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絨山羊繁育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4283
- 條形碼:9787511634283 ; 978-7-5116-342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絨山羊繁育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六章,**章主要從中獸醫藥傳統技術發展沿革,中獸醫藥傳統加工技術與現代加工技術,中獸醫藥傳統加工技術的重要意義,中獸醫藥傳統加工技術與藥性的關系等方面對中獸醫藥傳統技術進行了概述。第二章主要從中獸醫的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方法等內容對傳統加工技術進行了介紹。第三章對中藥制劑包括散劑、湯劑、膏劑、丸劑、酒劑、膠劑、丹劑、沖劑、片劑、注射劑、酊劑、錠劑、合劑等不同制劑的加工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第四章對三十多種中獸醫診療與臨床代表性藥材的加工技術進行了歸納介紹;第五章對中獸醫常用器械及其加工技術進行了簡單的陳述,第六章歸納總結了中獸醫藥加工常用術語、藥物劑量換算的度量衡和演變過程以及中獸藥加工經驗歌訣。
絨山羊繁育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目錄
**章種業先行,助推絨山羊產業轉型升級(1)
**節挖掘優質絨山羊資源,組建絨山羊育種核心群(3)
第二節絨山羊育種技術路線(11)
第三節實施絨山羊MOET育種計劃集成(12)
第四節絨山羊親緣選配技術研究與應用(14)
第二章絨山羊繁育技術(18)
**節絨山羊精液稀釋液配方篩選與應用技術(18)
第二節絨山羊人工授精技術(24)
第三節絨山羊胚胎移植技術(30)
第四節內蒙古絨山羊兩年三產繁育技術(37)
第五節絨山羊接羔護理技術(41)
第六節絨山羊生產性能鑒定技術(44)
第三章優質羊絨生產實用技術(47)
**節非產絨季節絨山羊增絨技術(48)
第二節增絨絨山羊剪絨技術(50)
第三節山羊絨分級整理技術(53)
第四節超細超長原絨生產技術(56)
第四章絨山羊綜合管理技術(58)
**節陜北白絨山羊不同生理階段推薦飼料配方(58)
第二節絨山羊放牧、舍飼育肥實用技術(61)
第三節規模化羊場口蹄疫、羊痘和布魯氏桿菌病
綜合凈化技術(62)
第四節絨山羊疫病綜合防控技術(65)
附錄1DB15 / 1099—2017超細超長型絨山羊(69)
附錄2DB15 / T 1098—2017高繁高產型絨山羊(75)
附錄3DB15 / 1100—2017超級(超細超長)山羊原絨(82)
附錄4DB15 / 1101—2017山羊絨伸直長度測定方法(88)
附錄5內蒙古主要白絨山羊種羊場及育種公司簡介(98)
附錄6規模化羊場各項管理制度(102)
附錄7規模化羊場絨山羊飼養管理技術(106)
附錄8規模化羊場各種數據記錄表格(106)
附錄9超細超長山羊原絨檢測報告(106)
絨山羊繁育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節選
**章種業先行,助推絨山羊產業轉型升級〖MZ(1H〗**章種業先行,助推絨山羊 產業轉型升級中國絨山羊廣泛分布在華北、西北草原牧業具有優勢的十余個省區。在整體種群中存在著體型外貌、生產性能等方面的明顯差異,即在原始狀態下不同品種間存在遺傳多樣性。總體說,即存在著高產絨量、體格較大、繁殖率高、羊絨較粗和體格較小、絨質纖細、手感柔軟、產絨量較低的兩種類型。因此,我國絨山羊品種生產性能差異性大,挖掘優質絨山羊絨肉資源潛力較大。在內蒙古自治區(全書簡稱內蒙古)、西藏自治區(全書簡稱西藏)、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全書簡稱新疆)、陜西等主產區,少部分優質絨山羊羊絨細度在1450μm以下,要重點培育超細絨山羊新品種(系),開發高端羊絨產品,引領絨山羊產業向高端、精品發展。由于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以及內蒙古阿拉善絨山羊保種工作的突出成效,阿拉善盟絨山羊超細型比例大,且超細絨山羊存在超長和普通長度資源基礎。2016年阿拉善盟總共普查鑒定121 468只絨山羊。平均細度為1496μm,小于1450μm的絨山羊占全盟的3540%,小于1400μm的絨山羊占全盟的1853%(表1-1)。表1-12016年阿拉善盟絨山羊普查鑒定結果地名數/只絨細度/μm 同時在阿拉善右旗劉維柱家庭牧場,共鑒定128只,其中32只平均細度在1399μm以下 ,伸直長度達到797cm,與其他基地相同細度的羊相比,長度差異顯著(P (只)年齡絨長度 (cm)絨細度 (μm)絨厚度 (cm)阿拉善右旗劉維柱1282819±1101509±087576±084322797±088a1399±042550±067阿拉善額濟納旗嘎日勒圖581~2637±142b1366±065425±079 圖1-1超細超長型絨山羊 同時在內蒙古赤峰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遼寧省、陜西省等絨山羊主要產區,一部分絨山羊種群還具有個體大(體重 50kg以上)、適應性強、遺傳穩定,產絨量高(1 000g以上)、繁殖率高(140%~160%)及肉質優良的特征(圖1-2),對于這部分資源要進一步開展高繁高產絨山羊品種(系)培育及優質絨肉產品開發研究。 圖1-2體大、產絨量高、繁殖率高絨山羊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振興羊絨產業的意見》(內政發[2013]74號)、阿拉善行政公署《關于推進白絨山羊發展的實施意見》(阿行署62號),為內蒙古自治區優質絨山羊資源保護及品種培育奠定了基礎。因此,振興內蒙古羊絨產業,要充分認識我們現有的絨山羊資源基礎,對不同類型的絨山羊要制定分類技術指導方案和扶持政策,采取高起點、高水平、高技術的機制,開展超細超長、高繁高產絨山羊的選育提高以及高端絨肉產品的開發,提升絨山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絨山羊產業的轉型升級。 〖MZ(2H〗**節挖掘優質絨山羊資源,組建絨山羊育種核心群 絨山羊是我國*具有特色的動物資源,而且是唯一具有自主供種能力的草食家畜品種,其產品多樣,山羊絨在動物產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內蒙古白絨山羊羊絨是集細、白、滑、軟于一體的高級紡織原料,被譽為“纖維寶石”。山羊絨的生產國主要有中國、伊朗、蒙古、俄羅斯、阿富汗和印度。據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統計數據,2013年全世界山羊的存欄數量約為100億只,中國占世界存欄量的139%,居世界第二,全世界山羊絨產量約為26萬t,中國占世界山羊絨產量的70%左右。2016年中國山羊絨產量19 216t、山羊13 977萬只,見表1-3。內蒙古白絨山羊被毛分為兩層,內層為細而且密無髓的絨組成,其絨品質優良,纖維細長、韌性強是珍貴的紡織原料,其織品保暖性強、質感柔軟、輕薄、手感好, 備受人們的喜愛。外層是長而且粗有髓的毛組成,絨山羊的產肉性能也很好,其肉質膽固醇含量較低,其味鮮美可口。在荒漠草原牧區,絨山羊產業一直是提高農牧區社會經濟水平的支柱產業,在維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發展和北方生態屏障建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表1-32000—2016年全國山羊絨產量及山羊存欄數量時間羊絨產量(t)山羊只數(萬只)200011 05715 716200110 96816 129200211 76517 276200313 52818 321200414 51519 551200515 43519 876200616 39519 700200718 48314 337200817 18415 229200916 96415 050201018 51914 204201117 98914 274201218 02114 136201318 11414 035201419 27814 466201519 24714 893201619 21613 977 一、優良絨山羊品種簡介 (一)內蒙古白絨山羊 內蒙古白絨山羊是由蒙古山羊經過長期本品種選育而形成的絨肉兼用型地方良種,產于內蒙古自治區,可分為阿爾巴斯、二狼山和阿拉善白絨山羊3個類型。1988年4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驗收命名為“內蒙古白絨山羊”新品種,數量約400萬只。其主要特點是羊絨細、纖維長、光澤好、強度大、白度高、絨毛手感柔軟;綜合品質優良,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是絨肉兼用型品種。主產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杭錦旗、準格爾旗、達拉特旗、巴盟烏拉特中旗、后旗、前旗、磴口縣、阿盟阿左旗、右旗和額濟納旗等地區。 外貌特征:全身絨毛潔白,光澤良好,分內外兩層,外層為長粗毛,內層為細絨。體質結實,結構勻稱呈矩形,頸寬厚、胸寬而厚、背腰平直、后軀稍高、四肢端正、面部清秀、鼻梁微凹、眼大有神,兩耳向兩側展開或半垂,有前額毛和下頜須。公母羊均有角,向后上、外方兩側螺旋式伸展,呈倒“八”字形。尾巴短而小,向上翹立。 1阿爾巴斯型白絨山羊 阿爾巴斯絨山羊產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杭錦旗, 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而成,因終年放牧在阿爾巴斯山地草場而得名。成年公羊絨層厚度65cm,產絨量750g,抓絨后體重45kg;成年母羊絨層厚度50cm,產絨量500g,抓絨后體重30kg;絨毛細度平均為14~15μm,凈絨率為655%,其肉質鮮美,屠宰率為462%;母羊產羔率120%以上。阿爾巴斯絨山羊生性活潑、好斗,耐粗飼,對干旱氣候具有極好的忍耐力和極強的適應性,抗病力強,易管理,繁殖性能好。 2阿拉善型白絨山羊 阿拉善型白絨山羊是世界上絨質*好的山羊品種之一,適應性強,遺傳性能穩定。所產絨毛細長,色澤好,凈絨率高,紡織性能好,是經過長期自然選育和人工本品種選育形成的地方良種,品種純度得到保持,細度指標上在同類產品中獨具優勢。絨細度在14μm左右,成年母羊平均產絨量在350g以上,成年公羊平均產絨量在400g以上,凈絨率65%以上。阿拉善白絨山羊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阿右旗、額濟納旗,在嚴酷的生態條件下有較強的生存力,具有耐粗飼、易抓膘、抗逆性和抗病力強等特點,非常適宜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養殖。 3二狼山型白絨山羊 “白雪公主”二狼山白絨山羊是在特定的區域、特定的環境下,經過長期選育絨肉兼用的優良地方品種,主要產地為陰山山脈一帶。二狼山白絨山羊體格大,全身毛潔白光亮,柔軟整齊。成年羊平均產絨量為400g,*高可達750g,羊絨細度在15μm左右,長度在40~50cm,拉力大,凈絨率55%以上。所產羊絨具有輕、暖、軟等特點,是毛紡工業的上等原料,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也是巴盟打入國內外市場的拳頭產品。二狼山白絨山羊肉質細嫩,脂肪分布均勻,無臊味,品質良好,凈肉率為35%~40%。 (二)罕山白絨山羊 罕山白絨山羊分布于赤峰市、通遼市扎魯特旗、霍林郭勒市和庫倫旗等,1995年9月自治區人民政府驗收命名為“罕山白絨山羊”新品種,數量約120萬只。成年公羊平均產絨量708g,絨厚554cm,母羊產絨487g,絨厚473cm,抓絨后體重公羊4725kg,母羊3238kg,凈絨率為7371%,羊絨細度1472μm,屠宰率4646%,產羔率109%~119%。 罕山白絨山羊是在地方良種選育的基礎上,導入遼寧絨山羊血液而育成的絨肉兼用型品種,1995年9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驗收命名為“罕山白絨山羊”新品種,目前存欄200余萬只。其主要品種特征是絨肉生產性能良好,有較好的耐寒耐粗飼能力。 外貌特征:體格較大,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背腰平直,后軀稍高,體長略大于體高;面部清秀,眼大有神,兩耳向兩側伸展或半垂,額前有一束長毛,有下頜須;四肢強健,蹄質堅實,蹄甲有長毛覆蓋;公羊有扁螺旋形大角,向后、向外和向上方扭曲伸展,母羊角細長;全身絨毛純白,分內外兩層,外層為長粗毛,光澤良好,內層為細絨毛。 生產性能:罕山白絨山羊性成熟較早,公羔一般5~6月齡開始有性行為,母羊15歲開始配種。產羔率一般為110%,高的可達120%。罕山白絨山羊成年公羊平均產絨量708g,絨厚554cm,成年母羊平均產絨量487g,絨厚473cm, 抓絨后體重公羊4725kg,母羊3238kg。育成公羊抓絨后體重30kg,絨厚度4cm,產絨量400g;育成母羊抓絨后體重25kg,絨厚度4cm,產絨量350g。羊絨細度為13~155μm,凈絨率為65%,羊絨綜合品質居國內領先水平。屠宰率4646%。 (三)烏珠穆沁白絨山羊 烏珠穆沁白絨山羊主要分布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錫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屬于典型的草原型絨肉山羊,是長期經本品種選育而形成的品種,1994年7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驗收命名為“烏珠穆沁白絨山羊”新品種,數量達858萬只。其主要特點是體大、抗逆性強、早期生長發育快、抓膘能力強;肉質細嫩,瘦肉比例高,無膻味。 外貌特征:烏珠穆沁白山羊體格大,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胸寬而深,背腰平直,后軀稍高。面部清秀,鼻梁平直,眼大有神,耳向兩側伸展或半垂,有前額毛和下頜須。公、母羊大部分有角,公羊角粗長,呈扁形向上向后外側伸展,母羊角細小。四肢端正,蹄質結實,尾短小,向上翹立。被毛純白,分長毛和短毛兩種類型。長毛型被毛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粗毛,內層為絨毛;短毛型體軀主要部位粗毛與絨毛幾乎等長。 生產性能:烏珠穆沁白絨山羊春季抓絨后,成年公、母羊平均體重分別為476kg和345kg;成年公羊產絨量4109g,絨長41cm,絨細度1585μm;成年母羊產絨量392g,絨長4cm,絨細度1591μm。成年公羊凈絨率為622%,母羊凈絨率為6187%。屠宰率55%以上,產羔率1148%。性成熟早,6月齡即可配種受胎。配種季節在10—11月。經產母羊產羔率為115%,雙羔率為20%。 (四)新疆絨山羊 新疆絨山羊在新疆全區均有分布,以南疆的喀什、和田及塔里木河流域;北疆的阿勒泰、昌吉和哈密地區的荒漠草原及干旱貧瘠的山地分布較多。具有耐粗飼,攀登能力、抗病力強,生長快,繁殖力高和產奶好的特性。 外貌特征:新疆絨山羊頭大小適中,耳小半下垂,鼻梁平直或下凹,公、母羊多數有角,角型呈半圓形彎曲或向后方直立,角尖端微向后彎,兩角基間簇生毛綹下垂于額部,頜下有髯。背平直,前軀比后軀發育好。大多數擠奶的母山羊乳房發育較好,泌乳量也高,尾小而上翹。被毛以白色為主,次為黑色、灰色、褐色及花色。 生產性能:周歲公羊體重平均265kg,母羊平均232kg;成年公羊體重平均502kg,母羊平均327kg; 產絨量成年公羊平均310g,母羊平均產絨1787g;絨纖維自然長度平均40~44cm;絨纖維細度平均138~144μm;凈絨率75%以上;產肉性能成年羯羊宰前體重平均3662kg,胴體平均1466kg,屠宰率4003%;繁殖性能公、母羊4~6月齡性成熟,初配年齡15周歲,配種集中在9—11月,產羔率1065%~1386%。 (五)陜北白絨山羊 陜北白絨山羊是以遼寧絨山羊為父本,陜北黑山羊為母本,經過20多年改良、培育形成的以產絨為主,絨肉兼用山羊。2003年正式命名為山羊新品種。主產區為陜西榆陽區、橫山縣、靖邊縣、神木縣。 外貌特征:陜北白絨山羊全身被毛白色,外層著生長而稀的發毛和兩型毛,內層著生密集的絨毛,具有絲樣光澤。體格中等結實緊湊。頭輕小,額頂有長毛。頜下有髯,面部清秀,眼大有神;公羊頭大頸粗,公母羊均有角,角型以擰角,撇角為主,公羊角粗大,呈螺旋式向上、向兩側伸展,母羊角細小,從角基開始,向上、向后、向外伸展,角體較扁。頸寬厚,頸肩結合良好。胸深背直,四肢端正,蹄質堅韌。尾瘦而短,尾尖上翹。母羊乳房發育較好,乳頭大小適中。公羊腹部緊湊,睪丸發育良好。生產性能:陜北白絨山羊初生重公羔平均為25kg,母羔為22kg;周歲體重公羊為265kg,母羊為22kg,成年公羊體重平均為412kg,母羊為287kg;陜北白絨山羊單位產絨量成年公羊為176g,成年母羊為16g,自然長度≥5cm且絨細度≤15μm占到812%,凈絨率平均60%;陜北白絨山羊4月齡出現初情期,7~8月齡達到性成熟,母羊15歲、公羊2周歲開始配種;陜北白絨山羊肉質細嫩多汁,肌肉豐滿,骨比例低,出肉率高;肉塊緊湊美觀,肉色微暗紅色,脂肪白色呈大理石狀均勻分布,具有羊肉特有的香味。15周歲羯羊宰前重為2855kg,胴體重1193kg,屠宰率為4557%,凈肉率為312%。 二、超細超長型絨山羊育種核心群 近年來,內蒙古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等優勢主產區地方政府按照振興羊絨產業的部署,廣泛開展絨山羊種質資源普查鑒定,進一步挖掘優質絨山羊資源。截至2017年12月,在內蒙古億維白絨山羊有限責任公司(原內蒙古白絨山羊種羊場)、阿拉善白絨山羊種羊場、阿拉善左旗滿達畜牧業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阿拉善右旗種羊場等企業、種羊場建立超細超長型絨山羊育種繁育基地4個。根據各基地育種生產實際情況,通過鑒定整群、強度選擇及系統選育等措施,絨細度在1399μm以下,伸直長度達7cm的超細超長型育種核心群達10個,共3 000多只(表1-4)。在鄂爾多斯、赤峰、通遼、陜北榆林等優勢主產區組建胎次繁殖率達到160%,產絨量1kg,體重45kg的絨山羊育種核心群達5 000多只。進一步完善了育種核心群生產記錄及系譜檔案,建立了絨山羊產絨和產羔性能數據。公共性、基礎性的研究和技術集成、創新成果、應用效果顯著。同時發布了超細超長型、高繁高產型絨山羊、超細超長山羊原絨和山羊絨伸直長度測定4項內蒙古地方標準,為內蒙古自治區絨山羊育種、羊絨生產、市場交易和質量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詳見附錄1-4)。表1-42017年超細超長型育種核心群基本情況基地核心群/群成年母羊/只育成母羊/只成年公羊/只育成公羊/只億維公司252023965172阿拉善羊場51 25025190216滿達牧業255026010120阿右旗羊場175038020140合計103 0701 130185648 并以內蒙古億維白絨山羊有限責任公司(表1-5)和阿拉善白絨山羊種羊場(表1-6)為例,重點分析超細超長絨山羊育種核心群主要生產性能。表1-5內蒙古億維白絨山羊有限責任公司超細超長型絨山羊 育種核心群生產性能分析類群數量/只絨細度/μm絨厚度/cm絨長度/cm產絨量/g抓絨后體重/kg成年公羊651440±084603±052747±15773357±135235985±358成年母羊2191396±043574±071725±07468673±129733295±305育成公羊1721384±033585±041765±04274136±142524007±359育成母羊2391357±040590±067723±07257971±104962797±254表1-6阿拉善白絨山羊種羊場超細超長型絨山羊育種核心群生產性能分類群數量/ 只絨細度/ μm絨厚度/ cm絨長度/ cm產絨量/ g抓絨后 體重/kg成年公羊901379±043531±050734±06269660±146084498±295成年母羊2791360±041539±056723±06256959±137293229±301育成公羊2161315±057521±049703±05349006±91133019±320育成母羊2511337±055527±038711±03946068±87312624±350 〖MZ(2H〗第二節絨山羊育種技術路線 在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政府及主產區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農牧民的共同努力下,上下聯合協作的格局已經形成。借助國家和自治區有關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驅動,引導各方搭建科研創新示范平臺,聯合各科研院所作為技術支撐,以現有的品種資源為基本素材,在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礎上,采取科研、生產、推廣單位聯合育種攻關的技術路線,通過常規育種、基因組育種和分子輔助育種有效集成于一體的新一代絨山羊育種技術與非產絨季節增絨技術的結合,建設山羊繁育基地,開展超細超長、高繁高產絨山羊新品種(系)培育及營養調控、繁殖調控、分部位抓絨、種羊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控等不同學科的立體研究及技術集成,形成一套完整、實用的技術,有計劃的進行示范,實現絨山羊精準生產管理。見圖1-3。 圖1-3絨山羊育種技術路線 〖MZ(2H〗第三節實施絨山羊MOET育種計劃集成 核心群選種是將群體中優良的個體選出,組建育種群。在該群中實施有計劃的個體選配方案,使優良基因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快的累加,進而加快遺傳進展。組裝應用BLUP選種、親緣選配、同期發情、胚胎移植等技術,加快超細絨山羊選育、擴繁、固定和提高。計劃選擇有完整記錄,性狀*優秀種公羊20只、種母羊200只,組成MOET核心群,每年生產優良胚胎800枚以上,移植于受體,從出生斷奶公、母羔中,選出5%*優公羔、30%~40%*優母羔進入核心群,其他輸送到育種群或生產群,周而復始地開展,推進超細絨山羊種業產業發展(圖1-4)。 圖1-4超細超長絨山羊MOET育種計劃 2016年10月在阿拉善白絨山羊種羊場開展了超細超長絨山羊MOET育種計劃,胚胎移植供體選擇細度在1399μm以內,絨伸直長度≥70cm,產絨量≥450g,體重≥32kg的*優母羊及選擇細度在145μm以內,絨伸直長度≥70cm,產絨量≥550g,體重≥42kg的主配公羊,集成親緣選配、同期發情、超數排卵、腹腔鏡輸精、胚胎移植技術,獲得優質鮮胚126枚,累計移植胚胎93枚,移植鮮胚受胎率為559%,產羔49只,產羔率為527%。見表1-7和圖1-5。表1-7阿拉善絨山羊胚胎移植技術研究示范情況發情供體/ 供體處理數胚胎數/ 獲卵數枚平均獲胚 枚/只發情受體/ 處理受體只發情率 %受胎數/ 移植數只受胎率 %產羔/ 只12/1512610593/10093052/9355949 圖1-5胚胎移植產羔 ……
絨山羊繁育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作者簡介
張繼瑜,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科英才,獸用藥物研究創新團隊首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