來一般餐館幾乎都賣燒鴨,叫做叉燒烤鴨,連悶爐的設備也省了,就地一堆炭火一根鐵叉就能應市。同時用的是未經填肥的普通鴨子,吹凸了鴨皮晾干一烤,也能烤得焦黃迸脆。但是除了皮就是肉,沒有黃油,味道當然差得多。有人到北平吃烤鴨,歸來盛道其美,我問他好在哪里,他說:“有皮,有肉,沒有油。”我告訴他:“你還沒有吃過北平烤鴨。” 所謂一鴨三吃,那是廣告噱頭。在北平吃燒鴨,照例有一碗滴出來的油,有一副鴨架裝。鴨油可以蒸蛋羹,鴨架裝可以熬白菜,也可以煮湯打鹵。館子里的鴨架裝熬白菜,可能是預先煮好的大鍋菜,稀湯洸水,索然寡味。會吃的人要把整個的架裝帶回家里去煮。這一鍋湯,若是加口蘑(不是冬菇,不是香蕈)打鹵,鹵上再加一勺炸花椒油,吃打鹵面,其味之美無與倫比。
雅舍談吃: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中國著名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華人世界研究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秋室雜文》及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 梁實秋的散文,文筆簡約、平實,作風恬淡、雅樸,字里行間充溢著詼諧幽默,三言兩語道盡人生哲理,值得不斷重讀,反復玩味。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