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鎮江交通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4107344
- 條形碼:9787114107344 ; 978-7-114-1073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鎮江交通史 內容簡介
在中國的版圖上,長江和京杭運河的交匯處就是鎮江。 《鎮江交通史(1983-2008年)》記述了改革開放以來鎮江交通從傳統的交通樞紐走向基本現代化的史實和發展軌跡。其間波瀾跌宕,經歷了涅槃轉型。 《鎮江交通史(1983-2008年)》以1983年至2008年為斷限,對鎮江交通30年的歷史進行了全方位的追溯和梳理,以翔實的史料、史論結合,系統地勾勒出鎮江交通改革開放的探索、調整、深化和科學發展的歷程,及其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關系的規律。 《鎮江交通史(1983-2008年)》是一部區域性交通綜合運輸體系改革開放發展的專業史書,是交通廣大干部、職工以及大專院校專業學生學習參考的讀本,也是歷史、地理、經濟研究工作者及地方志工作者研究交通發展參閱的重要文本。
鎮江交通史 目錄
**章 改革開放發展時期(1983-1989年)
**節 交通改革方針的貫徹
一、交通行政管理職能的調整
二、一城一港體制的初建
三、運輸企業內部改革的探索
四、省屬交通工程企業實現轉制
五、交通行業組織的運作
第二節 交通建設步伐加快
一、干線公路的擴改建
二、蘇南運河鎮江段整治工程的前期準備
三、港口建設的新進展
四、擴建后的鐵路南門貨運站和鐵路專用線
五、郵電通信程控和先纖系統的引進開通
第三節 放開搞活后的客貨運輸市場
一、鐵公水客運的消長變化
二、多元結構的貨運市場
三、聯合運輸在競爭中發展
第四節 交通工業的發展
一、船舶工業企業體制的嬗變
二、汽車工業步入產品結構變革期
第五節 交通科技的開發
第二章 改革開放調整發展時期(1990-1996年)
**節 運輸管理步入法制化軌道
一、市場調控的“利改稅”改革和多種形式承包經營制的推行
二、汽車駕駛員培訓納入交通部門管理
三、客運公用站建設和加強中巴車管理
四、貨運站與有形貨運市場的發展
五、搬運裝卸業的歸口管理
六、轄區長江干線航道實施《規則》管理
七、行風建設中的“三私”查處與“三亂”治理
第二節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跨入高等級快速發展時期
一、公路建設的新突破
二、蘇南運河鎮江段的重點整治和全面整治
三、港口建設步伐加快
四、交通工程建設管理的加強
五、郵電事業進入跨越發展年代
第三節 調整優化中的運輸市場
一、公路客運從量的增加到質的提高
二、城市公交的改善和出租客車的運行
三、公路貨運市場穩步發展
四、江海貨運的發展和水上客運的萎縮
五、汽車渡運的發展變化
六、倉儲理貨業的初興
七、集裝箱運輸的艱難開拓
八、鐵路客運的試提速
九、亟待優化的危險品運輸市場
十、聯運業走向多元化經營
第四節 交通工業在結構調整中配套完善
一、漸成體系的船舶工業
二、在市場挑戰中調整發展的汽車工業
第五節 交通科技項目研發和推廣
一、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陸續研制成功
二、廠校結合科技創新的探索
三、科技開發在全交通系統的推廣
第三章 改革開放深化發展時期(1997-2000年)
**節 交通布局漸趨完善和交通建設的市場化運作
一、“五縱五橫”公路主骨架形成
二、蘇南運河鎮江段航道主通道全面建成運營
三、交通建設市場化運作的嘗試
四、交通建設中監理制的推行
……
第四章 改革開放科學發展時期(2001-2008年)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鎮江交通史 節選
**章 改革開放探索發展時期(1983-1989年) 1978年到1989年的12年間,鎮江交通行業遵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和《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精神,沖破計劃經濟的束縛,對建立市場經濟、企業內部改革、交通行政管理職能調整等諸多方面的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措施的落實,交通行業通過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不斷深化企業內部的配套改革,全面實行了廠長負責制和企業內部分配制度改革,有效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并推動了客貨運輸生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各方面的發展。這一時期完成的主要工程包括:大港一期工程,老港的“中口袋”整治工程,寧鎮、鎮常公路改建工程,蘇南運河丹陽陵口段整治前期工程和汽車、輪船客貨站場的新建。鎮江交通改革開放的積極探索,其中既有經驗,也有教訓,為后續的改革開放的深化推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節 交通改革方針的貫徹 一、交通行政管理職能的調整 (一)市、縣、鄉三級管理體制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后期,全市的交通行政管理職能雖有所恢復,但許多工作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專門機構,很多工作仍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雖陸續增設或改設了若干臨時部門,仍與實際需要不相適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運輸市場逐步放開,社會運力發展迅猛,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鄉鎮工業的迅速崛起,交通運輸任務日益繁重,原有的管理機構、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形勢。為進一步加強管理,自1978年初開始的10年間,全省交通管理體制進行了多次的調整,主要是:恢復和建立省級交通二級機構,完善省、市、縣、鄉四級交通管理體制,使機構設置逐步循于管理的行業化,職能上由管直屬企業轉向對交通全行業的管理。 1983年4月,根據江蘇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實行地市合并的行政體制改革,成立地級鎮江市,將原鎮江地區所轄鎮江市區、宜興、武進、金壇、溧陽、丹陽、丹徒、揚中、高淳、溧水、句容11個市、縣中的6個行政縣劃出,鎮江市改轄鎮江市區、丹陽、丹徒、揚中、句容5個縣(市)。原鎮江地區公路管理處相應更名為鎮江市公路管理處,原鎮江地區航道管理處更名為鎮江市航政管理處,分別實施全市路政、航政管理的全部職能。原地區交通監理處的港航監督職能并人航政管理處,并設港航監督科和船舶檢驗科。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