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懷鄉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94574
- 條形碼:9787301294574 ; 978-7-301-29457-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懷鄉書 本書特色
1.“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中國女性文學獎”“郁達夫小說獎”“未來文學大家TOP20”獲得者小說家盛可以,用溫暖隨筆、清新水墨,回望原生故鄉。 2.湘北之山河、草木、民風,躍然紙上;本真的紀念,溫情的警醒,交融筆尖。 3.一部懷鄉書,一段個人成長志。
懷鄉書 內容簡介
《懷鄉書》是作家盛可以的近期新隨筆集,著眼鄉情,將對童年故鄉生活的懷念,以及定居都市后對鄉土的回望,用溫情柔軟的筆觸落于紙上。全書一共由90多篇隨筆小文組成,每篇都會配以她自己創作的彩色水墨小品畫,畫作與小文相互呼應,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將故鄉湘北的草木與民俗勾畫出來。
盛可以的文字水準與畫作風格,都是本書的品質保證。文字方面,收入本書的部分文章,是其在《南方都市報》的專欄文字,加上她在小說創作上的關注度,讀者基礎較好。畫作方面,畫風清新,有質樸的野趣,比較符合文藝類讀者的口味,且畫作可單獨設計為呈現感較高的手賬或其他形式,提升本書的附加值與閱讀體驗。
懷鄉書 目錄
對著村莊吶喊
1 煤油燈下讀古書
2 抽陀螺
3 彈弓槍打鳥
4 曬咸魚
5 捉迷藏
6 畜生也有人性
7 藍色的河流
8 開學了,扎小辮
9 寂寞的傳涼子
10 放煙花
11 爆米花
12 打野草
13 對著村莊吶喊
14 滾鐵環
15 隨父親釣魚
16 飛翔的夢
17 鄉下的春天
18 石磨
19 *愛媽媽
20 殺豬過年
21 當一個兵
22 美是危險的
23 別說鄉下人心眼壞
24 下象棋
故鄉在天堂
25 不下雪的冬天
26 老媽的菜園
27 摘枝山花給媽媽
28 擦肩而過的輝煌
29 十里荷塘
30 腹背受敵
31 不甘
32 聽鳥兒唱歌
33 尿尿比賽
34 故鄉在天堂
35 無頭蒼蠅
36 爺爺
37 大千世界
38 跑腿
39 釣青蛙
40 沒有希望的田野
41 稻草人
42 下雨沒傘也沒靴
43 不想看她老得太快
44 活玩具
45 謀算著改變生活
46 捉田雞
47 民間說書人
48 腳盆
49 觀賞魚
沒水可喝的村莊
50 孤獨是一頭猛獸
51 摘果子
52 人得跟馬學習
53 迷信書
54 與美好語言擦出火花
55 月夜繁殖美
56 偷來的西瓜更甜
57 只有瘋狗,沒有瘋貓
58 照相
59 不學無用
60 蘭溪河
61 過得不委屈
62 苦棗樹花
63 讀點圣賢書
64 草藥偏方
65 看地花鼓
66 怎么和動物相處
67 教什么?學什么?
68 一派安詳
69 燕子花
70 絞把子
71 燒樹兜子
72 化作浮云一小朵
73 在夏天冬眠
74 游泳
75 沒水可喝的村莊
76 正月里的冷清
懷鄉書 節選
不甘 鄉下人像畜生一樣干活,小孩子野到十二三歲,甚至更小,就要套上重軛,向勞動力隊伍靠攏。少年L貪玩輟學,干了一個雙搶的農活,嚇得重回學校發奮讀書,后來考上重點大學。他無法忍受兩腳陷在淤泥里,螞蟥吸血,蚊叮蟲咬,太陽毒辣,水曬得發燙,人在田里上烤下蒸,累得渾身散架,相當恐怖。L 成了村里的笑談,人們說習慣了就好。L 說不是習不習慣,而是甘與不甘的問題。L 不甘,所以會努力改變。 中國的鄉村很奇怪,一方面是牲口般的勞作,一方面充滿宿命式的安逸,然這安逸也是牲口般的,無思無想,整個村莊難得找出一本課本以外的書。三十年以前如此,現在仍然如此。唯一不同的是,都有了掙錢的想法與出路,到城里做苦力,賣色相,孩子留在村里,沒人顧及他們的學習教育,很可惜。孩子受父母觀念影響,從小就渾渾噩噩的,慢慢被宿命式的東西填充,延續固有的愚鈍與封閉,很難在他們身上看到希望與驚喜——說到底,沒有不甘。 不過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現在對農民的政策比以前好多了,水泥路鋪到家門口,回鄉探親,可以把車直接開進堂屋里。可是,多一寸水泥多一份窒息,泥土的鄉村啊,將如何呼吸。 不想看她老得太快 蘭溪河從前通向大海。那時垂柳拂水,河水清澈,魚蝦味道鮮美;烏篷船、白色帆船,以及赤裸腳踩在鵝卵石上的纖夫在河中飄移,仿佛夢境。多年前蘭溪河截流承包養殖,成為啞河,啞河無法表達內心的痛苦,郁悶哀傷,*終失去了光澤。 到城里,去遠方,是自小的夢想。小時村里不通車,只能坐船進城,船慢如靜止,我能忍受行船的單調無聊,是基于對城市的向往。夏天隨媽媽劃船到鎮里上繳稻谷。如果糧食驗收不合格,媽媽必須把谷子攤開曬一上午,中午我們吃碗米豆腐,下午再排隊等驗收,要是仍不合格,得在鎮上住一晚,第二天繼續曬。我那時不懂,為什么辛苦得來的稻谷白白上繳,家里米桶卻空著,到處借米煮飯,青黃不接時更是艱難。當然,我沒有特別饑餓的記憶,媽媽都扛了。媽媽從不悲觀,她的頑強遺傳給了我,像她那樣,什么山都翻得過去。但我替媽媽委屈,羨慕城里的媽媽,不用曬太陽,肩頭不挑百斤重擔,穿得花花綠綠,唱歌跳舞。我的媽媽沒有一條裙子,衣褲全部素色,孩子們是她的一切。我現在總給她買紅衣服,想要她穿上我的城市、我的青春,不想看她老得太快。故鄉逐漸消失,也罷,假若有一天槐樹下不再有等我的媽媽,我便是真正無家可歸了。 沒水可喝的村莊 我是個寫小說的,不慎涂起了小畫,不登大雅,承蒙朋友們喜歡鼓勵,約作插圖,開圖文專欄,無非是畫了些童年的孤獨與憂傷,純屬私人記憶,談不上藝術。 此前不曾畫過一筆,也無半點作畫的念頭,某天處理練習書法的余墨,胡亂涂了一幅遛狗圖,得其趣,瘋癲上癮,專情畫了三個月,許是關于童年與故鄉的情感得到梳理,驟然停筆,心情格外舒暢。 畫中的黑狗“奧巴馬”,是我媽媽養的,它聰明機警,毛發如黑綢緞,半歲時疑似中毒死亡。我懷念它。又傷感于故鄉頹敗,荷塘絕跡,死水污流,再無可以飲用的健康水源,一切美好和童年一樣消逝不見,誕生了小畫的主題。可以說畫的是童年的孤獨與愛,也可說是此時的絕望與傷;是緬懷逝去的故鄉,也是哀悼現實的境況——我那個沒水可喝的村莊啊,過去我們可以在任何池塘掬水止渴。 污染問題日趨嚴峻。與其說人們在這樣的土地上生活,不如說在這樣的土地上存活。很多人的故鄉已經死去,或正在死去,我們無能為力。這些小畫,也許可以當作故鄉和“奧巴馬”的天堂。 我是個寫小說的,執著于探尋人性幽暗與丑陋,極不擅于用文字表達內心柔軟與美,這些意外的小畫,彌補了這種缺憾,我從不打算隱藏那個天真幼稚的我。很慶幸偶遇了作畫的方式,一個有趣的業余愛好,使庸日添了生機。 有人勸我去拜師學畫,繪畫藝術深遠莫測,自知時間精力有限,不敢奢求更多,能有這胡畫不拘的快活,足夠。 在夏天冬眠 很難想象,在四季青蔥的城市里,詩人如何誕生以及詩性如何存活。沒有葉落的憂傷,沒有冰凍的凜冽,沒有春芽冒尖的喜悅,心昏昏沉睡,敏感變得銹鈍。生活原本單調,若窗外的風景也一成不變,人便如困獸,總想著往外沖。北方契合內心需求,冷得酣暢,每一個細胞都清醒機靈,神采煥發。 **次看到銀杏樹,十分驚訝,從未見過這樣滿樹金黃,像火一樣燃燒。它改變了我對秋天固有的印象。去年銀杏黃葉還沒凋落,**場雪便覆蓋其上。有時候,秋天并非只剩下光禿禿的事物,下雪卻是溫暖的。 北方蒼茫粗糲,挾裹一股悲從中來,有一種凜凜的現實感,少了些渾渾噩噩,對一個寫字的人來說,無疑是好的。山水冷寂,沉默深思,待春天來臨,它們的思考便有了成果。人便和自然一樣,體內也有復蘇的勃勃生機。但實在不喜歡春花爛漫,敗謝如泥,絢麗轉眼腐臭,所以極少去賞花,單看些芽苞便已心滿意足。芽苞是全部的力量,花坐享其成,芽苞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間,花顯得空洞無物。芽苞含蓄內斂,花輕浮張揚。 有人面對大海抒情,“大海真他媽大”,在一朵花前,除了說句“真漂亮”,同樣不知如何表達。所以只愛春寒料峭。春雪覆蓋,綠芽刺穿薄雪,勇敢地舒展它的新生。接下來,我將在夏天冬眠。
懷鄉書 作者簡介
盛可以,上世紀七十代出生于湖南益陽。著有長篇《北妹》《道德頌》《死亡賦格》《野蠻生長》等八部,以及《福地》等多部中短篇小說集和水墨畫作品集《春天怎么還不來》。小說被翻譯成十余種文字在海外發表出版。曾獲國內多種文學獎項。2012年英文版《北妹》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其作品語言風格猛烈,熱衷于聲音實驗,涵蓋情感和社會領域,以敏銳觀察和冷酷書寫而著稱。2018年將推出多部作品的英、法、意、瑞典以及捷克語版本。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